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从当当车到立体化交通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8KB
约15页
文档ID:231434028
从当当车到立体化交通_第1页
1/15

从当当车到立体化交通北京城内的“当当车”1920年,京都市政公所开始筹划电车工程,于 1921年5月9日,与中法实业银行订立《北京电车合 同》,官商合办的“北京电车股份有限公司”遂于6 月30日成立1924年12月17 H,电车公司在前门举行了隆重 的通车典礼次日,前门至西直门,经司法部街、西 单、西四、新街口,全长7公里,配10辆运营车的第 一条有轨电车线路(红牌)正式运营,这是北京市第一 条供城市居民乘用的公共交通线路北京是继天津、 上海、大连之后,第四座修建现代公共交通的城市车辆、机器、材料等,订购之初在国外已是过时 的货色,各项工程的设计建造也比较简陋,缺乏长远 打算,在经营过程中又遇资金困窘,不能增置更新设 备,更谈不上技术上的改进,只有修修补补,拼拼凑 凑,消耗原始设备勉强维持运营受战争和社会秩序的影响,有轨电车常常提前收 车车无定时,乘客无法掌握时间,赶乘末班车的人 常常误点遇各种纪念日、军事戒严、天气恶劣、马 路翻修、车路损坏、电厂停电、工人罢工等情况,还 要全城或全路停驶为发展旅游创办公共汽车1935年,国民党南京政府将北平辟为游览区,国 内外游人来北平观赏名胜古迹北平市政府从美国购 买30辆小道奇T110型客车,开辟了东华门至香山, 东华门至颐和园,东华门至八大处,朝阳门至阜成门, 前门至交道口计5条营业线路。

1937年“七七事变” 后,公共汽车全部停驶,直到12月才恢复运营1938 年5月,增设了以大道奇为主的高级旅游车,并在车 内配备了女导游员2946年,北平市政府用日军投降 时留下的100辆军车(其中卡车72辆,客车28辆), 略加改装,作为公共汽车投入运营受三年内战的影 响,大批汽车零件被偷窃倒卖,仅剩下5辆破车,企 业破产倒闭修旧车——解燃眉之急1949年2月,全市只有49辆有轨电车、5辆公共 汽车能够勉强行驶为了满足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中共北平市委、 市人民政府决定立即开展公共交通的恢复工作,迅速 修复解放前遗留下来的旧有轨电车和公共汽车电车 公司修造厂的职工开展了修车运动经过40多个昼夜 的奋战,提前完成了修复百辆车的任务但是,特务 分子的一把大火,烧毁了 59辆车,损失惨重电车工人没有气馁,他们克服材料不足、配件奇 缺等困难,又投入到第二次“百辆车运动”原定口 月1日完成的第二个百辆车任务,提前在10月25日 超额完成,经过拼装整修的101辆有轨电车重新上路 、一 坯宫公共汽车公司使用遗留下来能行驶的5辆旧车, 首先开辟了东华门至香山的交通专线此后不久,恢 复了东华门至颐和园的1路和东四至西四的2路,已 经停驶了 9个月的公共汽车又出现在北京的大街上。

为了让66辆残破不全、锈蚀不堪的破车尽快投入运行, 公共汽车公司的职工开展了 “死车复活运动”,共拼修 出56辆车调车一一南京的“大道奇”进京在中共中央、政务院和南京市军管会的大力支持 下,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决定,将南京“首都汽车公 司”调到北京,并入“北京市公共汽车公司”从1949 年11月至1950年3月,88辆“大道奇” T234客车及 管理、技术、驾驶、维修、调度等具有各种专长的职 工248人来到了北京大道奇”进京后,即成为公共汽车的主力车型, 承担起主要客运任务,乘车拥挤的状况也得到了改善买车——增加运力1951年,北京市从捷克斯洛伐克进口了 50辆布 拉格卡车,改装成公共汽车因车身娇小,外观玲珑, 被安排在市区道路比较狭窄的线路上行驶,后来转到 郊区线路上行驶;因故障较多,又逐渐撤到次要的小 线路上行驶当年还从捷克斯洛伐克进口 25辆斯柯达客车,是 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大客车,为增加运量,拆除了部 分座位增加了站位面积,加装了一个车门这种车被 安排在客运量大线路上运营,后来逐渐转到主要干线 上运行,斯柯达是当时公共汽车的主要运力1956年, 斯柯达客车的后面挂上了拖车,前面的机车与后面的 拖车用一个牵引杆连接,载客量增加了 60%。

