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概念1、政治工作: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阶级斗争、政权建设、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等2、思想工作: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使人们的思想更符合客观实际,以便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3、思想政治工作:不是政治工作的全部,主要是指政治工作中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活动,即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或者说思想性的政治工作又不是思想工作的全部,而是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或者说政治性的思想工作更加不是政治工作与思想工作的简单相加,而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的叠加和融合4、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或社会群体对人们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之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泛指人类所有阶级社会共有的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特指无产阶级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5、德育:学校对学生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它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德育教育”的提法不确切、不科学6、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人们思政品德形成和发展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政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思政教育与思政教育学思政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政品德,主要帮助人们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思政教育学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其目的在于科学地认识和分析^p 思政教育领域的各种现象,揭示思政教育的规律,主要解决思政教育“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思政教育是思政教育学的前提和基础,思政教育学是思政教育的理论概括思政教育学是从思政教育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以思政教育为研究对象,又用于指导思政教育实践的科学三)思政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毛泽东说: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1、思政教育学研究的特殊领域思政教育学从根本上说就是研究如何做人的工作,因而它要研究人,但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思想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其特殊领域的目的在于有针对性进行思政教育2、思政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一定的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政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因为这一矛盾:第一,是思政教育存在的内在根据第二,贯穿于思政教育的全过程,推动思政教育的发展第三,制约着思政领域的其他矛盾。
3、思政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确定研究两个规律:人的思政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对人们进行思政教育的规律四)思政教育学的理论构成思政教育学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相关学科理论综合的产物1、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列主义、马思想、、三个代表2、相关学科的理论综合(1)思政教育学与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思政教育是广义的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学所倡导的教育影响一致性的理论、所提供的一般教学方法,也都可以直接运用于思政教育实践活动2)思政教育学与心理学心理学史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所提供的有关理论、知识和方法对思政教育学也都有直接的借鉴意义心理的教育和引导本身就是思政教育应有之义3)与伦理学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现象、揭示道德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道德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教育必须是综合教育,而综合教育的原则正是思政教育所强调的方法论原则4)与社会学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的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社会学在个人、社会化、社会交往及其方式等方面的研究,为思政教育研究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其所倡导的社会调查和统计分析^p 方法是思政教育经常运用的方法五)思政教育学的学科特点1、党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党性原则是由思政教育的性质决定的思政教育学公开声明自己的无产阶级党性原则,我们所构建的思政教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政教育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政教育学必然具有科学性党性与科学性统一既是思政教育学的显著特点,也是思政教育学的重要原则2、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作为一门科学,思政教育学有自己严密的理论体系这种理论性又是以实践性为前提的,并非远离实际生活的纯粹的理论思辨思政教育学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是思政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3、综合性与应用性的统一思政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综合性体现在:思政教育学理论体系的综合性、研究方法的综合性,作为一门应用科学,思政教育学比其他社会科学具有更强的实践性,也更讲求可操作性4、群体教育研究与个体教育研究的统一思政教育学既研究群体的思政教育,又研究个体的思政教育,是群体教育研究和个体教育研究的统一在思政教育实践中,群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二者有机统一构成了灵魂塑造的系统工程。
六)思政教育学的发展态势未来思政教育学发展的总趋势:1、理论体系走向成熟随着思政教育实践和思政教育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思政教育学将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进而构建起成熟的、科学的思政教育学理论体系2、研究活动百花齐放研究队伍专业化程度提高,实践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其结果必然是思政教育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3、研究方式立体多维单一平面的研究虽然重要,但更多地采用先进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使思政教育学研究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扩展4、应用性研究日趋加强尤其是思政教育新渠道、新载体、新方法的研究,将被提到思政教育学研究特殊重要的位置5、理论研究进一步系统化在把思政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研究的同时,又把思政教育分为若干子系统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6、开始形成学科群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建设历程一、初步探索时期(1978-1984)1、1980年5月27日至6月6日,原第一机械工业部和全国机械工会联合召开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提出“思想政治工作要成为一门科学”8月11日,《光明日报》以“思想政治工作要科学化”为题开展专门讨论2、1982年,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召开政治理论教育座谈会,一致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二、系统建设时期(1984-1999)1、1983年7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的《国营企业职工政治工作纲要(试行)》的通知明确提出:“中央和地方要筹办以培养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干部为目标的政治院校。
现有的全国综合性大学、文科院校,各部、委、总局所属的大专院校,有条件的都要增设政治工作专业或政治工作干部进修班”2、1984年,教育部召开了学科专业论证会,确定学科名称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业名称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初步拟定了专业的课程设置,并连续发出三个文件,决定从1984年开始招收专科生、本科生和第二学士学位生1984年暑期后,首批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和第二学士学位的新生在全国13所高校入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设立并纳入学科专业目录,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行系统建设和规范发展阶段3、1986年5月29日,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有关院校要认真办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办好第二学士班,并创造条件培养这方面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造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人才开辟一条新路”4、1987年9月,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硕士研究生实施意见》,决定从1988年开始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5、1988年9月,全国有10所高校招收首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6、1990年,又有部分高校获得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7、1997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颁布了《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把原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专业整合,在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下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并开始招收博士生。
三、全面建设时期(1999年至今)1、1999年和204年,中央先后印发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科建设的任务2、205年,中宣部、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设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3、205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将思想政治教育确定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所属的5个二级学院之一,从根本上解决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问题,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进入了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目的和任务一,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二,确立思政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1、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思政教育要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服务,其目的就必须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思政教育的目的要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来确定2、教育对象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及思想实际。
思政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它的所有活动都是直接作用于人的因此,教育对象内在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及其思想品德现状也是确定思政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教育对象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丰富的精神需求要做好人的工作,思政教育目的的确定,就得考虑教育对象这些多层次多角度的精神需求在现实生活中,教育对象是分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这要充分考虑教育目的与受教育者思想状况实际之间的紧密联系三,思政教育目的的功能:1、为思政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2、为开展思政活动提供了动力3、为衡量思政教育活动成效提供了依据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