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0KB
约14页
文档ID:32982576
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_第1页
1/14

第一章商   品3、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商品是以铁、麻布、小麦等等使用价值或商品体的形式出现的这是它们的日常的自然形式但它们所以是商品,只因为它们是二重物,既是使用物品又是价值承担者因此,它们表现为商品或具有商品的形式,只是由于它们具有二重的形式,即自然形式和价值形式商品的价值对象性不同于快嘴桂嫂,你不知道对它怎么办同商品体的可感觉的粗糙的对象性正好相反,在商品体的价值对象性中连一个自然物质原子也没有因此,每一个商品不管你怎样颠来倒去,它作为价值物总是不可捉摸的但是如果我们记住,商品只有作为同一的社会单位即人类劳动的表现才具有价值对象性,因而它们的价值对象性纯粹是社会的,那末不用说,价值对象性只能在商品同商品的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我们实际上也是从商品的交换价值或交换关系出发,才探索到隐藏在其中的商品价值现在我们必须回到价值的这种表现形式因此,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不能脱离商品经济,因为按劳分配实际上是按抽象劳动所形成的价值量来分配,而价值对象性只能在商品同商品的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谁都知道——即使他别的什么都不知道,——商品具有同它们使用价值的五光十色的自然形式成鲜明对照的、共同的价值形式,即货币形式。

但是在这里,我们要做资产阶级经济学从来没有打算做的事情:指明这种货币形式的起源,就是说,探讨商品价值关系中包含的价值表现,怎样从最简单的最不显眼的样子一直发展到炫目的货币形式这样,货币的谜就会随着消失显然,最简单的价值关系就是一个商品同另一个不同种的商品(不管是哪一种商品都一样)的价值关系因此,两个商品的价值关系为一个商品提供了最简单的价值表现A、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x 量商品 A=y 量商品 B,或 x 量商品 A 值 y 量商品 B20 码麻布=1 件上衣,或 20 码麻布值 1 件上衣)(1)价值表现的两极: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一切价值形式的秘密都隐藏在这个简单的价值形式中因此,分析这个形式确实困难两个不同种的商品 A 和 B,如我们例子中的麻布和上衣,在这里显然起着两种不同的作用麻布通过上衣表现自己的价值,上衣则成为这种价值表现的材料前一个商品起主动作用,后一个商品起被动作用前一个商品的价值表现为相对价值,或者说,处于相对价值形式后一个商品起等价物的作用,或者说,处于等价形式经济学中的数学与纯数学是有所不同的在纯数学中, “=”是没有方向性的,而经济学中的“=”往往具有方向性。

在经济学中,交换“=”左右两边的内容,可能会引出不同的经济含义,而且在涉及到时间的一些等式中,由于时间的不可逆性, “=”两边的内容甚至是不可以相互交换的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是同一价值表现的互相依赖、互为条件、不可分离的两个要素,同时又是同一价值表现的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两端即两极;这两种形式总是分配在通过价值表现互相发生关系的不同的商品上例如我不能用麻布来表现麻布的价值20 码麻布=20 码麻布,这不是价值表现相反,这个等式只是说,20 码麻布无非是 20 码麻布,是一定量的使用物品麻布因此,麻布的价值只能相对地表现出来,即通过另一个商品表现出来因此,麻布的相对价值形式要求有另一个与麻布相对立的商品处于等价形式另一方面,这另一个充当等价物的商品不能同时处于相对价值形式它不表现自己的价值它只是为别一个商品的价值表现提供材料诚然,20 码麻布=1 件上衣,或 20 码麻布值 1 件上衣,这种表现也包含着相反的关系:1 件上衣=20 码麻布,或 1 件上衣值 20 码麻布但是,要相对地表现上衣的价值,我就必须把等式倒过来,而一旦我这样做,成为等价物的就是麻布,而不是上衣了可见,同一个商品在同一个价值表现中,不能同时具有两种形式。