1952年,从匈牙利进口了 76辆依卡路斯客车, 1956年,又从匈牙利进口 了却贝尔卡车28辆,为了 解决客运急需,尽快投入运行,就在卡车槽上加装了 铁架,为了能遮风挡雨,还在铁架上支搭了篷布,车 厢内安装了木条座椅,这样乘客是真正坐在车上了 如此这番,卡车被改装成了简易的公共汽车每到一 站,乘客要在售票员的搀扶下从原卡车槽帮后边加装 的铁梯上下这种车被安排在路线较长的郊区使用 一年以后,汽车公司修理厂将这种车改装成了木制车 厢,加装了手动折叠式的车门,乘客上下车再也不用 爬铁梯了造车 走强身之路北京的有轨电车从创办之初就依赖进口,最初是 从法国购置,后来是日本人倾销旧电车,最后购买的 是美国通用公司和德国西门子公司的旧有轨电车和拖 车由于车辆残破不堪,只能修旧利废拼装底盘,攒 装车身,投入运营后,经常发生故障1951年,电车公司修造厂开始仿制,对原有的有 轨电车电器总成进行测绘设计,利用简易的冲天炉,□□试验球墨铸铁新工艺,制造出球墨铸铁电动机外壳、 整流子托、轴头油壶等当年仿制机车和拖车各13 辆1952年,又仿制机车、拖车各10辆1952年,对解放前进口的两种型号8轮车进行研究分析,取其所长,予以改进,成功设计了 52式8 轮有轨电车,当年投入生产10辆。

1953年设计生产“53式”拖车,机车加拖车,每辆有轨电车一次可运 送乘客上百人无轨电车驶上街头1955年初,无轨电车的研制正式启动,以“学习 和仿造相结合”为原则,参考设计解放牌汽车时所依 据的苏联原图纸,选取依卡路斯30型、斯柯达客车、 吉斯154客车及上海刚进口的MTE-82A型无轨电车 为样车对这4辆样车进行了解剖,了解骨架、门窗 结构,分析各种车型的特点,博采众长,测绘图纸经劳动部批准,“上海友福车身厂” 86名职工调 进北京,作为制造无轨电车的主要力量1956年8月,仅用了 3个月的时间,就试制成功 了样车,被命名为‘京一型”(后名BK540型)国庆 节,两辆样车停放在天安门广场,同市民见面,颇得 赞许随后进行试车试验,行走2000公里安然无恙 1957年投入批量生产,当年制造83辆1957年8月13日,由动物园经甘家口、阜成门、 美术馆至朝阳门的1路无轨电车线路全线正式开通, 全程:U公里1958年10月,无轨电车制配厂在BK540型无轨 电车的基础上增加较接机构,研制成功BK560型较接 式无轨电车,车顶上安装了 3个可支落的顶窗从1959 年开始投入批量生产有轨电车悄然隐退1958年8月22日,北京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通过“为了城市改建的需要,要在1959 年10月以前将内城的有轨电车轨道和外城蒜市口至 菜市口一段的轨道全部拆除,改行无轨电车和公共汽 车”的决议。

10月4日,有轨电车1路(西直门-永定门火车 站)和8路(西直门-北京体育馆)最先停驶无轨电车的研制成功和批量生产,为有轨电车的 停驶奠定了物质条件为保证长安街的拓宽和内城道 路改造任务的如期完成,1959年3月9日夜〜10日凌 晨,内城有轨电车5条线路230辆车全部停驶,当晚 用4个多小时拆除有轨电车轨道,架设无轨电车架空 线10日清晨,开通1条无轨电车和2条公共汽车线 路由平安里经西四、西单、天安门、东单、东四、 北新桥、地安门返回平安里的有轨电车环行路被公共 汽车4路代替至此,有轨电车营业线路只剩外城的 3条,保留了 20辆52式8轮有轨电车随着无轨电车车辆和线网规模的扩 大,以及国产公共汽车的投入运营,1966年5月6日, 最后一条由北京体育馆至永定门火车站的线路停驶, 运行42年的有轨电车完成了历史使命,至此,有轨电 车线路全部由无轨电车和公共汽车线路替代当时, 52式8轮有轨电车状况尚好,调给长春市电车公司继 续使用解放牌公共汽车1957年,首批48辆解放牌CA-10型汽车运抵北 京,为应急投入客运,由北京客车厂进行改装,使之 成为能够运载乘客的封闭式的公共汽车这批被改装的公共汽车比较简陋,保留了原驾驶 室,直接在后边做了一个4米多长的木制车厢,可乘 载50人,一个手动折叠式车门,车厢地板比较高,乘 客上下车极不方便。

