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等医学院校对非直管医院实施知识管理的研究-以温州医科大学为例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4.37KB
约10页
文档ID:209747602
高等医学院校对非直管医院实施知识管理的研究-以温州医科大学为例_第1页
1/10

高等医学院校对非直管医院实施知识管理的研究以温州医科大学为例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解决教育资源不足问题,增加临床教学基地,一些高等医学院校与地方医院合作建立非直接管辖附属医院随着国民健康与培养卓越医学人才的诉求,赋予了二者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相同职责这就要求高等医学院校加强对非直管医院科学规范管理,以知识管理导范医院的运作,通过熔铸知识导向的组织文化,构筑学习型组织,建构组织价值链的实践机制,以彰显自身价值,发挥管理效益,增强医院实力,实现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的根本归旨  关键词:高等医学院校,非直管医院,知识管理  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医学院校为增加临床教学基地,与地方医院合作组建了一批非直接管辖的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非直管医院)近年来,温州医科大学积极探索医学教育改革,通过确定以卓越医学人才为根本归旨的培养目标定位,基于医学教育的逻辑和特点,加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建立了覆盖浙江中、南部区域的14所非直管医院为充分发挥高等医学院校与非直管医院的特定价值和功能,我校积极探索对非直管医院实施知识管理的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成就和一定的实践经验  一、对非直管医院实施知识管理的价值  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已成为管理演化与发展的趋向。

从组织层面上审视,知识管理是组织结合需要积极地整合组织成员的学习,并不断地创造学习机会,激发其学习意愿且创生知识,形成知识共享的态势,使知识为组织创造实质功效与价值而“一个有效率的组织必须具有能够促进知识发展的管理结构”[1],来增强核心竞争力就医学院校而言,对非直管医院实施知识管理,其价值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构筑医疗集群,服务社会发展  医学教育攸关国民健康、社会福利与无形国力的提升,长期以来被赋予甚高的社会责任与价值由于教育环境的不断改变,尤其在国际竞争的趋势下,高等医学院校是维护人类健康与培植人力素质的最佳场所之一根据系统论的观点,学校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系统,由许多次级系统组成,必须与社会变迁及外在环境交互作用,以达成动态平衡同时,学校在次级系统不断要求发展的压力下,力求整合以确保次级系统间的平衡性,实现价值增值非直管医院作为次级系统之一,有着医疗、教学、科研等面向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高等医学院校给予帮扶与指导因此,高等医学院校通过知识管理优化对非直管医院的管理,发挥自身的资源和人力优势,帮助医院提升医疗品质服务,使有限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形成以高等医学院校为核心的医疗集群,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国家医疗服务制度改革的重要课题。

  (二)促进资源互惠,达成协同发展  随着高等医学院校办学不断扩大规模,临床教学基地等教育资源日渐不足医学是经验性甚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比重大、任务重,因此亟须与地方医院合作,建立高水平的临床实践基地用于教学与科研由于受传统医疗体制的影响,尤其我国当前处在医疗体制改革的转型期,医院普遍存在分层定位不明晰、基层医疗薄弱、优质医疗人力资源不足等问题而在未来,卫生工作也逐渐从疾病的治疗扩展到教学和科研职能,这不仅需要技能型的医生,还需要大量的学术型医生、临床科学家以及转化医学的研究学者因此,一方面,通过高等医学院校为医院提供人才、科研与技术支持,培养一大批业务骨干与精英,提升医疗水平、科研层次与医院级别;另一方面,非直管医院为高等医学院校提供临床基地与实践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载体这就要求高等医学院校通过知识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培养具有卓越职业态度、能力与素养的卓越医学人才  (三)创新体制机制,培养创新人才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在民主化、全球化的教育浪潮冲击下,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追求卓越教学质量,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的迫切任务《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由教育部和卫生部共同制定有关政策加以推展,这说明国家高,度关注医学教育。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高水平医学人才,提升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也就是说,迫切要求医学教育回归育人原点,坚持专业卓越、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卓越的教学来培植具有国际眼光、独立思考与判断的人才,进而提升人力素质,服务社会而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将医学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临床教学质量与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息息相关这就需要高等医学院校推展知识管理,培养一大批具有优秀教学与科研水平的临床带教教师,让学生在临床过程中学习科技与医学知识,锻炼思维和实践能力,形塑职业精神和态度  二、构建对非直管医院实施知识管理的机制  (一)熔铸知识导向的组织文化,形构核心竞争力  一个组织只拥有完善的知识管理系统却缺乏知识管理的组织文化,则效果不彰,必须二者相结合,才能获取相得益彰之效[2]因此,通过知识适应、知识诱发与知识分享,形塑知识管理的组织文化,是改善知识管理过程及效能的有效路径  1.知识适应其是组织根据需要并结合现时能立即加以运用的知识,凭藉知识管理,让组织成员通过知识的学习、应用与发展,发挥知识的最大功效,以精进组织的服务水平。

在教学方面,学校加大教学基础建设力度,形塑开放信任的知识环境,追求优质学习,提升教学品质,并将知识管理生活化学校分期分批组织临床教师参与校本培训,培训内容涉及教学理论、教学规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临床技能考核标准等;培训方式有集中学习、专题讲座、现场参观、教学观摩、对外交流等培训结束,由学校组织专家对参训者进行考核在学术方面,鼓励临床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对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式的应用、教学改革的成效等进行总结,及时发现教学问题,提出整改思路,落实整改措施,提高专业能力  2.知识诱发组织高层支持知识管理,形塑民主开放、主动学习与创新负责的环境,通过奖惩制度的规约,鼓励组织成员在学习中创生知识,形成沟通、包容和接纳的态度一是对个人或团队学习予以支持,培植学习与创新的文化,创设沟通交流的机会,鼓励个人与团队分享所得的资讯,促进学习例如组织通过座谈会、教学沙龙、午餐会等,倾听参与者的声音并给予支持帮助二是通过组织的牵头运作,营造学习氛围例如通过参与读书会、专题报告、名师工作坊等途径,激发临床教师的学习动力,培养互动学习的态度,在经验交流过程中,进行新思考与新尝试,建立信任与合作的人际关系。

