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交流绕组的构成,6.1 交流绕组的分类及对交流绕组的要求 6.2 三相对称绕组的构成,6.1 交流绕组的分类及对交流绕组的要求,交流绕组的功能和直流电机绕组的功能相同,是进行机电能量转换的关键部件,绕组构成了电机的电路部分,是电机的核心 交流电机中所发生的电磁过程均与绕组有关,所以要分析交流电机的原理和运行,必须先对交流绕组的构成和连接规律有基本的了解 本节介绍交流绕组的连接方法交流绕组有多种分类方法 按相数可分为单相、两相、三相和多相绕组; 按槽内层数可分单层、双层绕组、单双层绕组和混合绕组,双层绕组又分为迭绕组和波绕组,单层绕组又分为交叉式、同心式和链式等; 按每极每相槽数可分为整数槽和分数槽绕组一、交流绕组概述,,二、交流绕组的基本知识,1、电角度与机械角度,电机圆周在几何上分为3600,这个角度称为机械角度若磁场在空间按正弦波分布,则经过N、S一对磁极即为3600若电机有p对极 电角度=p×360 =p×机械角度,0,,1、三相双层绕组的结构对于10kw以上的三相交流电机,其定子绕组一般均采用双层绕组绕组的线圈数等于槽数,一、双层叠绕组,图6-1双层绕组结构图,6.2 三相对称绕组的构成,例:一台三相四极36槽电机,试绘出槽电势星形图及划 分相带。
当把各槽内导体感应的电势分别用矢量表示时,这些矢量构成一个辐射星形图,称为槽电势星形图每个极下每相所占有的区域称为相带 下面用具体例子说明槽电势星形图和相带划分 2、槽电势星形图和相带划分,(1)绘槽电势星形图,图6-2 电势星形图,(2)划分相带,以A相为例, A相在每极下应占有3个槽,整个定子中A相共有12个槽,为使合成电势最大,在第一个N极下取1、2、3三个槽作为A相带,在第一个S极下取10、11、12三个槽作为X相带,1、2、3三个槽相量间夹角最小,合成电势最大,而10、11、12三个槽分别于1、2、3三个槽相差一个极距,即相差1800电角度,这两个线圈组(极相组)反接以后合成电势代数相加,其合成电势最大同理将19、20、21和28、29、30也划为A相,然后把这些槽里的线圈按一定规律连接起来,即得A相绕组在第一个N极下取1、2、3三个槽作为A相带,在第一个S极下取10、11、12三个槽作为X相带,第二对极下6、7、8作为A相带,25、26、27作为X相带图6-3,图6-3 60度绕组分相图,也可采用1200相带绕组因1200相带合成电势较600相带合成电势小,所以一般采用600相带绕组。
图6-4 120度绕组分相图,绘制绕组展开图的步骤是:a、绘槽电势星形图 b、划分相带 c、把各相绕组按一定规律连接成对称三相绕组3、绘制绕组展开图,根据线圈的形状和连接规律,双层绕组可分为叠绕组和波绕组两种,以下仅介绍单叠绕组,叠绕组线圈,波绕组线圈,图6-5 绕组元件,例:绘制四极三相36槽的双层叠绕组展开图绘制槽电势星形图和相带划分同上,按y=8绘制,各个相带槽号分布,,图6-6 叠绕组展开图,按相邻极下电流必须相反的原则,将各极相组连接起来,构成相绕组,图中实线为上层边,虚线为下层边 由于N极下的极相组A与S极下的极相组X的电动势方向相反,电流方向也相反,应将极相组A和极相组X反相串联由于每相的极相组数等于极数,所以双层叠绕组的最多并联支路数等于2p如上例中有4极4个极相组,所以最多并联支路数 a=4 实际支路数通常小于2p,且2p必须是a的整数倍双层叠绕组的优点是:短距时能节省端部用铜及得到较多的并联支路,缺点是线圈组间连接线较长,圈组较多时浪费铜材,主要用于10千瓦以上的交流电机定子绕组单层绕组每槽只有一个线圈边线圈数等于槽数的一半分同心式、链式和交叉式,(1)同心式,二、单层叠绕组,,,,,,,,同心式优点:下线方便,端部的重叠层数较少,便于布置,散热好。
同心式绕组主要用于p=1的小型感应电机中缺点:线圈的大小不等、绕制不便,端部亦较长图6-7 同心式绕组展开图,,例:三相六极36槽绘制链式绕组展开图,,1号向右连,36号向左连,且节距相等,然后用极间连线(红线)按相邻极下电流方向相反的原则将六个线圈反向串联,得A相绕组图 6-8 链式绕组展开图,(3)交叉式绕组,图 6-9 交叉式绕组展开图,单层绕组的联接特点:各相的最大并联支路数等于极对数,即, 每相串联的匝数N=pqNc/a,线圈组数等于极对数双层绕组的联接特点:各相的最大并联支路数等于极数,即amax=2p,线圈组数比单层绕组多一倍,每相串联的匝 数N=2pqNc/a,线圈的匝数为槽导体数的一半单层绕组一般多用于小型10kW以下的异步电机,大中型电机普遍采用双层短距分布绕组,所以学习中应注意掌握双层绕组的联接规律三、绕组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