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川炸龙,贺州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正月十五元宵节,到桂东边城贺州市观赏富川瑶族自治县民间炸龙闹元宵表演,可以说是一件很赏心悦目的事富川元宵炸龙是潇贺古道上延续了数百年的最原始的肢体舞蹈,10 几条游动的蛟龙和成群结队的炸龙队伍都狂热到了极点,在狭杂着如潮般人流涌动的欢呼声中,无不令人热血沸腾富川是桂东最偏僻的一个山区小县,富川炸龙始于何时,已无从查考,但与这里的一座古明城有关富川古明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 年), 城池历经数次重修 ,至今基本保存完好古明城有四座城门,四周有城墙护卫,城内有五条石花街道,在每条街道的中心位置,各建有一座坊表神楼,神楼是公共祭祀的地方到了正月初十这一天,街道内在头一年有小孩出生的人家都要到神楼举行隆重的上灯仪式从初十至十五,一连几天神楼里从早到晚香火缭绕,人声鼎沸,楼下的花街鞭炮声不绝于耳,喜庆气氛十分浓郁,人们以此祈求孩子快快长大、一生平安,也就是在这几天时间里,神楼变成了灯楼按照传统习俗,在上灯期间,新添丁的户主会宴请亲朋好友和整条街道的男女老幼,街坊邻里则敲锣打鼓和舞龙舞狮以示庆贺,一连几天,人们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古明城的旁边和贺江对岸,后来又建起了五条街道,这些城外街道的建筑结构基本上与古明城相似,特别是神楼和上灯闹元宵的民族习俗完全一样。
最先的舞龙是在小巷内进行的每天傍晚,人们酒足饭饱以后,舞龙就开始了首先是拜神楼,其意是敬拜先贤和庆贺本街内又添丁添财了然后在喧天的锣鼓声中,开始在小巷内游行,每经过一户人家,主人就会不断地燃放鞭炮,龙舞到哪里,鞭炮声就响到哪里,看热闹的人们更是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热闹就达到了高潮晚上九点多钟,在县城中心的大街上和临街楼房的阳台上,黑压压地站满了人群不一会儿,一条条游龙从各个古城门飞奔着跑了出来,鞭炮声响起来了,响声越来越密,成千上万的观众追着游龙看热闹舞龙的队伍里,小伙子们一身黑色紧身装,头上裹着头巾,脸上戴着口罩,裤脚扎紧,双手高举龙身,不断地舞动着,巧妙地避闪着从四面八方甩来的鞭炮最壮观的一幕是当古明城里所有的舞龙队伍都集中到县城中心约 500 米长的大街上时,整条街道人山人海,炸龙者一手提着鞭炮,一手持着点燃的神香围着龙身团团转,长长的龙身快速地奔跑着,炸龙的鞭炮照亮了半边天空,那场面犹如排山倒海般一浪高过一浪每条龙一般是由 13~15 人组成,分龙珠、龙头、龙身和龙尾几部分舞龙,讲究整体的协调配合,正常情况下有锣鼓伴奏,龙头听从龙珠的指挥,有节奏地引领龙身和龙尾进行舞动,龙身会向观众表演拜堂、跪拜、寻珠、抢珠、荷花吐珠、卧龙、滚地龙、盘龙、穿龙等高超的民间技艺。
炸龙,即将点燃的鞭炮向龙身甩去用于炸龙的鞭炮有排炮、千仔头、小卷炮等几种谁有钱买鞭炮,谁都可以去炸龙头年经商赚了钱的生意人和手头痒痒想过把炸龙瘾的青年人,他们几十元上百元地买来成袋的鞭炮,追遂着龙身跑,一有机会就将点燃的鞭炮向龙身猛甩过去,有时是四面八方一齐开火,让舞龙者没有丝毫喘息的机会!炸龙近似野蛮,舞龙更加疯狂!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舞蹈能够与舞龙者的疯狂相比舞龙者从举起龙头那一刻起,分分秒秒就进入了疯狂的角色,为了避免被鞭炮炸伤,从龙头到龙尾,一刻也不能怠慢,鞭炮在头顶上炸开,挡回去!鞭炮在龙身上炸开,快点闪开! 鞭炮在脚下炸开,腾跃起来!整个过程都是在蹦跳、扭摆、激烈的疯狂中进行的,即使是替换人员,也是在瞬间完成的炸龙者通过付出金钱而过把瘾,舞龙者通过表现自己的智慧和勇敢而自豪!炸龙者扬言,我要把龙身炸个稀巴烂!舞龙者坦言,我敢舞龙,就任你炸,看你有多少鞭炮来炸! 舞龙和炸龙的共同点是,两者相悦,大家都图个热闹快乐对于观众来说,欣赏舞龙和炸龙,是一件大饱眼福的事许多观众为了一饱眼福,同样付出了代价在炸龙过程中,晃动的龙身不断地踢挡着四处甩来的鞭炮,将正在燃烧着的鞭炮又甩回到炸龙队伍或观众中,也不排除炸龙者无意中将鞭炮甩到了人群里,有时成卷的鞭炮就在观众的头顶上炸开,为了避免鞭炮炸伤自己,涌动的人潮不时东倒西歪,常常是观众的欢呼声与鞭炮声掺杂在一起,舞龙者、炸龙者和观众随时都有被鞭炮炸伤的可能。
