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认识自己的书:这十本书让你深刻的认识自己

东***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5.50KB
约6页
文档ID:197670706
认识自己的书:这十本书让你深刻的认识自己_第1页
1/6

熟悉自己的书:这十本书,让你深入的熟悉自己 熟悉自己的书:这十本书,让你深入的熟悉自己 熟悉自己的书:这十本书,让你深入的熟悉自己!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父母眼中,你是怎样的?在同学朋友眼中,你是怎样的?在情人眼中,你又是怎样的?读这十本书,让你深入的熟悉自己,剖析自己,了解“我〞是怎样的 1、《走到人生边上》 : 杨绛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这是杨绛先生在96岁高龄时创作的一部充满哲思与意趣的散文集杨先生通过对命运、人生、生与死、灵与肉等根本问题的思索,指出人生的价值在于遵循“灵性良心〞的要求修炼自己,完善自身她以深入独到的体验,秉笔直书的勇气和生动饱满的笔触,为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因信仰缺失而茫然无助的人们指点迷津正文后巧置多篇大手笔的出色随笔,对自己的看法加以佐证,语言本色无华、感人至深 2、《谈修养》 : 朱光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我没有这种学问,也没有这种野心或错觉这本小册子,我知道,像一朵浮云,片时出现,片时消失但是我希望它在这片时间能借读者的晶莹的心灵,如同浮云借晶莹的潭水一般,浮现一片灿烂的光影精神不灭,这影响无论微细,也可以蔓延无穷。

3、《叔本华谈人生得失》 : 叔本华 出版社: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叔本华谈人生得失》主要讲的是:人一生要做的两件事就是防患于未然和豁达大度前者是为了使他避免遭受痛苦和损失,后者是为了避免纷争和冲突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欲望是人的痛苦根源,因为欲望永不能被满足我们离理想越远,自然就会离欲望越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迷失在理想与欲望之中,将欲望的东西当作理想,这是因为它们有时实在太近,近刮只有一线之隔,或者说欲望是感性的,而理想是理性的 4、《人生十论》 : 钱穆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人生十论》系钱穆先生所撰人生问题文稿之结集其论人生,大旨皆从中国旧传统、旧观念阐发,但亦不背离新潮流、新趋势虽据于史,目的却不在称述古人,而在求古今之会同和合读者浅求之,可得当前个人立身处事之要;深求之,则可由此进窥古籍,获知中国人所讲一套道理 5、《生活,原本可以更美》 : (英)坎宁安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本书采纳了很多古代东方哲学中的思想,向你展示如何才能过上更幸福、更优质、更令人满意的生活本书的写作手法风趣、务实,运用对话方式,向读者展现了大量发人深省的观点、引人发笑的趣闻和催人奋进的故事。

不仅把握住了事物的核心,也看透了人的本质在本书上,他与我们分享了他关于如何过上幸福和令人满意的生活的见解 6、《生活在别处》 : 昆德拉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生活在别处》是一个年轻艺术家的肖像画昆德拉以其独到的笔触塑造出雅罗米尔这样一个形象,描述了这个年轻诗人充满激情而又短暂的一生,具有“发展小说〞的许多特点在这部作品中,对诗人创作过程的分析是微妙而精细的创作过程当然不仅指下笔写作的过程,而且更广义地指一个诗人的全部成长过程所要表现和所要探究的是,人的心灵所具有的激情,它的产生和它的结果因而这本书又是一本现代心理小说,表现了一个诗人的艺术感觉的成长 7、《你为什么活着》 : 王小波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你为什么活着》是当代作家王小波创作的散文随笔集,收录了的经典杂文从当代中国社会的实情出发,探究与思索了身在其中的个体的生活价值与意义值得一提的是,在阐述观点时的逻辑相当缜密,而笔触又不乏生动有趣,忍俊不禁甚至有些可爱的语言中透露出引人深思的独到见解,对每一个渴求自由与幸福的人而言,都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8、《悉达多》 :(德)赫尔曼黑塞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悉达多》古印度贵族青年悉达多辗转求道,以寻求灵魂的安宁。

最终,在一位船夫点化下顿悟天地万物圆融统一的真谛 9、《走进生命的学问》 : 周保松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我知道,说易做难,尤其在庞大的不公体制面前要求自己做个公正的人,需要极大的自信和勇气,同时必需承受无数不可知的风险但我们还记得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如何论爱吗?“人一旦爱,遂极脆弱:世间没有所谓爱恋之中却同时考量应否去爱之事就是如此伤得最少的爱,不是最好的爱当我们爱,就须承受伤害和失去之险〞罗尔斯是说,决心做个公正的人,就像投入爱情一样,路途中总有可能会受伤,但我们不会因为爱的风险太大而放弃去爱为什么?因为公正和爱,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价值实现这些价值,生命才会美好 10、《哲学的慰藉》 :(古罗马)波爱修斯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本书既是一部论述哲学和神学问题的经典名著,也是文学史上的伟大篇章,以散文与诗歌交替的形式描述在狱中绝境对人生终极问题的思索涉及命运与天命、上帝的预知与自由意志、上帝的永恒性与时间等重大问题 波爱修斯(Boethius,480—524),欧洲中世纪初期少见的百科全书式思想家,在逻辑学、哲学、神学、数学、文学和音乐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有“最后一位罗马哲学家〞、“经院哲学第一人〞、“奥古斯丁之后最伟大的拉丁教父〞之称。

他生活在东罗马帝国时期,在东哥特族国王狄奥多里克手下担任公职,因被指控谋反而入狱并被处决《哲学的慰藉》是他在狱中写下的不朽名篇,采纳对话形式,以明晰的思想和卓越的哲学才华,探讨了幸福、善恶、命运和自由意志的性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