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团聚体的分 布特征及稳定性分析报告内容1预期研究结果6时间安排7技术路线4立题背景5国内外研究现状2研究目的及内容3研究方案LOGO 立题背景v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功能的重要指标,其稳定性是土壤生态系统 的综合参数,是土壤对径流和侵蚀敏感性的有效指示因子土 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最基本的单元,团粒结构是土壤肥力的中 心调节器,影响着土壤的空隙性、持水性、通透性和抗蚀性, 团聚体及其稳定性是土壤质量的敏感性物理指标所以对土壤 团聚体进行研究,分析土壤团聚体的分布进而研究其稳定性, 对充分了解区域林地资源的合理经营,指导水土保持工作,防 治土壤侵蚀和以提高土壤肥力提供了科学依据v 目前对于土壤团聚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西南土石山 区及川中丘陵区等区域,对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不同植被 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及其稳定性研究较少因此,开展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团聚体方面的研究 显得十分必要这一研究有助于为深入研究该区域土壤的抗蚀 性能力强弱提供基础,以期服务于区域生态环境治理LOGO 国内外研究现状土壤团聚体分布国内外研究现状土壤团聚体稳定性LOGO 土壤团聚体分布1苏静对黄土高原宁南宽 谷丘陵区土壤团聚体分布研 究表明,植被的类型与团聚 体粒径分布相关, >5mm团 聚体含量,柠条最大,沙棘 最少;荒草地>杏树>柠条。
2何淑勤对茶园土壤团聚体分 布特征的研究表明:茶园0~ 20 cm,20~40 cm土层土壤团 聚体的分布均以>2.00 mm和2 ~5 mm团聚体为主,分别占总 团聚体的比例为56.57%和 69.53%,同时桉树人工林和 撂荒地土壤团聚体各粒径分 布也表现出同样的分布特征 苏静,2005何淑勤,2009LOGO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不同植被覆盖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2 2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研究11 1不同植被覆盖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张保华植被是影响 土壤团聚体稳定 性、数量特征和 土壤结构的重要 因素,近年来, 国内外在土壤肥 力与土壤团聚体 的研究方面取得 了显著成绩LOGO袁俊吉2009年袁俊吉 对竹林、马尾松 及草地土壤团聚 体的分布研究, 得出竹林土壤 >0.25 mm水稳性 团聚体含量以及 土壤结构的稳定 性显著低于马尾 松林和草地土壤 GaillardGaillard研究 了干小麦秸秆和黑 麦嫩叶两种植物残 渣覆盖土体后的生 物化学特征,也证 明植被覆盖不同能 够对土壤中分解微 生物和碳的空间分 布产生重要影响, 进而影响土壤的团 聚过程和土壤团聚 体的稳定性。
CerdàA在石灰石形 成的土壤中,不 同植被覆盖的增 加会使土壤中有 机碳含量增加, 从而形成更稳定 的团聚体LOGO 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研究123根据团聚体形成的多级 团聚理论,微团聚体(直 径0.25 mm) ,大团聚体破碎形成 小团聚体, 二者既互为 基础又互为消长一般 把>0.25 mm的团聚体称 为土壤团粒结构体,团 粒结构是土壤中最好的 结构体,其数量与土壤 的肥力状况呈正相关Tisdall J M等,1982在3个合理假设的基础上, 通过建立干筛和Yode 法湿 筛结果之间的转移矩阵, 并造了团聚体稳定性指数 ,结果显示>0.25 mm水稳 性团聚体含量虽然在整体 上与团聚体的稳定性具有 良好的相关性,但并不是 随着>0.25mm水稳性团聚体 含量的增高,每个径级范 围的团聚体稳定性增强石辉,2006吕文星通过研究也表明 3~1 mm,1~0.5 mm粒 径级土壤团聚体的保存 机率较大,不易遭到破 坏,而>10 mm,0.5~ 0.25 mm粒径级团聚体 的保存机率较小,容易 遭到破坏吕文星,2010LOGO 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研究45北美阿巴拉 契亚的研究发现 ,在0~20 cm土 层,0.250~.053 mm粒级的水稳性 团聚体中碳的浓 度较高。
Tan Z X,2004在黄土丘陵区的研究 结果更是表明:在植 被恢复初期, 土壤> 10 mm 粒级的团聚体 含量在0~20 和20~ 40 cm 层次均较高; 随着植被恢复年限增 加, 土壤> 5 mm 粒 级的水稳性团聚体含 量则相对下降更快安韶山,2008研究目标及内容LOGO研究目标v 以四川省西部理县干旱河谷的典型地带杂谷脑河支流 分布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团聚体 分布特征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植被下土壤团 聚体的稳定性,既促进了该区域土壤侵蚀防治,减少水土 流失和提高土壤肥力,又为该区域土地开发及保护提供依 据LOGO 研究内容1 12 2干旱河谷区不同植被下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干旱河谷区不同植被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技术路线土壤团聚体的分布特征干旱河谷区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团聚体的分布特征及稳定性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分析野外调查查阅资料,收集资料地 理 位 置 调 查土 地 利 用 类 型 调 查植 被 类 型 调 查确定采样地点土样采集室内分析测定LOGO 研究方案研究方案研究区概况采样方法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测定的项目 及方法研究区概况LOGO岷江上游地区是指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汶川、茂县、理县、黑水 和松潘县的全部或大部分区域。
研究区则位于理县甘堡乡熊耳村熊耳山 (阳坡)和尔布(阴坡),地处川西平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邛崃 山脉东侧,四川盆地西北部,属于典型的高山峡谷区,地质结构属龙门 山断裂带中段,平均海拔2700m气候具有明显干湿季、日温差大,属于山地季风气候,由于受西风急 流南支、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加上复杂的地形、地貌和海 拔高差,导致水热重组,垂直气候带明显具有典型的干旱河谷气候据 杂谷脑河干旱河谷9个乡镇和理县县城的气象资料表明,该地区最高极 温37℃左右,最低极温-19℃左右,年平均气温12℃左右>0℃积温3 293.3℃~ 4 030.1℃,无霜期190d,年平均日照时数1835h,平均风速 1.8m/秒,年平均降雨量584mm,年平均蒸发量1 399mm,年干燥度1.6~ 2.5研究区概况采样方法及可行性研究LOGO采样方法基于对研究区海拔、坡度、坡位、坡向、植被类型及土地利用方式等因 素的调查,分别选择最具代表性区域,在每一个样地内按“S形”布5点,分 别采集0~10cm,10~20cm土层约2kg混合土样,装入硬质饭盒中带回实验室 ,自然风干后用来测定团聚体组成、数量及稳定性。
另外,利用环刀和铝盒 采集土壤,带回实验室以便测定土壤容重、总孔隙度、饱和含水量、毛管持 水量等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有学者已对不同植被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研究,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以此经验成果为基础加上之 前实验课学到的测量团聚体的方法,为本实验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且实验设备齐全测定的项目及方法14523土壤团聚体组成—干、湿筛法各级风干性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测定—干筛法、湿筛法土壤容重、总空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含水量、毛管持水量—环刀法土壤pH值—混合指示剂比色法土壤颗粒组成、微团聚体组成—比重计法LOGO预期研究结果弄清干旱河谷区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2 2阐明干旱河谷区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1 1时间安排145232010年9月—12月 确定研究区域,外业调查,查阅相关资料2011年7月 野外采样 2011年8月—9月 室内实验2011年9月—10月 数据整理与分析2011年10月—12月 论文撰写与答辩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