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莎菲女士的日记的深度解读及剧本改编可行性探讨

hh****p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3.50KB
约7页
文档ID:205435775
莎菲女士的日记的深度解读及剧本改编可行性探讨_第1页
1/7

《莎菲女士的日记》的深度解读及剧本改编可行性探 讨【摘要】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一部带有鲜明的女性主义立 场的小说小说主要通过莎菲女士对凌吉士的追求和拒绝这样一个矛盾的 过程来展示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尴尬位置,并发出对女性主义的呐喊 另外,本文对该小说的剧本改编可行性进行初步探讨关键词】《沙菲女士的日记》;女性主义立场;剧木改编丁玲于1928年发表了《莎菲女士的日记》左翼文学领袖茅盾认为“莎 菲女士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但是 由于当时社会过于强调宏大主题的叙事,所以文艺界并没有注意到小说中 独特丰富的女性意识,从一开始其中的女性主义立场就有意无意地被忽略 了但是,这并不代表丁玲的书写和时代脱节,反而,说中表述的丰富而 曲折的女性主义立场恰恰抒发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独特的悲伤与痛苦同 时,口记体的书写方式给读者留下广阔的阐述空间一、莎菲女士的爱情要剖析《莎菲女士的日记》当中的女性主义思想,首先需要对“莎菲 女士”的爱情进行深度解读莎菲一直被忠实的苇弟深深爱恋着,然而她 却迷恋上了凌吉士丁玲正是通过莎菲内心对凌吉士迷恋又拒绝的急剧转 变来为女权主义呐喊莎菲对凌吉士是一见钟情。

一月一号第一次见面时,莎菲就被凌吉士 的美迷到,对他“高个儿的丰仪”痴痴念想一月四号莎菲主动搬迁了住 处,为了更接近凌吉士一月十二号两人关系便已密切一月十六号莎菲 收到蕴姊的信,蕴姊在信中诉说自己爱情的消失、生命的无意义这封信 显然给莎菲沉重的打击,她为此重病住进医院三月四号出院三月九号 莎菲和凌吉士关系还好,但是三月十三号突然就说起了凌吉士可怜的肮脏 思想正是蕴姊的信和她的死去才促使沙菲女士对凌吉士的态度有了一个 突然的转变,然后开始在自己的主观思想中丑化凌吉士蕴姊”仅依存于一封给沙菲女士的信以及莎菲的一些回忆,但她的 出现使小说情节突变蕴姊曾和莎菲一起生活,后来找到一个爱人便结婚 了,但婚后的生活却是“渐渐的冷淡”和“遮饰不住的虚情最后死去 了莎菲写道:“假使她不被神捉弄般的去爱上那苍白脸色的男人,她一 定不会死的这样快由此可见,莎菲认为蕴姊的死和爱情、婚姻有关, 这促使莎菲重新思考她和凌吉士之间的关系五四”之后,很多革命女 子谋得了社会独立地位和一定的社会自由,但一旦走进婚姻就会立刻丧失 好不容易争来的独立和自由但是蕴姊和苇弟的哥哥即便是因为爱情走进 婚姻,也无法突破社会对女性的限制,导致蕴姊失去了独立和自由的社会 地位,使她对生活失望,郁郁而终。

由于意识到婚姻导致了女子独立自由 地位丧失,莎菲就不免对婚姻、爱情有了自觉不自觉的排斥心理,因此开 始拒绝凌吉士那么,凌吉士真的如同莎菲强调的思想那么肮脏吗?小说是以日记形 式书写的,展现的是莎菲的主观心理世界读者只能透过她的视角去感受 小说中的世界,很可能先入为主地认同凌吉士是灵魂肮脏者,之后深入分 析莎菲女士的心理变化但是有批判家指出,“故事内叙述者,尤其是当 他又是同故事叙述者的时候,总的来说,要比超故事叙述者更容易出错, 因为他们同时也是虚构世界里的人物作为虚构世界里的人物,他难免会 受到知识有限,亲身卷入事件以及价值体系有问题这类束缚,由此常常产 生不可靠的可能很明显,莎菲女士是故事的内叙述者,所以她在日记 中对人的评价就不具有权威性,很可能受个人情感的束缚或主观情绪影响 产生错误判断也就是说,莎菲女士对凌吉士的评价并不能作为凌吉士个 人形象判断的标准这一点可在小说中得到一些佐证,毓芳在觉察到莎菲 和凌吉士之间的不正常后,告诫她说:“莎菲,我觉得你太不老实,自然 你不是有意,你可太不留心你的眼波了你要知道,凌吉士他们比不得在 上海同我们玩耍的那群孩子,他们很少机会同女人接近,受不起一点好意 的,你不要令他将来感到失望和痛苦。

