精选文档《搜索》 : 扭曲世界的真实写照一个妙龄女子, 坐公交车不给老爷爷让座别的乘客指责她, 她冷冷地回了一两句这个事被路人拿拍下来放到了网上 在媒体的一番炒作, 网民的一番人肉搜索之后, 这个妙龄女子成了道德败坏的典型,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 以上就是目前热映的电影 《搜索》中的主要情节对电影本身的评论已经有很多了, 我们关注的是这个过程 从坐公交车不让座这么一件小事, 到最后主人公跳楼惨死的悲剧结局,这中间经历了什么?都有哪些人参与其中, 分别扮演了什么角色?电影中呈现的那个扭曲的世界,是否是我们现实的真实写照?一个个心存善念的网民, 是怎样一步步杀死剧中人的?扭曲的互联网:从自由平台到泄愤通道互联网的自由、交互属性,易激发人的正义感还记得佛山小悦悦事件吗?当时小悦悦被车撞伤,奄奄一息,先后有 18 个人路过她,却或有意或无意地都没救她,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而此时被披露后, 网友义愤填膺 某网站做过一个调查,如果你是 18 路人之一,你会怎么做?有超过 90%的人选择了亲自施救或拨打 120 急救, 只有不到 2%的网友选择了 “为避免不必要麻烦当作没看见” 网友在网上的群情激奋, 与路人在现实中的冷漠残酷形成了鲜明对比。
那么,真的是佛山路过小悦悦的那 18 个人,恰好都是那 2%的不愿救人者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正如《搜索》这部电影里,女主人公叶蓝秋一个不让座的举动,让几乎所有网友对她群起而攻之互联网的自由、交互属性,让每个人都不自觉地向“圣人”靠拢 每个人在网上都可以自由地发言, 与别人交流而爱惜羽毛,想展示阳光的一面给别人看, 这是人之常情如今微博的实名制,更是让每个人都更注意维护自己的形象因为在网上, 标榜道德高尚要比坦白道德低下容易得多, 阻力也要小得多 即使你真是道德高尚之人,也有一个词叫做“知易行难” :你知道一件事情应该怎么做,和你真的在身处那个环境时能按预想的方式把事情做到, 这之间有很大的距离 就像你知道每天背 100 个单词, 迟早能把英语学好, 但你坚持得住吗?你知道抽烟喝酒对身体不好, 但你戒得了吗?如果把网友的正义感,等同于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充满正义感,无疑是不明智的网络泄愤,是对现实不满的一种排遣中国网民的两个重要属性, 一个是几乎人人都充满正义感, 另一个则是几乎人人都怒气冲天 论坛、微博上罕见平和坦诚的对话,往往是三五句过后即破口大骂 很多人上网的目的首先在于泄愤,其次在于浏览信息和与人交流。
简单说,上来骂两句出出气是最重要的,至于因为什么事而骂,骂的是谁,骂的有没有道理,则都不是优先要考虑的在这个网络泄愤的过程中, 互联网和被骂的人都是无辜的 举个例子, 在没有互联网的时候,我们如果从同事、同学、老师、领导那里受了委屈,常干的一个事就是抓起什么东西(比如花瓶)往地上一砸,用以排遣心中的怨气 而用网络泄愤时,互联网就是我们手里的花瓶, 而被骂的人则是被砸的地板 在地板看来, 那个人举起花瓶恶狠狠用尽全身力气向它砸来,好像它犯了多大错误其实,那个以泄愤为目的的人,砸东西是他的主要目的,地板只是无辜的牺牲品 当大多数网友都怒气冲冲时, 再去埋怨他们不该生气, 就显得没什么意义了生活中的不如意,学业事业上的不顺利,感情生活的不稳定,日常生活的艰辛,都会成为怨气的来源一句话,中国人活得太不容易了,网络恰在此时出现,成了每个想摔东西的人抓住的那只花瓶,如此而已扭曲的价值观:从传统美德到道德绑架精选文档从“让座”看传统美德:应以自愿为前提电影《搜索》中,让女主人公引起争议,乃至身败名裂的导火索,是她坐公交车不愿给旁边站着的老年人让座 尊老爱幼, 这是中国人一直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 我们从小也听了不少类似于“孔融让梨” 、“程门立雪”之类尊重师长,扶助弱小的历史故事。
渐渐地,这些传统美德就成了我们血液中的一部分, 成了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细究起来,其实问题不小尊老爱幼,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等传统美德,是我们一直提倡的这没有错,但前提应该是每个人自愿遵守也就是说,遵守这些美德是每个人的权利, 而并非义务可以在自愿的前提下提倡, 但不应强制每个人必须奉行 坐公交车是否让座, 别人有困难是否帮助,是否无私地奉献于我们所从事的事业, 这些都是个人选择, 而不应是在某种强制力的要挟之下必须要做的事 传统美德本来是使我们变得更好的一种营养, 如果反倒变成禁锢我们的枷锁,那恐怕也并非古人所愿德治中国:抛开法律空谈道德,极易形成道德绑架一般来说, 我们平时喊哪种口号越多, 往往就表示我们在这方面欠缺很多 比如国家一直强调我们是法治国家, 要以法治国之所以这么提,恰恰是因为我们平时的生活中, 有太多不依照法律,而依照道德、情感、关系来决断的事当然不是说道德不重要,在我们个人修养与学识积累的过程中, 道德起到了莫大的作用 我们在这里想讨论的是, 不要在抛开法律的情况下空谈道德,因为这与道德绑架只有一线之隔现代国家之所以大多选择以法治国, 不是说他们的国民道德有多么糟糕——而且往往高度的法律社会, 是需要公民具有高度的道德标准才可以构建起来的——而是因为法治国家是保障人权, 限制公共权力的滥用, 限制国家权力同时赋予公民权利的最佳途径。