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史,外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第 11 章,外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第 11 章,外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第 11 章,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一节,扬·阿姆斯·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1592—1670)是17世纪捷克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是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他一生致力于民族独立、消除宗教压迫及教育改革事业,是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家,是人类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也是追求真理和人类进步事业的社会改良家夸美纽斯(见图11-1)出生于捷克的一个磨坊主家庭,父亲是捷克兄弟会会员在捷克兄弟会的影响下,他从幼年起就受到爱国主义及新教思想的熏陶图11-1 扬·阿姆斯·夸美纽斯,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一节,夸美纽斯的各类著作共有265种《大教学论》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它全面论述了人的价值、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旧教育的弊病、改革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学制、教学法、体育、德育、宗教教育、学校管理等(见图11-2)图11-2 夸美纽斯撰写《大教学论》,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一节,(一) 教育的作用及主导原则,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一节,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一节,(二) 儿童观及学前教育的意义,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一节,(三) 母育学校的教育,在夸美纽斯看来,每个家庭便是一所母育学校,孩子的母亲便是最主要的教师。
他认为,上帝既然把孩子赐给了父母,那么父母就要承担起孩子童年时期的教育,假如他们在孩子6岁前托付给别人教育,那就是对上帝犯下的罪夸美纽斯第一次从普及教育的角度和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角度,提出了学前阶段教育的重大任务,母育学校就是先后衔接的统一学校系统的第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他认为,学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儿童体力、智力和道德的初步基础,特别要重视儿童的健康,为将来入学校学习做好准备儿童最终总归要跨入学校的大门,去接受学校教育,在此之前先给他们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使其尽快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这是符合教育的循序渐进原则的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一节,(1) 胎教方面夸美纽斯引用某位作家关于“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的忠告,提醒父母们首先应注意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保持其子女健康2) 体育方面夸美纽斯特别重视锻炼和娱乐对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性3) 德育方面夸美纽斯十分重视学前儿童的道德教育因为儿童生下来不是要做一头小牛或一匹小驴,而是要成为一个有理性的人4) 智育方面夸美纽斯关于学前儿童的智育内容是其教育思想中最有特色的部分,是他在西方学前教育思想史上第一次为6岁以下的儿童智育提出了一个广泛而详细的教学大纲。
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一节,在西方学前教育史上,夸美纽斯还第一次专门为学前儿童的父母写了教育指南——《母育学校》,以及学前儿童所使用的教材——《世界图解》关于这方面的思想,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的第28章中做了专门阐述夸美纽斯认为,要想帮助父母们和保姆们有效地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必须为他们写一本手册,这本手册应包括以下方面:父母及保姆的教育责任;儿童所应当学习的各种科目的教导大纲;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出教导每种课目的最合适的时间和灌输它们所应当采用的最佳的言语和姿态夸美纽斯的上述思想集中反映在他所著的《母育学校》里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一节,夸美纽斯对于学前儿童的游戏、玩具和作业也有许多宝贵的意见在西方学前教育思想史上,夸美纽斯是第一个从幼儿的年龄特征来论证上述诸方面问题的教育思想家他认为,儿童天性好动,他们的血气旺盛不许他们静止美纽斯进而对玩具也提出了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意见他认为,真的工具常会给孩子带来危险,所以必须找些玩具以代替真的工具,如小的铁刀、木剑、锄头、小车、滑板、踏车、建筑物等等,儿童也可以用自己所喜欢的泥土、木片、木块或石头搭起小房子,这样可显示他们建造房屋的一种初步建筑术。
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一节,在《母育学校》中,夸美纽斯还详细论述了儿童在何时入小学,以及入学前应做些什么准备的问题他认为,儿童6岁之前不应当进入公共学校,因为这时的儿童自理能力不强,需要更多的照顾和监护,同时其思维发展阶段还不足以去学习公共学校的课程内容但是,儿童到达一定年龄后,就应当离开母亲,进入学校接受教育他说:“当幼苗从种子长大后,就必须把它移植到果园之内,以利于成长和结果同样,儿童在母亲胸怀中长大,现在他们的身心既有了力量,就应该按权宜之计把他们交托给教师如此,他们便可以顺利地成长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一节,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一节,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一节,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二节,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是资产阶级唯物主义和西方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洛克(见图11-3)出身于一个乡村律师家庭,幼时受到了严格的家庭教育1652年,洛克毕业于威斯敏斯特公学,随即进入牛津大学研究哲学、物理、化学、医学,于1658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图11-3 约翰·洛克,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二节,(一) 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人在幼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其微小,都对其未来的成长有着重大、长久的影响。
教育可以随心所欲地塑造儿童,“而且国家的幸福与繁荣也靠儿童具有良好的教育”因此,教育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乃至国家的前途命运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关于教育的目的,洛克认为就是培养绅士绅士是指那些贵族出身、有文雅风度和资产阶级事业家品质与才能的人,具有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等品质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二节,(二) 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二节,理性教育的开展要遵循及早施教和正确施教两个基本原则1) 及早施教是指理性教育要从幼儿期抓起,因为这一时期形成的习惯不但会影响一个人以后的发展,而且对其整个人生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这一时期儿童的心灵最纯洁,极易受到玷污,而一旦受到玷污,将会洗不掉、抹不尽2) 正确施教是指理性教育必须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如说理教育、榜样教育、实际练习等关于榜样教育,洛克认为儿童的大部分言行都是通过模仿得来的,因此相对于其他教育形式,榜样教育的针对性更强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二节,智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儿童热爱知识的心性,“增进心的活动与能力”,而不在于学习知识在教学方法上,洛克提出了许多积极、正确的主张首先,洛克反对强迫儿童学习,提倡诱导儿童学习其次,洛克提出要鼓励和培养儿童的好奇心。
