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十堰市东风小学 高勇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1页“10的加减法”,完成相应的练习教材分析:10的加减法是学生后续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教材在知识体系编排上与8、9的加减法相比,根据点子图写加减法算式时,由“一图四式”过渡到了“一图三式”,使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更为突出,也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因此,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与观察、分析与思考十分重要学情分析:10的加减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的组成,并且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初步认识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但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操作和观察中列式计算、理解算理以及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活化教学内容,创造学生喜闻乐见的呈现形式,让学生真切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至关重要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能用10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学生在探索10的加减法计算过程中,手脑结合,逐步掌握口算方法,加深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3.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逐步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教学难点: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教学准备:卡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引新1.读儿歌,忆组成小朋友们已经学会了10的组成,现在一起读一首儿歌好吗?请看屏幕: 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2.听故事,说组成读完儿歌,再看看谁来到了咱们班?(出示猴子图)小猴要给大家讲一段《猴子掰玉米》的故事,想听吗?(1)情境再现:我是猴老大,为了改善生活,特意来到玉米地掰几个玉米1,2,3,4,5,6,7,8,9,10,全家每人一个,既不多,也不少2)回答问题:从这段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认为猴老大家有几只大猴子、几只小猴子?小朋友们真聪明,从《猴子掰玉米》的故事中,联想到了10的分解和组成二、动手操作,自主研究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用10根小棒代替玉米棒,动手摆一摆,通过摆小棒,看看能不能列出得数是10的加法算式1.自主摆一摆,算一算2.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3.班级展示教学预设:2+8=10,5+5=10,1+9=10,4+6=10,3+7=10……)4.优化算法。
1)看到这些加法算式,你有什么想法?(2)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而且有规律的写出和是10的加法算式?(3)看到这些算式你想到了哪道加法算式?在摆一摆的过程中,同学们列出了得数是10的加法算式,真棒!三、延续情境,沟通联系接下来,我们继续听《猴子掰玉米》的故事1.情境再现:人们常说,猴子掰玉米,掰一个扔一个今天,我可要吸取这个教训1,2,3,4,5,6,7,8,9,10(一边数一边往篮子里装),把它们全部装到篮子里拎回家走着走着,掉了一个玉米棒,走着走着,又掉了一个玉米棒)咦,篮子怎么变轻了?2.研究减法:(1)猴老大的篮子为什么会变轻呢?(2)根据情境,你能列出“篮子里还剩几个玉米棒”的算式吗?请试一试3)算式中的10、2、8各表示什么?(4)如果猴老大继续往前走,篮子里的玉米棒还会掉出来几个?根据自己的猜测,列出“篮子里还剩几个玉米棒”的算式并想一想算式中的每一个数各表示什么四、发挥想象,整合创新问题驱动:1.你认为篮子变轻以后,还会有别的情况发生吗?2.怎样用算式表示猴老大又沿途把丢失的玉米棒子拾了回来?算式中的每一个数各表示什么?五、联系实际,灵活运用1.算一算:在《猴子掰玉米》的故事中,我们研究了10的加减法。
你能口算下面各题吗?3+7= 10-4= 9+1= 10-5= 6+4= 10-8=2.摘桃子:为了使午餐更加丰富,猴老大准备再摘一些桃子,哪位同学愿意帮助猴老大? 10-6= 4+5= 9-3= 1+4= 8+0= 7-2=3.坐碰碰车:在回家的路上,猴老大看见几位小朋友正在坐碰碰车,它发现每次两车相碰,就会出现一道口算题,我们看一看,会做吗? 9+1= 6-3= 5+2= 10-8=4.送猴老大过河:在回家的路上有一条小河挡住了猴老大的去路,你们愿意帮忙搭桥送猴老大过河吗?( )+( )=10 10-( )=( )六、全课总结,回顾梳理伴随着猴老大的回家,我们也即将结束本节课的学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