不仅如此,这两种形式是作为两极互相排斥的一个商品究竟是处于相对价值形式,还是处于与之对立的等价形式,完全取决于它当时在价值表现中所处的地位,就是说,取决于它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还是表现价值的商品 (2)相对价值形式(a)相对价值形式的内容要发现一个商品的简单价值表现怎样隐藏在两个商品的价值关系中,首先必须完全撇开这个价值关系的量的方面来考察这个关系人们通常的做法正好相反,他们在价值关系中只看到两种商品的一定量彼此相等的比例他们忽略了,不同物的量只有化为同一单位后,才能在量上互相比较不同物的量只有作为同一单位的表现,才是同名称的,因而是可通约的 【少数经济学家,例如赛·贝利,曾分析价值形式,但没有得到任何结果,这首先是因为他们把价值形式同价值混为一谈,其次,是因为在讲求实用的资产者的粗鄙的影响下,他们一开始就只注意量的规定性 “对量的支配……构成价值 ”(《货币及其价值的变动》1837 年伦敦版第 11 页)作者赛·贝利 】不论 20 码麻布=1 件上衣,或=20 件上衣,或=x 件上衣,也就是说,不论一定量的麻布值多少件上衣,每一个这样的比例总是包含这样的意思:麻布和上衣作为价值量是同一单位的表现,是同一性质的物。

麻布=上衣是这一等式的基础但是,这两个被看作质上等同的商品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只有麻布的价值得到表现是怎样表现的呢?是通过同上衣的关系,把上衣当作它的“等价物” ,或与它“能交换的东西” 在这个关系中,上衣是价值的存在形式,是价值物,因为只有作为价值物,它才是与麻布相同的另一方面,麻布自身的价值显示出来了,或得到了独立的表现,因为麻布只有作为价值才能把上衣当作等值的东西,或与它能交换的东西比如,丁酸是同甲酸丙酯不同的物体但二者是由同一些化学实体——碳(C)、氢(H)、氧(O)构成,而且是以相同的百分比构成,即 C4H8O2假如甲酸丙酯被看作与丁酸相等,那末,在这个关系中,第一,甲酸丙酯只是 C4H8O2 的存在形式,第二,就是说,丁酸也是由 C4H8O2 构成的可见,通过使甲酸丙酯同丁酸相等,丁酸与自身的物体形态不同的化学实体被表现出来了如果我们说,商品作为价值只是人类劳动的凝结,那末,我们的分析就是把商品化为价值抽象,但是并没有使它们具有与它们的自然形式不同的价值形式在一个商品和另一个商品的价值关系中,情形就不是这样在这里,一个商品的价值性质通过该商品与另一个商品的关系而显露出来例如当上衣作为价值物被看作与麻布相等时,前者包含的劳动就被看作与后者包含的劳动相等。

固然,缝上衣的劳动是一种与织麻布的劳动不同的具体劳动但是,把缝看作与织相等,实际上就是把缝化为两种劳动中确实等同的东西,化为它们的人类劳动的共同性质通过这种间接的办法还说明,织就它织出价值而论,也和缝毫无区别,所以是抽象人类劳动只有不同种商品的等价表现才使形成价值的劳动的这种特殊性质显示出来,因为这种等价表现实际上是把不同种商品所包含的不同种劳动化为它们的共同东西,化为一般人类劳动 【第 2 版注:最早的经济学家之一、著名的富兰克林,继威廉·配第之后看出了价值的本质,他说:“既然贸易无非是一种劳动同另一种劳动的交换,所以一切物的价值用劳动来估计是最正确的”(斯巴克斯编《富兰克林全集》1836 年波士顿版第 2 卷第 267页)富兰克林没有意识到,既然他“用劳动”来估计一切物的价值,也就抽掉了各种互相交换的劳动的差别,这样就把这些劳动化为相同的人类劳动他虽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却把它说了出来他先说“一种劳动” ,然后说“另一种劳动” ,最后说的是没有任何限定的“劳动” ,也就是作为一切物的价值实体的劳动 】然而,只把构成麻布价值的劳动的特殊性质表现出来,是不够的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但本身不是价值。