此外,洛克还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能够集中和保持儿童的注意力,教学过程应遵循由简及繁、循序渐进等原则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二节,在总结和概括了当时英国先进资产阶级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洛克根据其唯物主义经验论提出了绅士教育体系这一理论的提出比之前那些富有宗教色彩的教育理论更有现实性和实际意义,对后来西欧的教育思想尤其是18世纪法国的教育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二节,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二节,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二节,卢梭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三节,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是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是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卢梭(见图11-4)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由于母亲早逝,他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很深图11-4 让·雅克·卢梭,卢梭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三节,(一)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卢梭的教育思想是建立在其哲学观和社会政治观基础上的卢梭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的宇宙是运动变化的但他又认为,上帝是运动的第一原因,由此肯定了上帝的存在。
在宗教方面,卢梭是一个自然神论者;在认识论方面,他坚持唯物主义感觉论, 反对天赋观念论同时,卢梭也看到了理性认识的作用,但他在教育方面过分强调了感觉教育卢梭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三节,(二) 自然教育理论,卢梭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三节,卢梭在《爱弥儿》中猛烈抨击了传统的封建教育不顾儿童天性,抹杀了儿童与成人的区别,强调应当根据儿童的特点来进行教育他按照儿童年龄发展的自然进程,把儿童的教育划分为四个阶段,并提出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实施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见表11-1)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婴儿期和儿童期的教育卢梭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三节,表11-1 卢梭关于儿童年龄发展阶段的划分,卢梭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三节,在西方教育史上,卢梭是第一位详细论述如何训练儿童感官的教育家卢梭认为,感觉教育的重要作用主要在于它有助于儿童智力的开发,能激发儿童的智慧,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先决条件,但同时必须要以体育作为基础要开展感觉教育,首先要训练儿童的各种感觉器官,丰富儿童的感性经验在触觉、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这几种感觉中,卢梭特别重视发展儿童的触觉卢梭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三节,卢梭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三节,卢梭是西方近代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其教育主张被视为新旧教育的分水岭,尤其是他的自然教育思想更有着革命性的意义。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是在批判封建教育不合理性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其用来否定腐朽的封建教育、论证资产阶级教育要求合理性的一个重要思想观点卢梭从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对封建教育进行了全面的声讨,主张改革封建教育,建立以发展儿童天性为目的的资产阶级的新教育卢梭的教育思想对欧美近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等众多著名教育家都从他的自然教育理论中得到了启发但是,卢梭的教育理论也有其局限性,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存在一定的矛盾其最根本的缺陷在于,他没有认识到教育首先要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是一味地强调通过教育来改变社会,这是不切实际、不能实现的空想卢梭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三节,卢梭的学前教育思想,第三节,裴斯泰洛齐的学前教育思想,第四节,约翰·亨利赫·裴斯泰洛齐(Johann Hernrich Pestalozzi,1746—1827)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也是世界上享有盛誉的教育理论家、实践家和改革家他热爱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对教育革新的执着追求、在教育理论上的许多独创论述,不仅为世界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还为后来的教育工作者树立了令人崇敬的榜样他的学前教育思想对后来的欧文、福禄培尔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图11-5 约翰·亨利赫·裴斯泰洛齐,裴斯泰洛齐的学前教育思想,第四节,(一) 论教育目的,裴斯泰洛齐基于民主主义思想,强调教育应该成为所有人的财富,人人都应接受教育,通过教育启蒙愚昧,提高智能,激发善心,从根本上改变贫苦人民的生活状况,消除贫困,改造社会这是他的教育理想和信念他说:“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各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因此,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在于“促进人的一切天赋能力和力量全面、和谐发展”裴斯泰洛齐的学前教育思想,第四节,裴斯泰洛齐吸收了卢梭自然教育理论的主要精神,他特别强调教育要适应自然,即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天赋能力和力量,要按照儿童的天性及其发展顺序来进行在裴斯泰洛齐看来,所有的人生来就蕴藏着各种能力和力量,眼睛要看、耳朵要听、手要抓物、足要走路、心要信仰和热爱、大脑要进行思维这些以萌芽状态潜存于人类身体内部的各种能力渴望得到发展,并具有发展的能动力量只有教育才能使它们发展起来,在发展各种能力时,不可强制,重在引导,“要注意人的天性和人的天然能动性而投其所好,要以人的本能来引导他,使其不得不走必由之路”他指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目的。
裴斯泰洛齐的学前教育思想,第四节,(二) 论和谐发展教育,裴斯泰洛齐重视体育,认为它是和谐发展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体育的任务是通过各种活动把潜藏于人身上各种渴求发展的生理能力和力量充分发展起来体育的活动应从弱到强,由简及繁,循序渐进例如,先从手抓、脚蹬、走动等开始,再到打击、搬运、投掷、拖拉、旋转,等等总之,体育要通过各种活动促进儿童身体的发展和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