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数的11-20各数的认识,包括数形结合、数名命名、数的比较等内容二、教学目标1. 能够准确地辨认数的11-20各数,熟练使用数的命名方法并进行数的比较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形结合能力,提高学生对数的认知水平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认识,能够准确地辨认这些数,并熟练使用数的命名方法以及进行简单的数的比较2. 教学难点:对于一些数学较差的学生,数的比较可能会存在困难,需要采用具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难点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数的图形,帮助学生记忆和辨认各数2. 比较法:通过将两个数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掌握数的大小关系3. 游戏法:通过游戏、数学桌游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微积木、乐高积木等,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拼装游戏,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形结合能力2. 正文(1)数的命名方法1. 谈论数的名称,并且让学生观察数的形态,结合语音记忆所听到的词汇例如:“11”读作“一十一”,“12”读作“一十二”等。
2. 让学生自主命名数,并相互核对例如:“十五”该数的命名是否正确等2)数的比较1. 让学生通过观察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数学比较,例如:“13”与“15”哪个数更大等2. 通过数学游戏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的比较方法3. 小结与反思1. 总结11-20各数的命名方法和比较方式,并让学生进行反复记忆2. 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和心得,促进自我学习提升六、作业1. 自主练习:让学生进行多次自主练习,加深对于11—20各数的理解和记忆2. 完成教师布置的数学作业:例如,完成数学练习册相关练习七、教学评价1. 课堂氛围是否积极融洽2. 学生对于数的11-20各数的认知深度是否提升3. 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表现和学习状态如何4.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效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