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l I 孬蠢‰秦巽马俩开启的历史观察兼论标准化对社会进步的动力作用潘如丹杨超唐心韵标准化从来就是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技术支撑,古代中国创造了人类史上运用标准化原理最早、最成功的典范——以秦王朝为标志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国家规模的标准化运动以更宽泛的视野认知标准化,应该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有益尝试,无论如何,对标准化历史开展研究,是丰富标准化学科研究内容的重要填充手段,特别是对于标准化传播内容产生的重要补充,是强化标准化宣传的切实需要,对于树立正确的全民标准化意识,深化扩展标准化的人文影响力,具有不可估量的推动力上世纪七十年代,“世界第八大奇迹’,_ 一秦始皇兵马俑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研究中国的热潮秦始皇兵马俑完整、直观地再现了秦朝军队的武器装备和军阵编列,曾被叶剑英元帅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总面积约2 万多平方米的3 个俑坑,出土了大型俑、马近8 千件,兵器近4 万件,战车1 3 0 多辆,陶马1 1 6 匹这一考古重大发现,为研究秦代军事、政治、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陕西的标准化研究人员和历史学者首先开展了对秦代兵马俑和其他秦代出土文物诸如建筑、手工艺品等方面的标准化研究,整理出了丰富的史料,是标准化历史研究的活跃时期。
《论秦汉时期的标准化》、《秦俑坑青铜兵器工艺标准化》等研究论文的发表,可以看作为秦兵马俑考古资料与标准化研究相结合的开端然而,近二十年来,与标准化相结合的历史研究不再是理论研究的热点,回顾以往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出土文物的本身的考证以及标准化历史的纯历史性资料分析方面,对于使用历史学方法把秦兵马俑作为秦王朝的历史遗存所体现出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文明成就及其对整个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所产生的促进作用,还缺乏必要的系统研究或论证本文试图从历史学的角度来分析标准化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以秦兵马俑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构建一个论述的起点,形成一个先确认现存观念再寻找来历的过程对于直至今天才完善成形或仍处于发展中的标准化事业来说,对于过去的回望,是理解今日之必须过去的问题今日可能依旧存在,也会衍生出新的问题将历史( h i s t o r y ) 的含义理解为“与过去、现在和未来相关的持续过程”,从秦兵马俑的标准化历史观察这一点去探寻其对社会发展之影响,既是为了回溯标准化的来源、成形过程,亦是为了现今在理解基础上的运用和今后的拓展秦兵马俑”是历史留下的珍贵记忆,追寻秦兵马俑身上的标准化符号,为的是能够更好地理解标准化对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所起到的,还没有被世人足够重视的作用。
一、秦军的标准化军事装备使其以强大的军事实力统一中国公元前3 6 1 年,实行了著名的商鞅变法其首要目的是:使秦国成为一个国富兵强的国家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攀”变法采用全民皆军的入口和户籍管理政策,完全以军事管理方式划分人的等级,使从事工商业或贫穷的人因没有“属籍”而沦为奴隶,以扩充兵源,增强国家军事力量这种以增加军事力量以扩军备战为主要目标的改革使得秦国武器装备的生产技术得到了空前地重视和提升秦俑坑发掘出的8 万多件陶俑的烧制技术和数以万计的青铜兵器的冶炼技术告诉人们,其国富兵强的程度远超我们的想像,两于年前秦代制陶、冶金、机械制造的科技水平之高足以使得信息时代的科学家们为之目瞪口呆学识渊博的基辛格博士,在对秦代军阵和军事装备以及战斗力水平进行了研究之后,认为中国秦代的军事水平比古罗马整整早三百年通过对出土兵马俑的检测,发现秦军的武器装备最大的特点是通用性、互换性和系列化程度极高,其中尤以兵器和车马最为突出1 .兵器装备的生产规格、尺寸标准化《睡虎地秦墓简·工律》载:“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亦必等”就是说,生产同类兵器,其大小、长短和宽度必须一致,实行标准化生产,以便相互通用。
