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戏曲概说提纲 含义 :最早特指唐代的短篇文言小说,宋代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一类;但元末明初的学者们也曾将元杂剧称为“传奇”,原因之一在于许多唐传奇都曾被元杂剧改编成剧本,而大部分杂剧也都带有浓郁的传奇色彩自从宋元南戏在明代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之后,由南戏所升格的传奇便渐渐成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戏剧的总称 特点:带有浓厚的伦理教化意味传奇邱濬:《五伦全备记》(主体)初期邵璨:《香囊记》 较好的作品:《精忠记》(姚茂良)、《金印记》(苏复之)、《千金记》(沈采)、《连环计》(王济)特点:反映现实,更具战斗精神李开先:《宝剑记》 中期梁辰鱼:《浣纱记》发展王世贞或其门人:《鸣凤记》四大声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特点:张扬个性,批评封建专制《牡丹亭》) 爱国主义:《精忠旗》《双烈记》《珍珠记》道德说教和宗教演示:《忠孝记》《全德记》《香山记》分类喜剧:《玉簪记》(高濂)、《东郭记》(孙钟龄) 悲剧:《红梅记》(周朝俊)、《娇红记》(孟称舜)代表作合称《属玉堂传奇》(《红蕖记》《埋剑记》《双鱼记》)、《南词韵选》、《南九宫十三调曲谱》后期沈璟倡导封建伦理道德 曲学主张本色论声律论吕天成:《齐东绝倒》、《曲品》(继《南词叙录》之后第二部著录和评论明代传奇的专书)叶宪祖:传奇 --- 《鸾鎞记》《金锁记》,杂剧----《骂座记》《易水寒》 冯梦龙:《墨憨斋新谱》《墨憨斋定本传奇》《双雄记》《万事足》流派袁于令:《西楼记》《鹔鹴裘》范文若:“博山堂三种”(《鸳鸯棒》、《花筵赚》、《梦花酣》的合称) 卜世臣:《乐府指南》《冬青记》沈自晋:《南词新谱》《望湖亭》《翠屏山》汤显祖至情论 《临川四梦》 (《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 吴炳 : 《粲花斋五种曲》( 《绿牡丹》、《画中人》、《西园记》、《情邮记》、《疗妒羹》的合称) 临川派 / 玉茗堂派 / 至情派阮大铖:石巢四种(《燕子笺》、《春灯谜》、《牟尼合》、《双金榜》的合称)孟称舜:《娇红记》特点:创作单调,题材狭隘,追求歌功颂德、粉饰太平。
朱权:曲史论和曲谱《太和正音谱》,杂剧《冲漠子独步大罗天》《卓文君私奔相如》皇族喜庆剧:《牡丹仙》《八仙庆寿》朱有燉神仙剧:《小桃红》《十长生》《辰钩月》 初期宫廷派(主流)作家节义道德剧:《烟花梦》《团圆梦》《香囊怨》起义英雄剧:《豹子和尚》《仗义疏财》贾仲明:《萧淑兰》《升仙梦》 官员杨讷:《西游记》杂剧宫廷之外的杂剧作家:刘东生:《娇红记》特点:锐意革新,题材拓宽,思想深化,张扬个性,显示出思想和战斗的精神《杜甫游春》王九思 中后期《中山狼》康海:《中山狼》 代表作家徐复祚:《一文钱》王衡:《郁轮袍》《真傀儡》 吕天成:《齐东绝倒》《狂鼓史渔阳三弄》《四声猿》《玉禅师翠乡一梦》徐渭《雌木兰替父从军》 《女状元辞凰得凤》《歌待啸》:市井讽刺杂剧《南词叙录》:作者徐渭,第一部研究宋元南戏和明初戏文的专著曲论著作《曲品》:作者吕天成,是继《南词叙录》之后第二部著录和评论明代传奇的专书 《曲律》:作者王骥德,明代最重要的曲学理论成果,是关于中国戏曲创作规律的比较系统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