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知识要点(修订版)-彭聃龄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1.科学研究有哪些基本特征?操作程序是怎样的?a.客观性b.验证性c.系统性操作程序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观察法——直接观察并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从而了解事物的特征或规律分类:自然观察与控制观察,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要避免:观察者效应,观察者偏差,拟人化错误优点:第一手资料;被观察者表现自然真实;使用方便缺陷:难以检验,证实和精确分析;观察者可能出现不需要研究的对象,而要研究的对象却没有出现;观察者易“各取所需”,观察结果易受观察者的兴趣、愿望、知识经验和观察技能的影响b.实验法——控制无关变量并操纵自变量,验证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分类:实验室实验与现场实验要避免:安慰剂效应,实验者效应自变量:实验变量,由研究者系统操纵的变量,是一种假定的原因变量因变量:反应变量,是由自变量而引起的某种特定反应,是一种假定的结果变量无关变量:泛指自变量以外的一切可能影响因变量数值,因而可能对实验结果起干扰作用的因素基本特征:对实验条件实行控制主动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可以对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做出因果推断。
c.相关法——研究两种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d.调查法——预先拟定所要了解的问题,让被调查者回答这些问题,以获得研究所需资料分类: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结构式访谈与非结构式访谈)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问题的恰当表达,问题本身的敏感性问卷法优点:使用方便,省时省力,能在较短时间内,较经济地收集大量信息问卷法缺点:很难保证被调查者的认真合作和坦率真实的反应很难保证回答者具有代表性很难保证被调查者的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访谈法优点:可以提高回答问题的准备程度;研究者可以控制会谈的进程,减少遗漏问题;可以考察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真实程度;可以根据被调查者的反应提出临时应变的问题访谈法缺点:在一定时间内只能会谈数量有限的对象;研究者必须训练有素;研究者的言语不当,可能被拒答或谎答;研究者的言行可能有暗示作用e.个案法——对某人或某团体进行全面深入了解要注意:案主报告的真实性;研究态度的客观性;个案的典型性;研究的全面深入性f.测验法——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分类:按内容分,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人格测验按形式分,文字测验,非文字测验按测验规模分,个别测验,团体测验等基本要求:信度——指一个测量工具的可靠程度;效度——指一个测量工具有效地测量到了所需要测量的心理品质的准确程度。
效度比信度更重要!!!3.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源头:理论基础——西方古典及近代哲学,主要指法国17世纪的唯理论和英国17-18世纪的经验论;实验方法——兴起于18世纪的西方生物学和实验生理学,如:赫尔姆霍茨的反应时的测定生理学实验诞生标志: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学实验室!!!【2】现代心理学流派心理是脑的反射活动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1.反射——动物和人的自动实现的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脑和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分类: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2.心理发展的一般特性:连续性、阶段性、稳定性、可变性青少年心理的基本特点:过渡性、矛盾动荡性、社会性环境、教育与青少年心理发展(一)遗传和生理成熟(二)家庭环境的影响:家长自身的特点、亲子关系、兄弟姊妹(三)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教师的影响、教学与课程、学校环境(四)同伴关系与活动影响:青少年的友谊、青少年同伴群体(五)传播媒介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传播媒介(图书电视互联网)、社会文化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个人依据自我知识和经验对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1.感受性及其变化规律a.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阙限——指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者变化的量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受阙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做绝对感受阙限,对这种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称为绝对感受性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受阙限:能引起差别的刺激物的最小变化量称为差别感受阙限,对这种差别感受阙限的感受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b.感觉的变化规律感觉适应感觉后效闪光融合感觉对比感觉的相互作用:联觉2.知觉的规律及应用a.知觉的整体性b.知觉的选择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1.注意——是有选择的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一)注意的指向性:人的心理活动所具有选择性注意的集中性:人们把心理活动贯注并维持在某一对象上,使心理活动不断地深入下去联系与区别:指向性是集中性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性是指向性的体现和发展;指向性主要是指反应一定范围的对象,离开其他对象而言;集中性则是指对一定范围内的对象反映的清晰、完善和深刻程度,以及对其他事物的各种干扰加以抑制程度二)注意的品质a.注意的稳定性:指在同一对象环境或同一活动上的注意持续时间,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标志是在某一段时间内注意的高度集中。