它在凝固的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成为价值要使麻布的价值表现为人类劳动的凝结,就必须使它表现为一种“对象性” ,这种对象性与麻布本身的物体不同,同时又是麻布与其他商品所共有的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在麻布的价值关系中,上衣是当作与麻布同质的东西,是当作同一性质的物,因为它是价值在这里,它是当作表现价值的物,或者说,是以自己的可以捉摸的自然形式表示价值的物当然,上衣,作为商品体的上衣,只是使用价值一件上衣同任何一块麻布一样,不表现价值这只是证明,上衣在同麻布的价值关系中,比在这种关系之外,多一层意义,正象许多人穿上镶金边的上衣,比不穿这种上衣,多一层意义一样在上衣的生产上,人类劳动力的确是以缝的形式被耗费的因此,上衣中积累了人类劳动从这方面看,上衣是“价值承担者” ,虽然它的这种属性即使把它穿破了也是看不出来的在麻布的价值关系中,上衣只是显示出这一方面,也就是当作物体化的价值,当作价值体即使上衣扣上了纽扣,麻布在它身上还是认出与自己同宗族的美丽的价值灵魂但是,如果对麻布来说,价值不同时采取上衣的形式,上衣在麻布面前就不能表示价值例如,如果在 A 看来,陛下不具有 B 的仪表,因而不随着国王的每次更换而改变容貌、头发等等,A 就不会把 B 当作陛下。

可见,在上衣成为麻布的等价物的价值关系中,上衣形式起着价值形式的作用因此,商品麻布的价值是表现在商品上衣的物体上,一个商品的价值表现在另一个商品的使用价值上作为使用价值,麻布是在感觉上与上衣不同的物;作为价值,它却是“与上衣等同的东西” ,因而看起来就象上衣麻布就这样取得了与它的自然形式不同的价值形式它的价值性质通过它和上衣相等表现出来,正象基督徒的羊性通过他和上帝的羔羊相等表现出来一样我们看到,一当麻布与别的商品即上衣交往时,商品价值的分析向我们说明的一切,现在就由麻布自己说出来了不过它只能用它自己通晓的语言即商品语言来表达它的思想为了说明劳动在人类劳动的抽象属性上形成它自己的价值,它就说,上衣只要与它相等,从而是价值,就和麻布一样是由同一劳动构成的为了说明它的高尚的价值对象性不同于它的浆硬的物体,它就说,价值看起来象上衣,因此它自己作为价值物,就同上衣相象,正如两个鸡蛋相象一样顺便指出,除希伯来语以外,商品语言中也还有其他许多确切程度不同的方言例如,要表达商品 B 同商品 A 相等是商品 A 自己的价值表现,德文《Wertsein》 〔 价值,价值存在 〕就不如罗曼语的动词 valere,valer,valoir〔值〕表达得确切。

巴黎确实值一次弥撒!可见,通过价值关系,商品 B 的自然形式成了商品 A 的价值形式,或者说,商品 B的物体成了反映商品 A 的价值的镜子商品 A 同作为价值体,作为人类劳动的化身的商品B 发生关系,就使 B 的使用价值成为表现 A 自己价值的材料这就是货币的价格标准(不同于价值尺度)的由来,它代表价值体使用价值的量在商品 B 的使用价值上这样表现出来的商品 A 的价值,具有相对价值形式b)相对价值形式的量的规定性凡是价值要被表现的商品,都是一定量的使用物品,如 15 舍费耳小麦、100 磅咖啡等等这一定量的商品包含着一定量的人类劳动因而,价值形式不只是要表现价值,而且要表现一定量的价值,即价值量因此,在商品 A 和商品 B 如麻布和上衣的价值关系中,上衣这种商品不仅作为一般价值体被看作在质上同麻布相等,而且是作为一定量的价值体或等价物如 1 件上衣被看作同一定量的麻布如 20 码麻布相等20 码麻布=1 件上衣,或 20 码麻布值 1 件上衣”这一等式的前提是:1 件上衣和 20码麻布正好包含有同样多的价值实体就是说,这两个商品量耗费了同样多的劳动或等量的劳动时间但是生产 20 码麻布或 1 件上衣的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织或缝的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的。

现在我们要较详细地研究一下这种变化对价值量的相对表现的影响I、麻布的价值起了变化【“价值”一词在这里是用来指一定量的价值即价值量,前面有的地方已经这样用过 】 ,上衣的价值不变如果生产麻布的必要劳动时间由于种植亚麻的土地肥力下降而增加一倍,那末麻布的价值也就增大一倍这时不是 20 码麻布=1 件上衣,而是 20 码麻布=2 件上衣,因为现在 1 件上衣包含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