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学生“是”字句遗漏偏误研究 秋霞内容摘要:在现代汉语中,“是”字句是使用频率很高又极为特殊的句式是”字句结构复杂,语义多样,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相当复杂,留学生发生偏误的概率高,特别是遗漏偏误普遍存在因此,对外国学生“是”字句的遗漏偏误分析是十分必要且有意义的研究主要基于HSK動态作文语料库,结合语义类型和句法结构,对偏误语料进行类型分析,对典型用例进行了阐述,以期对外国学生“是”字句遗漏偏误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关键词:“是”字句 遗漏偏误 语义类型 句法结构现代汉语中,“是”主要表示肯定、判断,可以构成“是”字句,“是”字句是使用频率很高又极为特殊的句式,句法结构复杂,表义丰富,是汉语的基本句式之一笔者调查了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发现外国学生“是”字句偏误率高,说明“是”字句的习得在外国学生学习汉语中存在较大的困难笔者根据鲁健骥[1]对偏误性质的划分,将收集的外国学生“是”字句语料的偏误类型主要分为:遗漏、误代、错序、误加,发现遗漏是所有偏误类型中,学生发生偏误最多的类型,达到总数的85%左右遗漏是指在句子中应该用“是”而没有用的情况留学生常常遗漏“是”字,说明这是外国学生习得“是”字句的重难点。
1.各语义类型中的“是”字遗漏“是”字句语义丰富,笔者通过参考《现代汉语八百词》[2],《实用现代汉语语法》[4],《表判断“是”字句的语义类型》[3],结合偏误语料,对“是”字句的语义类型进行重新分类整理,由此发现学生易发生遗漏的语义类型1.1等同关系中的遗漏等同是“是”的原型意义在表层表现当中最接近于深层意义(判断)的主语和宾语的外延相同,判断格式就是等同关系,主语和宾语语义指向相同根据主宾语词汇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具体分为等同I型、等同II型、等同III型学生在使用时,常常在主宾语中间遗漏“是”字1.1.1等同I型的遗漏主宾语在确定的语境下,主宾语前后所指相同并且唯一,中间用“是”连接,表达最基本的判断联系作用1)*我的姓名,今年30岁2)*我虽然他的儿子,不过我不喜欢他的这两个方面等同I型是汉语初级阶段外国学生最先学习的语义类型,一般为介绍自己、家庭成员等话题时使用学生遗漏“是”字的原因可能是受母语负迁移影响,有些语言中表判断和联系的动词放在主语和宾语后或者不出现还有可能是学生学习了名词谓语句不加“是”的规则,如“明天星期五”“后天晴天”,对汉语语法规则的负迁移影响1.1.2等同II型的遗漏等同II型句子的主语大部分都是总概性的词语(短语),如抽象词语、“的”字短语等。
这些主语都具有不定指性、不确定性,宾语是对主语的具体说明,给主语赋予了一个具体而有定的意义3)*人的特点习惯了就喜欢4)*专长说服顾客,人缘极佳学生常常在总括性的词语后遗漏“是”字以上两例,主语都是概括性的词语,宾语是对主语的具体说明,一般是动词短语或小句5)*人活在世界上,首先接触到的父母兄弟姐妹6)*在上面所述的我对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的看法学生在“的”字短语后遗漏“是”字以上两例,学生遗漏“是”的原因可能是将“接触到的”“上面所述的”看作了宾语中心语的定语遗漏“是”的话,整个句子是名词性短语,缺乏谓语,是病句,不能成立7)*然而现在日本正盛开樱花的季节了学生在表示季节等总括性词语后遗漏“是”字,学生遗漏“是”字的原因可能是学生已经学习了“现在几点?”的表达,在表示具体时间时不用“是”,所以错误移用规则,造成偏误此处“现在”是概括性的词语,后面跟具有描述性的时间,并非单独的具体时间、时刻,应该要加上“是”1.1.3等同III型的遗漏主语和宾语语义上没有联系,“是”在句中把主语和宾语从主观上认定为等同,这类句子往往表现为修辞的比喻句式,主语大多为名词(短语)8)*青少年我们社会的未来9)*学语言,永远遥远的一条路。