三是提升团队意识,促进团队间互动例如要求各团队订立明确的短、中、长期目标,同时强调明晰的组织愿景,通过公开宣导,对组织目标的达成形成广泛共识,并辅以合理的奖惩制度,确保团队间形成公平竞争的良性互动,以增强知识管理效能  3.知识分享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他人学习,是知识拥有者通过口语交流、文字表陈、肢体示范、信息工具等途径,将知识传递给知识需求者,因此关涉知识拥有者与知识需求者两个面向它是知识管理系统中最重要也是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因为知识分享是知识管理的成败关键鉴此,一是组织专家学者到非直管医院分享其教学理念,或进行教学指导、示范教学与教学查房示范等,帮助临床教师提高教学意识和教学技能;非直管医院则组织临床教师到临床医学院进行观摩和学习,由此形成双向互动的机制二是邀请专家学者就医学发展的前沿知识和最新的医疗技术做专题讲座,让临床教师了解国内外最新医学教育的趋势与潮流,重构与更新知识结构,培植临床教师的多元教育评价观念,提高临床教学技能,增进研究能力,推动临床医学课程改革三是同侪互助,共同学习临床教师在教研会或与其他部门的交流中,彼此分享知识经验,提高专业能力通过知识拥有者知识的外化与知识需求者的内化,达成知识分享。

  需要指出的是,知识分享与信息分享是有所差异的圣吉认为,学习观点下的知识分享,并不只是一方给予他方某些东西,或从他方身上获取些什么真正的知识分享行为是表现在一方真正愿意帮助他人去发展新的行动能力[3]因此,通过熔铸主动学习、团队合作的组织文化,创造组织内部研讨与交流的机会,促成知识分享,提高临床教师的专业水准,进而增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二)构筑学习型组织,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学习型组织是通过个人、团队及组织等层面进行学习,在学习中调适、修正组织因循的常规,践行所学知能,以因应外在环境的变迁,提升组织绩效,促进组织发展  1.个人学习个人学习指个人通过观察、研究与体悟,改变自我的知能、态度和价值观,是团队学习的基础个人学习活动是组织发展的关键所在,更是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要务组织的生命力源于其成员,因此,学校应建立教学资源共享系统,为临床教师构筑个人学习的平台具体来说,建立拥有医学书刊与专家经验记录酌实证医学资料库,由研讨会、学术活动、临床经验记录相结合的医学知识库,以及包括精品课程、重点教材、案例习题、执业医师考试题库等在内的课程教学资料库,三者形成一个完整的医学知识电子管理系统。

该系统集实证研究、经验分享、知识地图、知识交流、知识存储等五大功能,突破了临床教师知识学习与交流的时空限制,使之能在广泛便捷的资讯共享中深入课题的探究,并对知识进行个性化诠释,为其专业能力的增强提供全方位服务威沙特等人指出,学习型组织精于取得资讯,将其储藏到记忆中,再通过选择性的抽取记忆而引导适当的行动,并在实际运用中使用电子网络[4]需要强调的是,任何知识库本身并不足以用来捕捉知识,“赋予知识库意义的是个体解释的过程,只有通过推理机制才能赋予知识库生命”[5]  2.组织学习学习型组织中的学习不止于个人层面,更需要把个人学习拓展至团队学习及组织系统学习这样,学习成效才能进一步扩大,且能持续存留于组织中组织学习主要包括单圈回馈学习(single-looplearning)与双圈回馈学习(double-loop1earning)单圈回馈学习是指一般组织为确保成员行为的预测性及一致性,强调在既定的组织目标、政策与规范下,增进组织成员在环境中进行观察及修正错误的学习能力,以达成组织目标由于医院的临床教师普遍存在教学管理和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学校可组织教育理念、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临床带教规范等学习与培训,使其能够调适自我知识,增强教学能力,以符合组织内部的各种规范与标准,进而提升内部的适应能力。

这一层次的学习内容着重于解决现存问题,以维持组织的生存能力  对于学习型组织来说,仅有适应性学习是不够的,因为它只能解决现存问题,不能有效解决根本问题学习型组织架构应以双圈回馈学习为目标,同时结合创造性学习来增强组织创造未来的能力双圈回馈学习是组织在面对预期与实际结果之间存在差距的事实时,除了检测行动是否妥当外,还改善组织内在规范、政策甚至主要目标,主要是解决复杂、变动且无固定解决方案的问题[6]因此,一是组建各学科专家委员会,定期就医院的教学、科研和医疗情况进行诊断,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方略二是凝炼非直管医院的优势特色项目,充分利用管理平台的作用,发挥集团资源共享的优势三是要求临床教师不仅在专业知识、技能及态度上要达到专业指标,还要能系统持续地参与各种有关提升专业能力的反思性学习活动因此,学校推崇团队学习,鼓励临床教师参与学术研讨会、临床教学研讨会等活动,把在团队学习中形成的共识转化为行动这种团队学习,有利于团队成员自由而富有创造性地探究重要的课题,先悬置个人的主观思维,彼此用心倾听各自意见,再通过对话、反思、协商及修正的过程,达成创意性的共识这不仅拓展了彼此的教学视域以及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还赋予他们在团体学习中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共同提高的机会,进而营造组织共同学习的良好氛围。

  (三)建构组织价值链,全面提升品质  价值链是由一个由许多联系点居间连结的相互依。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