影响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人的积极性训练方法:意志锻炼法、干扰训练法、静坐放松法b.注意的广度: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影响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个人的知识经验、个人的活动任务c.注意的分配: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影响因素:对活动的熟练程度、活动间的关系、活动的性质d.注意的转移:指注意的中心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中去影响因素:原来注意的紧张程度、对引起注意的新事物的意义理解程度、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已有的习惯2.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力——人们从事观察活动的能力,是智力活动的门户和源泉观察的原则:目的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典型性原则1.记忆——是个体的过去经验保持在大脑中的印象三个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经过编码,结合复述等操作予以存储,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提取的心理过程(一)记忆的类型a.感觉记忆:是指当外部物理刺激停止作用于感觉器官后,感觉信息在头脑中保持极短时间(0.25-4秒)的记忆瞬时记忆感觉登记放映机效应b.短时记忆:是指感觉记忆中经注意的信息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
唯一对信息进行有意识加工的记忆阶段c.长时记忆:是指信息长时间保持记忆大部分信息来自短时记忆,少部分信息由于印象深刻(闪光灯效应、莱斯托夫效应)保持时间很长信息库分类:陈述性记忆(语义记忆情景记忆):是一种事实的记忆典型特征:可以言传,将记忆的事实陈述出来程序性记忆:技能记忆,容易形成自动化方式进行,是如何按程序操作的记忆典型特征:绝大多数不能言传,其贮存后经久不忘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可以相互转化(二)记忆的过程a.编码b.存储c.提取2.遗忘——是指对识记的信息不能再现或再认,或者错误再现或再认遗忘的一般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先快后慢1.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知的高级形式一)最基本特性:概括性间接性(二)思维的种类(1)凭借物或思维发展水平不同a.动作思维——实际动作b.形象思维——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c.抽象思维(语言逻辑思维)——概念(2)探索目标方向不同a.集中思维——求同b.发散思维——求异与创新(3)是否有清晰的思维过程a.非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创新思维,敏捷性、直接性、突然性b.逻辑思维(分析思维)——遵循逻辑规律(4)思维的创新程序a.常规性思维(再造性思维)——现成的方案b.创造性思维——新异、独创,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三)思维的基本形式a.判断b.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四)思维的过程a.分析与综合——密不可分b.比较——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是分类的基础c.抽象与概括——概括以比较为前提d.具体化——举例说明2.问题解决问题——是个人觉察到的初始状态与所渴望的目标状态的差异,是一个主观上的概念特征:开始状态、目标状态、障碍(思维过程)影响问题解决因素a.问题本身难度b.问题解决者本身的能力水平c.问题情境:客观情境或刺激模式d.知觉的特点e.定势的影响:主观经验与习惯方式f.功能固着:思维活动刻板化g.情感与动机h.个体差异:智慧品质、想象力i.迁移作用j.原型启发1.知识学习知识——主题与其(客体)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知识的本质是信息在人脑中的表征(一)知识的分类a.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关于事实和事件的知识,是回答“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回答“怎么办”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程序性记忆分类:按知识与领域相关的程度:特殊领域的程序性知识(强方法)——特定性一般领域的程序性知识(弱方法)——普遍性按程序性知识执行的自动化程度:自动化的程序性知识——熟手有意识的程序性知识——生手b.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c.结构良好领域知识与结构不良领域知识(二)知识的表征——知识在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中的表现形式和组织结构(1)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a.命题和命题网络:一个命题由两部分组成——一个关系和一个以上的论题如果若干个命题因共享同一主题而发生相互联系,就会形成命题网络b.表象:知觉基础上产生的,是知觉与思维的中介直观性、概括性c.线性排序d.图式:包括命题、表象和线性排序这三种基本表征形式,是陈述性知识的一个整合单元2)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a.产生式:是程序性知识的基本单元b.产生系式统:是程序性知识的主要表征形式3.两类知识的比较陈述性知识是程序性知识的基础或起步阶段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有助于获得陈述性知识(三)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a.陈述性知识信息的进入与建构->建构的信息的储存->信息的提取和运用b.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过渡->行为、技能自动化程度(四)知识学习的心理机制a.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b.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自动化基本技能的获得特殊领域策略的获得一般领域策略的获得2.迁移——学习者获得的知识、技能与动机在新的环境和学习任务中广泛的、创造性的、支持性的使用(1)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2)正迁移和负迁移(3)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4)特殊迁移与一般迁移(5)自迁移、近迁移、远迁移(6)低路迁移与高路迁移(7)不同类型知识之间的迁移1.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一)动机的种类a.生理性动机——生理需要社会性动机——社会性需要b.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可以相互转化c.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二)动机理论a.强化动机理论b.归因理论:环境归因、个人归因c.自我效能感理论:影响因素——个体成败的经验、个体的归因方式d.成就动机理论:来源——马斯诺需要理论的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成就需要(三)学习动机的培养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