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也就是说, 一些我们看不惯的行为, 甚至是传统道德所鄙视的行为,只要不违反法律,就没有做错, 同时也不应受到谴责 如果抛开法律谈道德, 很容易出现重视了 A 道德,却忽视了 B 道德的情况例如文革时候的抄家,现在看来是严重违反法律的私闯民宅行为,但在当时看来,被抄家的大都是“反动学术权威” ,是需要被“改造”的人于是抄家的人就站在了道德制高点,抄家的行为就合理了 这种抛开法律, 以道德绑架他人的事,我国历史上并不罕见 所以,在表面上倡导依法治国, 私下里处处以德治人的中国, 警惕道德绑架,实在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扭曲的陈凯歌:从 "端装 "大师到 "电视剧 "导演凯爷被逼“接地气” :管窥中国电影现状让我们回到电影本身这样一部纯正的当代年轻人题材, “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影片, 如果不告诉你导演是谁, 恐怕想破脑袋也不会想到是陈凯歌这位爷 在电影圈, 被公认为“爷”的没有几个,而“凯爷”则叫得很响用电影迷的话来说,这是一位“端庄”大师:永远端着一个大师的架子, 显得有点装 X然而近几年, 这位熟读古诗词, 用笔写剧本,不用电脑,不用,每日都要研读佛经的老古董导演,在不知不觉中,变了。
单从《搜索》这部电影来看,可以说这是一部现实题材的还不错的作品,很接地气,对时下热门的人肉搜索, 网络暴力, 媒体边界等问题做了一番探讨 可如果考虑到导演是陈凯歌,那又有了另一层的意义 众所周知, 陈凯歌擅长的是文化底蕴深厚的题材, 《霸王别姬》已成影史经典自不必说, 《黄土地》、《孩子王》、《荆轲刺秦王》等也是古朴有力,给人迎面一击的震撼 然而再牛的导演也要面对投资商的压力, 没票房,再好的戏也出不来 渐渐地,他开始用大明星, 他的策划团队开始用绯闻、 花边等手段炒作 一直对记者高高在上的凯爷,居然在宣传影片时当着记者的面热吻妻子陈红 这种炒作的手段, 就如同让郭德纲讲佛学一样,怎么看也不是那么回事从《无极》被胡戈恶搞后的出离愤怒,到如今自己拍摄影片反思网络“暴行” ,清高的陈凯歌在市场的督导下完成了自我蜕变作为中国数一数二的大导精选文档演,都需要为迎合市场而做出 180 度的大转变,其他电影人的处境可见一斑电视剧”充斥大银幕:电影分级制是症结所在《搜索》为人诟病的地方之一,是拍得太浅显明星演员不少,镜头语言朴实,故事线性发展, 加足了感情戏, 高圆圆饰演的女主角美艳的脸部特写无数次 总之, 是让人一眼就能看明白的, 比较商业化的影片, 甚至可以说, 这很像一集加长版的电视剧。
如果这是一部菜鸟导演的作品,浅显流畅可能是优点;然而这部“电视剧型”的电影出自凯爷之手,这就多少有点说不通了然而我们放眼电影院, 这种 “电视剧型”的电影几乎充斥了中国的每一家电影院 所有的银幕上都在放着通俗易懂, 不费脑子, 可以一边嚼着爆米花一边看的口水片,稍有晦涩的艺术电影则难觅踪影这种现象很值得深思我们并不是说电影不应该通俗易懂, 而是说,一个国家的几乎所有电影院都在放映着浅显明了, 一看就懂的 “电视剧”,而艰深晦涩的艺术电影不仅无处播放, 甚至几乎没人投拍,这就是一个大问题了 所谓参差多态, 乃是幸福的本源 任何事物如果品种之间同质化过于严重, 是很不利于这种事物的正常发展的 电影也是一样 投资商一股脑地投拍大众喜闻乐见,不费脑子的电影,肯定有他们的道理严苛的审查制度直接就使一批题材不能触碰而院线、影院出于自身盈利的考虑,也会优先放映通俗易懂、明星扎堆、看着不累的大片、商业类型片院线的这种拍片方式又会反作用于电影投资商,使他们的钱更集中于“电视剧”型的影片上, 加大了国内影院上映电影的同质化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其实很简单, 就是分级制大电影院继续放那些老少皆宜的通俗大片, 小众的影片也会在专门的艺术院线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只有保住了影片的多样性, 才有继续发展壮大的可能, 否则中国电影就是死路一条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 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