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SSCI(20032013)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图谱分析 汤立许 宋同顺【摘 要】随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深入,研究文献大量涌现出来,为了更好地揭示其研究趋势,通过知识图谱Citespace软件,以2003-2013年间CSSCI数据库收录的“非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期刊数据为数据来源,绘制并分析了十一年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共被引图谱、期刊共被引图谱、作者共被引图谱和关键词&主题词共现图谱,图谱直观展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前沿、主要研究领域、重要文献及重要影响里的学者和研究热点情况其研究积累了诸多显著的成果和热点领域,对今后研究人员更好地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图谱;共引分析;研究前沿;研究热点【作 者】汤立许,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博士后、副教授;宋同顺,武汉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武汉,430079G112 A 1004 - 454X(2016)01 - 0124 - 012近年来,知识图谱以理论的综合化、方法的可视化、描绘的形象化获得迅速的发展,一跃成为当代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的研究热点与最新前沿它可以为深入揭示学科领域的核心结构、发展历史、前沿热点以及整体知识架构提供较强的技术支持。
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近十年的发展,相关的研究文献数量呈几何式增加,用传统的研究方式对大量文献进行梳理,工作量大且不能直观地把研究热点以及研究趋势展现出来,敏锐的研究者发现了新的研究方法——可视化知识图谱,相关软件有Citespace、VOSviewer、Bibexcel、Sci、Pajek、Netdraw等10余种之多知识图谱可以把纷繁复杂的数据信息通过可视化技术变成形象生动的图谱,能激发人的形象思维,使人们从表面看来杂乱无章的海量数据找出隐藏的规律,为科学发现提供依据可以把复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文献通过数据挖掘、信息处理和图形绘制直观地显示出来,为我们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还可以揭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动态发展规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提供切实有效的参考价值一、研究方法为了确保文献的权威性和精确性,本文选取了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中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论文为数据样本使用由美国德克塞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陈超美博士开发的一款在科学文献中识别与信息可视化新趋势与新动态的Java应用程序CiteSpaceIII软件 [1 ] [2 ] [3 ],它是近年来信息可视化分析领域中最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应用软件。
考虑到“非遗”文献的范围较广,为让文献检索更加精确,文献检索表达式为:检索条件1:篇名(词)=非遗,年=2003-2013,共检索85篇文献;检索条件2:篇名(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年=2003-2013,共检索872篇文献在可视化分析前,文章对2003-2013年间CSSCI“非遗”来源期刊数据进行了筛选,去除公告、未标注作者文章等无效文献,共得到956篇文献本文对于来自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2003-2013年间956篇文献信息,首先,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其次,导入CiteSpaceIII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软件相关参数见表1,图谱聚类结果中关键词相关参数为:(1)频次(Frequency),图谱知识单元节点大小与其频次大小成正比,表示当前关键词的次数;(2)中介中心度(Centrality),图谱知识单元与其他知识单元的连接情况,代表了其在网络中的联通作用;也表示当前知识单元在网络连接中过渡作用的重要程度,为当前节点在网络图谱中的结构位置;(3)聚类指标(Modularity),图谱聚类效果有模块化参数(Modularity Q)表示,可以衡量图像聚类效果,其值位于0.4~0.8之间为佳。
软件分析之前的初始化数据进行如下设置说明(见图1)二、文献共被引分析文献被引分析是引文分析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反映文献之间关系的一种文献计量学方法,文献之间通过被其他文献引用的频次来表达,被引频次越高,表明关系越密切,也就说明文献间的学科背景越相似从文献计量学来看,引文分析形成了研究前沿,被引文献组成了知识基础,如果把研究前沿定义为一个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知识基础则可以由文献共引聚类来表示从知识领域的角度看,关键节点文献一般是提出重要的新理论或是具有重大理论创新的经典文献,也是最有可能形成科学研究前沿热点的文献使用CiteSpace软件对导入的数据进行分析可得到文献共被引图谱2003-2013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数据,在CiteSpace中控制阈值的大小使关键词共现图谱中的节点和连接数量在一个合理的范围,设定时间片的阈值为100聚类后得到个体网络,节点数为760,连接数为697,其可视化图谱如下:通过图2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近11年间对我国“非遗”产生重要影响的学术著作同时学术著作作者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贡献者文献的被引频次与图谱中节点大小成正比图谱中每个节点(圆点)都是一篇被引的文献,为了更为详细地讨论相关文献被引情况,本文对文献做了二次统计,得到2003-2013年11年间CSSCI“非遗”高被引文献的被引频次、被引作者、被引文献篇名和被引文献的年份,列出了共被引频次≥10的18篇文献(按照被引频次降序排列),见表2:结合图2和表2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文献引用比较多的参考文献由专著和论文两部分组成。
一)书籍相关文献:处于图谱中心的是著名教授王文章于2006年出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专著,该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具有开拓性的意义,首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分类、价值、保护原则等问题系统而深入地进行了阐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工作等相关问题提供了思路向云驹2004年出版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是我国第一部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著述,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概念2005年顾军、苑利共同编著的《文化遗产报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理论与实践》主要对意大利、法国、英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外的文化遗产保护进行了介绍,吸取国外的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和实践,为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一定的经验;同年方允璋的《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图书馆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列,并对图书馆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的组织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郑培凯的《口传心授与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现状与讨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集中探讨,首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作了评估与反思 结合图2和表2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文献引用比较多的参考文献由专著和论文两部分组成。