在34路(西直门一永定路)、47 路(西直门一八大处)等几条郊区线路上运行这是 北京使用国产汽车投入公共交通客运的开始1957年底,解放牌客车驶上了长安街,该车装用 解放牌汽车底盘、发动机,木制车箱,它和斯柯达一 起,成为北京公共交通的中流砥柱从这时起,工程 技术人员开始依照斯柯达样式进行仿制,打造金属车 厢车厢骨架成型必须使用冲压设备,而当时只有一 台手动的油压机,工人们将4.5毫米厚的钢板烧红, 用鑒子一鑒一鑒地将钢板“剁”成槽状,硬是用双手 造出了金属车厢,车身强度大大提高,载客增加到80 人从1958年起进入批量生产,到1959年底生产了 235辆,逐渐取代了进口的公共汽车,成为公共汽车 的经典车型,一直使用至20世纪80年代初,大部分 公交线路都有它的身影1960年,工程技术人员加装较接机构,当年生产 出两辆车进行试运营,以后又陆续生产了 42辆由于 解放牌汽车的发动机和底盘是按载重汽车设计的,尽 管进行了改装,但用于客车仍不匹配,在行驶中制动 性能较差,发动机动力差,加速性差,特别是爬坡时 就更突出此后数年里,技术人员又进行了许多改进大通道” 一车光20世纪70年代,公交职工仍用解放牌发动机和 底盘制造出了一系列不同型号的汽油公共汽车。

其中, 1975年生产的型号为BG660型的较接车是当时的主 力车型,车身颜色为上部乳白色下部橘红色投入运 行后,车一进站,就把在站台上等车的人统统装进了 车里,为增加公共汽车的运力开出了一条新路,从此, 公共汽车加快了向大型化发展的进程20世纪80年代初期,解放牌公共汽车约占公共 汽车总量的60%,但由于使用的仍是解放牌95马力的 发动机,小马拉大车,有些力不从心,高峰时车上人 多,每当汽车出站启动时,总是先要发出几声无奈的 喘息从1965年开始,北京市汽车修理公司四厂开始研 制柴油公共汽车1976年,试制成功黄河牌较接车, 从此以后,机车后面带拖车的公交车就再也看不到了 1978年,第一批生产的40辆车上路,成为龙头线路1 路和4路的主要运力1982年,黄河车的另一个家族一一黄海车投入了 北京的公共交通修建地铁1965年7月1日,北京地下铁道一期工程在玉泉 路以西两棵白果树下,举行了开工典礼一期工程参加人员高达4万余人地铁工程结构 复杂,技术性强,参加施工的干部、战士在工程技术 人员的指导下,刻苦学习,很快掌握了技术在地铁 工程加紧建设的同时,完全由中国人自己制造的地铁 机车也在北国长春诞生了。

1969年9月20日,开工四年零三个月的北京地 铁第一期工程在建国20年大庆前建成通车通车时,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没搞通车典礼,周恩来及其 他一些领导人都“试乘” 了地铁列车地铁一期工程建设以战备为主,车站规模普遍较 小,装修较简单从1971年1月15日开始,一期工程地铁线路开 始试运行,实行内部售票,只接待参观群众售票办 法是凭单位介绍信,在各车站购票,单程票价一角在地铁一期工程建成的同时,中央已开始考虑地 铁二期工程的建设问题1971年3月4日,地铁二期 工程开始动工修建经过近10年的建设,于1981年 12月基本建成1984年9月19日,在建国门车站举 行了通车典礼二期工程的车站建筑、装修与一期工 程相比均有很大改善,复兴门站、阜成门站、西直门 站、建国门站、东四十条站等车站出入口安装了自动 扶梯1985年,一期地铁每天运送乘客50多万人次, 处于“超饱和”状态;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