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学案 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学习目标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以时间为主线学习和理解三种人地关系思想的内涵、产生条件和后果二、学习内容(一)地理环境决定论(即自然环境决定论)1.产生背景:人类社会发展早期,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人类对 的依赖性很大, 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2.核心思想: 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而决定人类的民族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并由此决定 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地 环境3.产生结果:束缚了人类的主观 4.理论评价:过分夸大了 对人类的影响二)人类中心论1.产生背景:伴随着 和 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地理环境决定论受到否定和批判,人地观走向“ ”2.核心思想:把地理环境看做 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盲目追求 自然3.产生结果:导致了人地关系 4.理论评价:过分夸大了人的 性,是对人地关系的一种极端认识。
三)人地伙伴论1.产生前提:20世纪60年代以来,面对日益严峻的 、 和 问题,人类开始反思并逐步构建了人与地理环境的新型 关系2.核心思想:人类具有 自然、 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也具有 力,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 、 、 的伙伴关系3.产生结果: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 和 的发展4.理论评价:该理论倡导人类在积极认识、遵循和利用 规律的基础上,合理、适度、有效地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关系的 三、当堂检测1.下列有关人地关系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理环境决定论、人类中心论和人地伙伴论在诞生时间上呈逐次递进的关系B.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广泛流行,导致了对地理环境的大肆破坏C.人类中心论主要应用于农业生产,对工业影响较小D.人地伙伴论诞生后,地理环境不断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已不存在环境问题2.人地关系思想先后经历了 ①地理环境决定论 ②人定胜天论 ③人类中心论 ④人地伙伴论 ⑤“天人合一”论A.①②⑤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3.下列认识符合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是 A.地理环境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可以改造和利用自然地理环境B.人类为了自身需求,可以征服和改造自然C.人类与地理环境可以和谐共处D.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4.下列关于人类中心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中心论从自然规律出发,追求征服自然B.人类中心论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C.人类中心论承认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力D.人类中心论承认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5.下列有关人地伙伴论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产生于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农业社会鼎盛时期B.是一种能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论C.倡导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办事,切忌试图改造自然、征服自然D.核心思想是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力 我国古代道教就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天地合一”思想。
据此回答6~7题6.“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 A.环境决定论思想 B.人类中心论思想C.人地无关论思想 D.人地伙伴论思想7.下列符合该思想的做法是 A.跨流域调水 B.过度抽取地下水C.毁林开荒 D.在耕地中大量使用化肥8.下列人类活动与人类中心论的人地关系思想相符合的是 A.三峡工程 B.西气东输C.三江平原湿地保护 D.毁林开荒 人类中心论把人的能动作用绝对化,在人地关系中认为人的意志可以代替一切,可以“决定”一切,所以又称惟意志论它和地理环境决定论一样,把复杂的人地关系看做是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据此回答9~10题9.在人类中心论影响下会造成 A.人为征服自然,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B.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C.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减缓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人类社会发展速度加快10.下列做法符合人类中心论思想的是 A.采用生物技术和有机肥料,提高农业单产B.取缔小煤窑,关闭小型造纸厂C.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D.按自然规律进行填海造陆,增加土地面积11.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人地关系协调的是( )A.“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C.取缔小煤窑、关闭小电厂 D.使用化肥、提高粮食产量12.“竭泽而渔,虽得鱼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虽得兽而明年无兽。
这句话启示我们( )A.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B.要保护生态平衡C.要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D.要考虑区域差异读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回答1~2题13.下列关于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人类对环境认识的进步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②采猎文明时期,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是强大的 ③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趋于和缓 ④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使自然资源利用的数量增加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14.若丙处植被受到破坏,对其合理开发的整治措施是A.修筑梯田,种植水稻B.营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种植苹果树、梨树等经济作物D.建草山、草坡、放牧三河马15.不同的时代会形成不同的人地关系思想流派,这是人们对社会与地理环境关系认识发展的表现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人类社会形成最早的人地关系理论是 ,该理论夸大了 对 的影响2)过度强调人的能动性而忽视地理环境对人类影响的人地关系理论是 ,该理论对我国的 时期曾有着深刻的影响。
3)面对日益严峻的 、 和 问题, 论应运而生该理论倡导人类在积极 、 和 自然规律的基础上, 、 、 地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关系的 ,推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 和 地发展答案1.A 2.C 3.D 4.B 5.B 6.D 7.A 8.D 9.B 10.C 11.C 12.B13、C 14、B 15、(1)地理环境论 地理环境 人类社会 (2)人类中心论 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 (3)人口 资源 环境 人地协调 认识 遵循 利用 合理 适度 有效 和谐统一 相互协调 可持续高中地理必修三学案 2.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学 案 一、学习目标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其内涵 2.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3.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二、学习内容(一)理解可持续发展1.概念: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 人的需要,又不对 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组成:可持续发展是由 、 、 三大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的一个复合系统3.内涵:(1)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条件)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 上的增长,更追求 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要求改变“高 、高 、高 ”的传统生产方式,积极倡导 生产和 消费,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2)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的) 发展的目的是改善人类 ,提高人类 ,创造一个人人享有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3)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基础)包括防治 ,改善 ,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别是保证以 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因为自然资源的 与 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是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模式的根本区别之一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资源分配在 和 上都应体现公平,又称“ 公平”和“ 公平”2.持续性原则: 其核心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超越 和 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 资源的合理利用和 资源的的永续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实现 效益、 效益和 效益的相互协调。
3.共同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全球必须采取合同的行动,建立良好的 和 4.阶段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推进的过程目前,发展中国家基本处在可持续发展的 阶段,仍以 为主要目标,而发达国家已处于可持续发展的 阶段, 、社会与 的协调发展成为其主要目标,在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三)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1.世界可持续发展之路(1)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 会议”上,明确提出了社会发展与 、 的协调问题,未来社会的发展必须保持“动态的自然平衡”2)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制定了《世界自然保护大纲》,提出了“ ”的概念3)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发表的《 》报告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4)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 大会”,通过了《 》等一系列决议和文件,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 和 推向 ,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发展的长远目标,促进了人类的资源观、发展观、伦理观、科学观的深刻变革。
5)2002年,联合国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了“ 首脑会议”,会议审议了《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提出了今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战略与措施2.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1992年联合国“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