一)书籍相关文献:处于图谱中心的是著名教授王文章于2006年出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专著,该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具有开拓性的意义,首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分类、价值、保护原则等问题系统而深入地进行了阐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工作等相关问题提供了思路向云驹2004年出版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是我国第一部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著述,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概念2005年顾军、苑利共同编著的《文化遗产报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理论与实践》主要对意大利、法国、英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外的文化遗产保护进行了介绍,吸取国外的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和实践,为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一定的经验;同年方允璋的《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图书馆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列,并对图书馆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的组织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郑培凯的《口传心授与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现状与讨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集中探讨,首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作了评估与反思二)期刊相关文献:我国著名民俗学者贺学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一文是该领域中研究的典范,针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盲目性、机械性、片面性和近利性等相关问题做了理论性探讨,这些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需要一直关注和探讨的问题,从而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而高丙中学者的《作为公共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文把公共文化的概念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并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私人承载向共同体的公共文化转化机制,引起了学术界热烈的讨论刘魁立学者发表的《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整体性保护原则》和《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理论反思》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做了较深入的研究探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实施提供了指导方向,它们是学者们一直研究热衷的焦点;同时,丰富、完善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理基础表2中列举的几篇高被引论文,可以说是经典文献,对今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理论到实践都有指导性的意义三、期刊共被引分析期刊共被引分析可以巩固选择高共被引期刊,它借助一定文献计量学的算法建立期刊间学术联系通过对期刊共被引分析,可以了解该学科领域的引文环境以及在该学科领域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核心期刊使用CiteSpace软件对导入的数据进行分析可得到期刊共被引图谱聚类后得到个体网络,节点数为41,连接数为59,其可视化图谱如下:图3中每一个圆环型节点代表一个高被引作者,这些节点与表3中共被引期刊相应,节点之间的连线反映了期刊之间存在共被引关系,为得到较好可视化效果,对面板上的阀值进行了调节。
图中期刊对应的圆环大小与其频次成正比节点间连线代表相关期刊共被引情况为了更加详细讨论相关关键词,本文列出上图中出现频次≥10的关键词29个(按照被引频次降序排列)见表3:通过图3和表3可以看出2003-2013年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中被引频次10次以上的期刊29种(仅限为核心期刊)在高频共被引期刊中排名前十位的期刊分别是江西社会科学、民间文化论坛、河南社会科学、民族艺术、文艺研究、广西民族研究、西北民族研究、贵州民族研究、学术研究、思想战线可以看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中的高频共被引期刊以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为主从期刊历年刊登的论文上来看基本上以民族学、文化学、民俗学为主近几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兴起后,这些期刊刊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逐渐涵盖了旅游学、法学、体育学、图书馆学等诸多学科,这充分说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多学科、跨学科的领域通过图3我们还可以看到《MUSEU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MERICAN FOLKLORE》《TOURISM MANAGEMENT》 《MUSEUM INTERNATIONAL-OXFORD》等四种外文期刊,但是被引频次不高,这说明该领域的学术研究与外文期刊之间的知识交流与互动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作者共被引图谱分析作者共被引是指两个或多个作者在同一篇文献中被引用的现象,它由美国文献计量学家怀特等人提出作者之间的共被引次数越多,表明他们之间的联系越密切,研究问题的相关度也就越高透过作者共被引分析,可以识别某一领域中较为有影响力的学者,同时还可以分析研判出相关领域中的学者学术共同体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前沿领域使用CiteSpace软件对导入的数据进行分析可得到作者共被引图谱聚类后得到个体网络,节点数为634,连接数为743,其可视化图谱如下:图4中每一个圆环型节点代表一个高被引作者,这些节点与表4中高被引作者相应,节点之间的连线反映了作者之间存在共被引关系,为得到较好可视化效果,对面板上的阀值进行了调节图中作者对应的圆环大小与其频次成正比节点间连线代表相关期刊共被引情况为了更加详细讨论相关关键词,本文列出上图中出现频次≥10的关键词30个(按照被引频次降序排列)见表4:结合图4和表4我们可以看出,2003—2013年间我国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