缸律》还日:“为计,不同程者毋同其出即是讲在记账时,不同规格的产品应分门别类秦兵马俑出土的兵器印证了秦简的这一说法如秦俑一号坑出土的兵器青铜弩机部件,规格、大小有一定的标准驽是秦军最主要的远射兵器《武经讲义》记载,弩是对付古代游牧部落袭击最为有效的武器弩机和弓箭相类似,弓箭由弓和箭两部分组成,弩机由弩和镞组成所不同的是弩机的射程远远超过了弓箭因此,对马背上的匈奴骑手而言,弩是最致命的武器,并且由于这种机械装置太过精妙,他们的技术水平很难装配或仿制在兵马俑坑,出土最多的青铜兵器就是镞( 箭头) ,对他的制作进行分析,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秦代兵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对抽样的青铜镞进行投影检测,可以发现:其三个弧面几乎完全相同同一镞或不同镞棱面轮廓的不重叠误差检测结果为小于0 .2 毫米,‘同一镞两对平行镞面的差值为( 0 .0 2 ~0 .0 3 ) 毫米,加工精度之高,令人叹服另外,参赛论文 中国标准化2 0 0 9 .0 4固青铜镞有现代意义上的标准规格,按镞的首长可分为大、中、小三种规格,折合秦尺分别为1 分、1 .2 5 分和1 .5 3 分,按镞的全长分为四种规格,分别为1 6 C M 、2 4 .5 C M 、3 3 C M 和4 1 C M 。
秦弩,连同它配备的弩箭,在那个时代应该是技术含量最高的武器,它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攻击力除了镞以外,铍、和戈也是出土较多秦代兵器铍是一种起源于短剑的长柄兵器,它的形式曾经五花八门但目前所发现秦代的铍和戈,尽管制造时间相隔十几年,造型和尺寸却完全一致戈的圆弧部分加工得十分规整,头上三个流线型表面也完全对称通过以上各种主要出土武器的考察结果和史料记载可以说明秦兵器制造有明确的规格标准2 .武器装备的零部件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互换性秦兵马俑三号坑出土3 0 件殳尺寸大小如出一辙殳是一种较常见的击刺类兵器,3 0 件出土的殳均为圆筒形,长1 0 .5 C M ,正径2 .8 C M ,深8 .9 C M ,壁厚0 .3 C M ,3 0 件均匀如一,同一殳每个殳柄都可安装再如秦兵马俑坑出土的铜马头上都戴有金银笼头笼头是用金泡、银泡、金当卢及百余件用子母扣衔接的银管组成的,这些同样的零部件均可互换以上这些工件,其尺寸精确,离散度小轮廓不重叠,误差均控制在( O .1 ~O .2 ) 毫米左右,加工尺寸符合正态分布,可以通用互换,说明秦代已开始以批量的方式生产零部件秦军使用的弩机,由于制作十分标准,其部件也是可以互换的。
在战场上,秦军士兵把损坏的弩机中仍旧完好的部件重新拼装以备使用公元前2 1 4 年,秦军发动了针对匈奴骑兵的全面战争仅仅一年的时间,3 0 万匈奴骑兵就被彻底击溃,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重新回归秦国秦军之所以能够取胜,主要原因是由于弩机的强大进攻能力及秦军武器先进的通用性和互换性,是匈奴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当时的技术所无法企及的中国古代两千年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标准化制造历史已具备现代标准化生产中的互换性和通用性,其标准化程度远非我们一般意义上认为的标准化的雏形和起源A ¨丽嘉‰3 .兵器的生产工艺规范首先就青铜的治炼技术来说,秦代冶铸的青铜兵器,铜锡比例掌握合宜秦俑坑出土的铜链,其合金比例是:铜占8 0 .n ~8 3 .0 6 %,锡占1 l ~1 7 %,铅占3 ~7 .7 1 %尤令现代人为之惊奇的是,秦俑坑出土的青铜镞、青铜剑的表面都有一层致密的铬盐氧化层,这种铬盐氧化处理技术能提高青铜和其它金属的防腐抗锈能力德国直到上世纪3 0 年代才出现这项防锈技术的专利,美国则在上5 0 年代才掌握这种工艺,而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会运用这种技术,堪称世界标准化史上的一大奇迹在青铜兵器的制作工艺上,秦代的成就也是可圈可点。