外国学生在使用“是”进行比喻时常常遗漏“是”,以上两例主宾语的语义所指不同,将主语比作另一样事物时,要用“是”连接1.2归类关系中的遗漏主语所指属于宾语所指的一部分,主语和宾语之间有上下位关系,不能互相替换,不能易位,宾语部分的语义大于主语部分的语义根据主语和宾语的不同,归类关系又主要包括归类I型、归类II型1.2.1归类I型的遗漏主宾语是名词(短语),宾语为类属名词10)*我现在已经大学生了11)*我家长都老师归类I型也是在汉语初级阶段常用的语义,用来表达职业介绍、家庭成员介绍等常用话题在判断说明某一具体人或事物是属于某一类的时候,要用“是”连接1.2.2归类II型的遗漏宾语是总概性的词语(短语),并将主语所指概括在这一个范畴中,宾语常常表现为抽象词语主语可以是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小句12)*这种安心感13)*他要活也一种选择当在说明主语是属于一个范畴的,宾语常常是总括性的词语(短语),学生也易遗漏“是”字,教师应强调将某一事物、事件归在一个范畴中的时候,应用“是”连接1.3描写关系中的遗漏主语、宾语的中心语相同或所指相同,宾语往往带有限定性定语修饰,定语一般是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对主语进行具体描写。
14)*我绝对对你公司有益的人15)*边走边抽烟非批评不可的行为16)*我给你们写过信已经过了很久的事学生经常在对人、事物进行具体描写的时候,直接将“人、事物”和“怎樣的人、事物”放在一起,并列成句,遗漏“是”字描写关系是留学生犯错最多的语义类型,必须在教学中引起高度重视1.4诠释关系的遗漏宾语是对主语内涵的说明,主语和宾语之间必须用“是”来连接此时主语和宾语的外延一致,宾语所指不直接与现实现象发生关系,而是对另一语言单位(主语)的诠释[5])根据充任主语和宾语形式的不同,诠释关系主要包括诠释I型、诠释II型1.4.1诠释I型宾语是对主语的的原因、目的进行说明解释主语一般是名词(短语)、动词(短语)等,宾语一般是小句17)*这也许因为东西方思想结合而导致传统价值观的流失吧!(18)*他们如果不喜欢流行音乐可能他们觉的这种歌曲太不事实当表示诠释原因时,学生容易受到“因为”词性的影响以及所学知识的影响而不加“是”字以上两例中“这”“他们如果不喜欢流行音乐”作主语,后面的宾语是要解释造成主语的现象的原因,“因为”是介词,整个句子缺乏谓语动词19)*我这次写给你们这封信为了请你们鼓励我20)*这种严厉的惩罚措施为了大家的健康。
当表示诠释目的时,学生遗漏“是”字的原因,可能是学生已经学过放在句首的介词“为了...”及“他为了我...”等这样的句子,不用加“是”的情况但以上例子的主语是表示事件、现象,如“这种严厉的惩罚措施”“我这次写给你们这封信”,其后表明事件和现象的目的,要在介词“为了”前要加上“是”1.4.2诠释II型宾语是对主语情况的解释说明主语、宾语都是动词(短语)、介词短语、小句21)*在酒会上不抽烟不尊敬长辈们22)*在大多数的家庭,父母来养孩子例(21)学生可能将“不尊敬”作为句子谓语动词,所以认为句子的主谓宾齐全但是,“尊敬”可以作动词,但它的用法是“我尊敬他”,主语一般是名词、人称代词,而这里的主语是“不抽烟”,“不尊敬长辈”是对“不抽烟”的一种影响进行的诠释说明,这里应该加“是”连接例(22)学生肯定认为“在大多数家庭”和“父母来养孩子”是两个独立完整的小句,不用再加“是”了但这里说话人是要说明“在大多数家庭”是怎样一种教育、培养情况,那么对这个情况的诠释是“父母养孩子”,中间要用“是”连接诠释关系,否则语义不完整1.5表示特征的遗漏宾语是对主语某一方面加以说明,主宾语外延不一致主语都由名词(短语)充任。
