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南郊区云冈小学 小学 版 年级 班课题:10.走马灯的奥秘主备教师:付玲玲 辅备教师: 年 月 日课时:2导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茅以升从小遇事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和勇于探索科学道理的精神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字导学重难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茅以升小时候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科学的道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具使用:课件,字词卡片导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在我国有一位著名桥梁专家他主持设计和建造了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建设的近代两用大桥——钱塘江大桥,50年代,参加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并任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后又主持修撰了《中国古桥技术史》主要著述有《钱塘江桥》《武汉长江大桥》《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等他的名字就是茅以升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茅以升的故事 二、学习生字: 1.打开书,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合作认字: 2.检查认字情况: 秘:左边禾木旁,不是木字旁。
蜡:左边虫子旁,不是火字旁 转:多音字,表示方向变化读三声;表示环绕读四声 悬:上边是县,不要写成三横 奥:上边不封口 3.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5.指导书写:悬 引导观察结构:上长下断;上窄下宽,横间距离要均匀撇折在中线上 6.练习写生字,同桌互相检查并修改 三、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题,质疑(什么是走马灯?奥秘什么意思?走马灯有什么奥秘?) 2.默读课文:通过读课文你感到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2.结合同学提出的问题收集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资料交流: 1.上节课请大家收集了有关的资料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 2.小组交流资料(图片、文字、影象等 3.结合学生资料出示走马灯图片课件或实物,略读第一自然段 一边读一边看图了解走马灯的样子 4.导入:就是这样一个别人看起来很平常的走马灯对茅以升却产生了不平常的影响通过他的表现我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茅以升呢? 二、读课文,再次整体感受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人? 1.指名课文,思考2.板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
3.导读: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默读,分别用不同标记画出相关语句 三、研读课文品味语言,感情朗读: 1.你感受最深的是茅以升是怎样的孩子? 2.根据你最想交流的内容自愿组合小组进行讨论.(老师安排不同地点.) 3.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全班学生共同讨论、朗读. (1)感悟描写茅以升善于观察的语句: A随学生汇报出示文字课件: 走马灯像磁石一样,把茅以升吸引住了.他仰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走马灯. B引导学生品味带点词语,体会其善于观察. “像磁石”什么感觉?想象此时茅以升心里、眼里只有什么? “仰”“目不转睛”“盯”什么样?表演体会 C朗读感悟、评议 D他看到了什么?指名读,思考:他看得如此细致,说明他观察得怎样? (2)感悟感悟描写茅以升勤于动脑的语句: 随学生汇报出示文字课件:茅以升提出了哪些问题? ◎小纸人、小纸马怎么会转? ◎怎么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呢? ◎那么怎样才能让小纸人、小纸马跑得快一些呢? 学生交流看法后引导朗读 (3)感悟描写茅以升勇于探索的语句: 随学生汇报让学生板书茅以升勇于提问、勇于实践的词语: 问、取、吹、又提问、又拿、点燃。
小结:茅以升不仅观察,还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能实践验证所以我们才感受到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人?(指板书) 四、总结: 正因为如此,他长大后才能成为一个著名的桥梁专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收集科学家的故事 板书设计 走马灯的奥秘 善于观察仰、目不转睛、盯 勤于思考问、又提问、播进科学的种子 勇于探索取、吹、又拿、点燃教学反思:组长签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