秦俑坑出土的青铜弩机都是铸造成型,弩机机件制作规整,一般是首挺分铸,浇铸链首时把挺接铸一起,但链首的二次加工工艺精细,经过锉磨、抛光和铬盐氧化处理,表面光滑平整,三棱铁的三个锋刃至今坚利无比对戈的分析结果表明,兵马俑坑中的戈不仅具有相同的质量、大小和规格更令人费解的是,在两千多年前,由某些天才的工匠制造出几件这样的兵器是可能的,但实际情况是,在戈的圆弧处,打磨的痕迹还清晰可见,手工打磨,会有交错的磨痕,那是锉刀往返摩擦才能造成的奇怪的是,这些磨痕没有交错的痕迹秦军青铜兵器的表面加工很可能是用砂轮实现的两千多年前是否有砂轮还有待考古证据,即便是用砂轮,靠手的感觉来完成这些弧形表面的加工,要让成千上万件兵器达到同一个标准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产品规格的系列化及设计、制造和工艺的技术标准化方面,秦代不仅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而且远远地超越了自己的时代二、秦朝统一中国后实行的一系列强制性标准化管理措施公元前期2 2 1 年,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后,为巩固其统治,以强制的手段统一法律、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等制度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即在全国采用标准统一的度量衡单位,制造和使用标准尺寸的车辆和统一各国的文字,以加强统一集权的政治统治,将秦朝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应用于全国。
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中国乃至世界标准化发展史上的一个奇峰通过法律、政令或技术规范,强制性地推行标准化管理,是秦代一列系改革性政策的显著特点,这对于提高生产最佳有序化程度和社会效益,成效十分明显于是乎‘‘百代皆行秦政事”,这一系列的措施同时也使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根深蒂固1 .确立统一的度量衡标准统一度量衡制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着手推行的第一个标准化管理措施度量衡单位量值的统一和明确,是其它标准制定的前提,如货币、车辆、道路等的标准的制定都要以此为基础公元前2 2 1 年,秦始皇下诏书统一度量衡制,把一百多年前商鞅制定的战国时秦国度量衡制颁行全国当时的诏书内容在各地出土的秦代度量衡器具上仍可清晰地看到所刻文字说明了统一度量衡的原因及具体要求除了颁布统一度量衡的法令以外,秦朝中央还颁发度量衡标准器具标准器具皆由中央监造,然后分发至全国各地使用统一后的重量单位称“秦权”,容量单位称“秦量”从近年来出土的秦权和秦量情况来看,不仅数量众多,分布地区也很广,基本上在其统治的辽阔疆域内,实现了度量衡的统一而考察现在存世的战国时期秦国度量衡器物上,不但都加刻有始皇4 0 字诏书,经实测所得单位量值也基本上与秦统一后颁发的标准器具保持一致。
说明自商鞅变法到秦灭亡,度量衡制度是贯彻始终的,只是因秦代推行的范围更广、法制更严、措施更具体而取得了空前的成效除此之外,秦始皇还制定了具体的标准管理制度:所有的新造度量衡器具,在使用前都必须先经过校正;每个度量衡器具每年至少要由官府校正一次;超出误差标准的具体惩罚办法等等《睡虎地秦墓简·效律》记载了度量衡器的允许误差范围,并规定了超出误差范围所应受到的惩罚因此,度量衡标准可以看作是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强制性标准秦始皇确定的度量衡制单位名称和进位系列,经汉代发展,成为历代商品交换、日常生活使用和税收的基础,并沿用了两千多年2 .统一七国文字“书同文”是统一的需要,所史的必然从现存文献和出土文物资料来看,统一文字前寨国的文字资料土要有秦公王姬编钟、寨公建、磬、石敛文、虎符铭文、玺印、瓦书、陶文等这些文字的字体多有不同秦始皇统一中崮后,以小篆作为官古文字、隶书作为通用文字推行全国小篆和葺l 书都是在战陶时代秦国文字基础r 形成的传同文字’:一方面是以杂国文字为标准.废汰六国异形,整理秦文异体.制订统标准的字体小篆,以在郑重场合使用另一方面,适应实际需要,把战国时妻文中已爿用的简翠写法加以整理简化,形成了隶书.作为辅助字体.在全国运用。
统一.文字并不限于采用小篆或隶书,而是以废弃结构上与秦不同的^ 国区域性异体为目的,这足“书同文字”的实质意义统一文字的具体标准有三个圯废除异体,使字体结构定型;二是简化笔岫:三是减少图两性.向符号化迈进书耐文字’馊汉字发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