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水分子的运动知识梳理1.水的三态变化 水是大量的_______组成的,每个水分子都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用H2O表示水的组成,并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三态变化水分子_______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水分子_______能量后,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水由气态变回了液态答案:水分子 获得 失去2.分子分子是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许多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例如:_______、_______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不断运动,获得能量,分子运动速率加快3)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分子间隔较大,而固体和液体之间间隔较小分子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低而减小答案:氧气 二氧化碳3.认识水的天然循环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_______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答案:太阳4.水的人工净化由于天然淡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因而要进行相应的处理杂质净化方法不溶性杂质(如泥沙)溶解性杂质(矿物质)微生物答案:过滤 蒸发 加入杀菌剂5.纯净物和混合物从宏观的角度看,由_______组成的是纯净物,如氧气、二氧化碳、水等。
由______________组成的是混合物,如糖水、空气、河水等从微观角度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纯净物是由同一种分子构成的,而混合物是由不同的分子构成的例如:冰和水,从微观上看都是由_______构成的,所以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而红磷和白磷分别由红磷分子和白磷分子构成,所以红磷和白磷的混合体是_______答案:一种物质 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 同种分子 混合物疑难突破1.如何应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剖析:应用分子的基本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分子很小,在不断运动,分子间的间隔会发生改变 应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在物理变化的过程中,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而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2.怎样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剖析:宏观区别: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 微观区别: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性质和特征区别: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各成分保持原来的性质 联系:混合物纯净物问题探究问题 某一水域中出现像鱼类大面积死亡,经调查得到可能的结论为:上游有一化工厂向水中排放废水;水中有适量的水草;鱼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呢?探究:可造成水污染的方式有多种,不同的污染方式会造成不同的后果受到了污染的水,会造成水中鱼类死亡,使水中生物系统遭到破坏,进而影响人类的健康从题目给出的原因看:水中适量的水草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对鱼类生长是有利的;由于氧气在水中具有一定的溶解度,鱼类不可能把水中的氧气消耗完;鱼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排到大气中,因为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典题精讲例1 在一定量的水中放入一小块蔗糖,并在液面处迅速画一道线后观察,当蔗糖完全溶解后,会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该实验说明了分子的哪些性质?思路解析 利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时,要紧紧抓住分子的性质中的一点或几点与现象相对应蔗糖在溶解过程中液面不但不上升,反而下降,对这一现象展开分析:未溶解时,液面实质是蔗糖和水的体积之和的体现;溶解后,液面下降,主要是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造成的,蔗糖分子运动到了水分子之间去了的缘故,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蔗糖分子和水分子都没有发生改变,更没有形成新分子答案:观察到的现象是:蔗糖消失,液面会下降该实验说明了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例2 原水(未作处理的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可用次氯酸杀死细菌。
氯气溶于水时可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某水厂自来水的净化步骤如下:(1)可以除去大颗粒悬浮物杂质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能消毒杀菌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水的人工净化方法和步骤,以及在人工净化过程中的各步的作用明矾是一种净水剂,其溶于水后形成胶状物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沉降 沉淀:是水中的大颗粒物质由于密度较大而沉降到底部的过程 过滤:除去水中悬浮的固体物质 通入氯气可生成次氯酸,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答案:(1)沉淀 (2)通氯气知识导学 理解水的三态变化要把握:当水分子的能量发生改变时,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和分子间的排列方式会发生改变,从而会使水分子的间隔发生变化,因此水的三态变化是由于水分子获得或失去能量以后,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发生改变导致了分子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是一个物理变化 要会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物理变化:一定量的水,当状态发生改变时,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在此过程中,每个水分子的空间结构没有发生改变,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也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变化,显然在物理变化的过程中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
通过水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在此过程中始终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认识几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混合物分离方法举例可溶性杂质蒸发海水晒盐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分离静置过滤分离豆浆与豆渣分离不同液体组成的混合物蒸馏石油分离出不同成分 由于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所以纯净物是有固定的性质和组成的;而混合物则没有固定的性质(如熔点)和组成,它的各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仍保持各自原有的组成和性质例如:100 mL酒精和100 mL水混合于烧杯点燃,酒精仍然可以燃烧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关系可以概括为: 混合物纯净物 因此区分二者的关键是把握“物质的种类”或“分子的种类”是否相同疑难导析 关键弄清分子的体积、分子的运动特点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分子获得或失去能量以后导致了分子的运动速率发生改变,从而会使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改变 应用分子的观点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是从宏观上区别二者的关键,应用分子的知识区分二者则是看在变化的过程中分子本身是否改变,若分子本身没变,则该变化是物理变化,若分子本身发生改变,则是一个化学变化。
把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要抓住二者是从所含物质的种类来区分的,若该物质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则是纯净物,每一个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和相应的特性,若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则从微观看只有一种分子;而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在混合物中,它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各组分还保留原来的特性,若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则其中分子的种类不止一种因此区分二者的关键是看“物质的种类”或“分子的种类”是否相同问题导思 此类题目为开放型题目,信息来源广,大多来自日常生活中实例,答案不是唯一的对于此类型题的解答技巧是首先要认真读题,吃透题意然后再迁移生活经验,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与所学知识相联系,围绕题意去解答答案只要合理即可 要分析水中有适量的水草对鱼类是否有害,强调鱼类在水中生存需要什么,碳酸的性质如何,鱼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能否危害到鱼类的生存,分析化工厂废水中可能含有的成分,哪些成分对鱼类有害典题导考黑色陷阱 在一定量的水中放入一小块蔗糖,并在液面处迅速画一道线后观察,当蔗糖完全溶解后,会观察到的现象是液面无变化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是没有充分把握住分子的有关性质,或不能将有关性质和具体现象对应起来。
在应用分子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时,把握分子的有关性质: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分子的运动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大;分子之间有间隔,其间隔也要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典题变式 1.5 mL水与5 mL酒精混合,体积会( )①大于6.5 mL ②等于6.5 mL ③小于6.5 mL答案:③绿色通道 本题综合考查了水的人工净化方法和步骤,在人工净化过程中首先应该加入明矾等絮凝剂使固体悬浮颗粒沉淀,然后再过滤除去沉淀物,最后再通入氯气可生成次氯酸,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因此在水的人工净化过程中各步的作用不同,其顺序不可颠倒典题变式 原水(未作处理的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可用次氯酸杀死细菌氯气溶于水时可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某水厂要对自来水进行净化,写出其具体的操作步骤答案:自来水的人工净化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