宾语可以说明人的性格、特征、时间、顺序、关系、处所、担任的角色,表示所具有的物品、衣着、工具、手段、情况23)*因为他牛脾气,而且偏爱妹妹24)*但是抽烟的人的肺黑色以上两例的宾语都是表示主语的特征,例(23)说明性格,例(24)说明颜色,应加上“是”25)*这次我第一次坐卧铺汽车26)*过去日本的家庭都父亲外出工作母亲守家看孩子的形式来养大孩子表示情况是较难掌握的一种语义,学生常常不能明白加“是”的原因,以上两例主语是名词(短语)、指称代词,宾语一般是对主语的情况进行说明,要加上“是”,不能将主宾语的短语、小句直接并列,而中间没有连接词1.6表示存在的遗漏(27)*周围都大海28)*到处都人的潮流主语是方位词或处所词,表示主语所指的地方存在什么东西,并且这个东西占据了主语所指地方的整个空间的时候,我们要用“是”来表示存在,不能遗漏“是”1.7表示肯定的遗漏一般的形容词谓语句不用“是”,如果用,则要用“是......的”或“是”加程度义高的程度副词,例如“多么”“那么”,表达肯定的意义29)*不顾自己劳累为家里人付出最大的爱多么伟大!(30)*我们这样才能真正地体会到我周围的人对我而言多么重要。
以上例子是程度副词加形容词作谓语,学生遗漏“是”的原因可能是学习过形容词谓语句不用“是”的规则,如“他很好”但在这里,“多么”是肯定义较高的程度副词,前面必须加上“是”,汉语在这方面有强制使用的倾向如果用“很”“非常”,句子则不用“是”,表达成立2.复句分句中的“是”字遗漏有些“是”字句是包含在复句中的分句,学生在表达完前一分句后,往往容易忘记在另一分句开头的“是”字31)*她是我的长辈,年龄五十多岁,性格开朗、很能干的女人32)*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也最可怕的人例(31)和例(32)中,前一分句中已经出现“是”字,外国学生常常以为后面就不必使用了但是,由两个“是”字分句组成的复句,“是”字是紧跟在宾语前的,每个分句都应带上“是”这种对句式整体把握能力不强的问题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就汉语学习来说,学习者因为汉语水平有限,对于整个句式内部成分的安排、前后语义的连贯做不到全局、周到的把握,而且在这方面接受的练习还不够3.无主语情况下的“是”字遗漏一般来说,“是”字前后的两个部分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我们在语料中发现了很多句子没有主语,却需要用“是”的情况学生往往不容易意识到此处应该用“是”,因为学生看不到主语成分,从而造成遗漏,如:(33)*再说,虽然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但往往要依靠别人。
34)*如果我的话,不顾什么法律就会做那样35)*虽然夏天其实,主语根据前后文或人们的经验是可以补充出来的在具体的语境下我们知道主语指的是什么,有些可以加上“这、那”作主语,起前指作用,例(33),加上“这”,变成“虽然这是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语法表达没有问题例(35)前应该加上“现在”作主语指时间,换成“虽然现在是夏天”这里原句里没有出现主语,所以学生不容易体会到主宾语前后隐含的语义关系,从而遗漏“是”字是”字可以单独作一个句法成分,不管主语是否出现,它可以单独出现,有时是必须要出现的这些偏误,主要发生在表达归类、等同、描写的语义关系时,特别是句首有“虽然”“如果”“即使”“因为”“既然”“只要”等连词的开头,学生在用连词连接句子成分时,容易忽视前后的语义关系4.固定用法的“是”字遗漏4.1“特别是”“尤其是”的遗漏(36)*特别拥有着悠久历史的汉语,学起来更不容易了(37)*那么跟你相处的人就不会有压力,尤其小孩特别是”“尤其是”已经凝固成为固定的词,是一个整体,所以不能遗漏“是”字在语料中,学生的偏误率较高,是需要重点强调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