富川的民间炸龙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这一种精彩的民间传统文艺活动,民间自有民间的管理方法什么时候可以炸龙?什么部位可以炸?什么时候和什么部位不可以炸,双方都按照传统的规定操作,不必担心会出什么乱子舞龙和炸龙每年从正月初十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前几天还比较冷清,没有这么热闹,到了元宵节晚上,活动达到了高潮,舞龙和炸龙要持续几个小时,直到子夜时分,家家户户聚在一起吃宵夜汤圆时,整个舞龙活动才算结束硝烟散尽时,大街小巷里留下了一层厚厚的红色鞭炮纸,新的一年才真正开始了富川炸龍鬧元宵你見過舞龍人用肢體來表達歡慶新春嗎?見過一條條不同顏色的龍在一片火光炮鳴中翻騰踴躍嗎?見過炸龍人勇敢無畏衝向前線點燃鞭炮扔向龍的風采嗎?如果你還沒見過,那麼,就請你走進瑤鄉富川,走近我們這個與龍共舞的民族吧每年的正月初十至十五,在廣西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縣城的大街上,每晚都會有一場刺激熱鬧的炸龍盛會!那一條條舞動的龍,那一串串劈啪作響的鞭炮,讓每個經曆過的人都終生難忘富川炸龍始於何時已經無從考究,但與本地的一座古明城有關富川古明城位於西屏山下的賀江邊,這座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 年)的古代城池曆經數次重修,至今基本保存完好。
古明城有四座城門,四周有城牆護衛,城內有五條街道(新永街,陽壽街,南門街,菜花樓,鎮武街),街道寬二三米,全用鵝卵石鋪成石花街在每條街道的中心位置,各建有一座坊表神樓,神樓是公共祭祀的地方後來,在古明城旁有多了五條街,格調習俗與古明城大致相同街道也有自己的神樓每年,到了正月初十的這天,街道內在頭一年有小孩出生的人家都要到神樓舉行隆重的上燈祭祀儀式生男孩的掛龍燈,生女孩的掛花燈龍燈製作樸素大方,花燈製作則花枝招展然而到了現在,燈的款式已經不再重要了,人們會掛各種各樣的燈,甚至是裝飾房屋的豪華的燈從初十到十五,一連幾天神樓裏從早到晚都香火繚繞,人生鼎沸,樓下的花街鞭炮聲不絕於耳,喜慶氣氛十分濃鬱人們以此祈求保佑孩子快快長大,一生平安也就在這幾天裏神樓暫時搖身一變成燈樓了按照傳統習俗,上燈期間,新添丁的戶主會連續幾天宴請好友和整條街道的男女老少,街坊鄰裏則敲鑼打鼓和舞龍舞獅以示慶賀一連幾天,人們都沉浸在節日的歡樂中最先的舞龍是在小巷內進行的,每天傍晚,人們酒足飯飽後,舞龍就開始了首先是拜神樓,意義在於敬拜先賢和慶賀本街內又添丁添財了然後在喧天的鑼鼓聲中,開始在小巷內遊行,每經過一戶人家,主人就會不斷地燃放鞭炮。
久而久之,街道與街道之間,龍與龍之間,大家串起了門來有時是幾條龍一起串街起舞,龍舞到哪裏,鞭炮聲就響到哪裏,看熱鬧的人們更是裏三層外三層圍得水泄不通一般來說,一條街一條龍一共分有三種主要的顏色,藍的一隻,白的兩隻,黃的兩隻一隻龍連龍珠一起一般為 13 個人首先是拜神樓,現在主要有9 個神樓之後去縣城中心街道的路口,後來更改地點為風雨橋體育場傳統的舞龍其實是一種比較溫和的民間文藝形式但是,在我們的瑤鄉富川,炸龍,成為了一種刺激瘋狂的歡慶活動誰有錢買鞭炮,誰就可以去炸龍不論是希望來年好運的生意人還是尋求刺激的青年人,他們會幾十幾百甚至上千地買來成袋的鞭炮,追逐著龍身跑,一有機會就將點燃的鞭炮向龍身猛扔過去有時是四麵八方一齊開火,讓舞龍者沒有絲毫喘息的機會炸龍近似野蠻,舞龍更加瘋狂也許世界沒有任何一種舞蹈能夠與舞龍者的瘋狂相比舞龍者從舉起龍那一刻起,分分秒秒就進入了瘋狂的角色,為了避免被鞭炮炸傷,從龍頭到龍尾,一時也不能怠慢鞭炮飛向頭頂,就用龍身擋回去!鞭炮在腳下炸開,就騰越起來!即使是看龍的群眾,也是興致勃勃的在炸龍的過程中,晃動的龍身不斷抵擋橫空而來的鞭炮,將正在燃燒著的鞭炮又甩回人群中,或者是炸龍的人不小心把鞭炮扔到了人群中,為了避免被炸傷,湧動的人潮會不時地移動,觀眾的歡呼尖叫聲與鞭炮聲摻雜在一起,形成龍舞蹈的最好伴奏音樂。
也許,從安全的角度考慮,炸龍應該屬於絕對禁止之例,但是,富川的民間炸龍已經有數百年的曆史了本地政府沒有禁止也沒有必要禁止這一精彩的民間傳統文藝活動,因為民間自有民間的管理辦法舞龍的人沒有想象中危險,因為他們帽子,鐵網,口罩,手套什麼裝備都有,全副武裝而且什麼時候可以炸龍?什麼部位不可以炸?這都有傳統的規定,群眾們大多會自覺遵守警察在整個活動中隻管自己該管的事情到了元宵節晚上,活動會達到高潮炸龍會持續幾個小時,直到子夜時分,家家戶戶聚在一起吃團圓宵夜的時候,整個元宵活動就算結束了大街小巷裏,留下一層厚厚的紅色鞭炮紙,硝煙散盡時候,新的一年才真正地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