我知道,你哪里会爱他呢? ”毓芳 对莎菲女士的劝诫暗示读者,凌吉士并非莎菲女士一直强调的那个肮脏形 象,反而毓芳说他是单纯的由此我们判断,凌吉士至少不应该是莎菲女 士一直强调的灵魂肮脏者从三月十三号莎菲女士在口记中突然说凌吉士思想肮脏之后,她就开 始在挣扎她渴望亲近凌吉士,但是她乂不断地向自己强调凌吉士的思想 肮脏其实这是她不断自我强化的一种认知,因为她必须拒绝凌吉士的爱 情,孤独却身心自由,空虚却也洒脱二、女权主义思想《莎菲女士的口记》是丁玲早期的代表作,她细腻而真切地描绘了一位受“五四”解放思想影响的青年知识女性的心理历程,与当时西方世界 流行的现代主义文学潮流不谋而合地走到了一起,因此产生了世界性的影 响,成为了世界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她不仅是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先 驰,也是世界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驰像她这样关注女性的命运,为她们的 不幸和不平发出有力的愤激呐喊,并女性的心理包括性心理作出如此细腻 描绘的作家,在20世纪的世界著名的革命作家中也不是很多 i小说引领了女性反封建文学的革命浪潮主要在一下两点:一是大胆捍卫女性自身的独立自由丁玲笔下的莎菲女士对于爱情的 追求是积极主动的,这种大胆追求就是这个时代女性意识的一种大胆表 达,体现了女性追求独立自由以及捍卫自身平等的社会地位。

并且,莎菲 女士在爱情追求上似乎站在了绝对统治的地位上,无论是潇洒高大的凌吉 士,还是忠厚体贴的苇弟,莎菲可以玩弄于股掌之上她不柔顺、不近情 理,反叛男权主宰,终于在剧烈冲突中战胜了男人,也战胜了自己,从而 完成了新女性对自身形象的塑造,一个有着鲜明的女权意识并大胆地解构 男性神话的现代女性形象诞生了另外,丁玲在小说中大胆表达了女性对 异性的强烈感受和欲望心理,这在当时是非常激进的二是否定剥夺女性自由的婚姻在批判旧思想旧传统的“五四”运动 中成长起来的丁玲,拥有反叛的勇气和力量在她的思想中,传统的封建 道德的禁锢荡然无存,她不但成功地反叛了包办婚姻,冲出了家庭,甚至 把斗争的矛头对准了整个男权文化在传统的男权社会里,结婚是女人的 出路和归宿,男人则通过婚姻和家庭控制女人丁玲意识到了这一点,于 是猛烈地抨击婚姻剥夺女性自由,哪怕是自由恋爱而结合的婚姻,她也予 以否定在《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最知心的朋友蕴姊,自由恋爱后走入婚姻,但婚后却陷人了痛苦,向莎菲泣诉自己婚姻的不幸,哀叹自己 的绝望,最后郁郁而终婚姻在丁玲笔下成了妨碍自由的囚笼 小说的女性意识的表达是通过莎菲女士对凌吉士的追求、拒绝这样看似矛盾 的过程中展示出来的。

从凌吉士开始介入莎菲女士的生活后,莎菲开始是 痴痴迷恋,然后态度转变开始拒绝凌吉士,小说最后是莎菲女士要结束和 凌吉士的关系在这一系列态度转变中,最关键的是莎菲女士对凌吉士先 是追求然后拒绝的态度的急剧转变,但这个急剧转变的态度并非出自莎菲 的内心,是无可奈何的从这里可以窥见丁玲的女性主义的呐喊:在爱情 追逐中的行为只是一种表面的自由和独立,在这个表面的自由和独立之 下,是女性在两性关系上的深刻的不自由三、校园文化剧本改编可行性探究要将《莎菲女士日记》改编为校园文化剧本,剧本与文学文木不同, 是以视听语言为表现手段,强调吸引观众眼球改编虽然很大程度上应该 忠实于原著,“即使场景、人物和冲突发生变化,仍应该传达出原著的感 触、氛围、情节和对于人物性格的塑造”,但有时候也会根据可操作性和 表演性进行相应的改变《沙菲女士的日记》是一部完全以日记体形式展现人物形象和故事情 节的小说,表现的也大多是莎菲主观的内心世界如何在校园文化剧中体 现“日记”的存在,如何将人物的内心世界以表演形式展现在大家面前, 是小说到剧本改编过程中最关键和困难的环节本文提出以下两点改编可 行性探究:一是赋予静止无声的日记以生命和情感。

莎菲女士的一切情感都是通 过“口记”传达给读者的,口记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更是小说的灵魂和精 髓所在要使“日记”这一元素不成为校园文化剧的累赘,反而要淋漓尽 致地展现在剧中,赋予日记以生命和情感是可行的做法让“日记”成为 独立的个体存在,可以言语,拥有情感,并能与主人公莎菲女士进行对话日记”与“莎菲”之间的对话可以站在不同的立场,以对话中的冲突展 现莎菲后来对凌吉士态度的剧变过程中的矛盾挣扎心理这样一种情感的 碰撞和渲染,可以更充分地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矛盾、挣扎以及坚决二是充分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变化将无声的情感通过演员的表演和 舞台效果传递和感染观众,是剧本改编的一大难点通常有两种改编途径: 一是依靠演员的面部表情,二是将内心活动转化为动作演员需要有丰富 的面部表情来展现复杂矛盾的内心,然而面部表情毕竟无法在大舞台上抓 住人们的眼球,因此将内心活动转化为动作是非常必要的剧本可以将莎 菲女士对凌吉士的迷恋以及态度剧变后的拒绝都以外放的动作表现出来, 以同一参照物表现不同情感例如,可以放大莎菲最初向凌吉士学习英文 的热情,当她开始拒绝凌吉士的同时也要强化莎菲对英文的一个抵抗心 理,以莎菲对学英文的态度变化投射出对凌吉士的情感变化。

这样,莎菲 对凌吉士的情感变化就可以通过外放的动作表现出来注释:i张炯:在丁玲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词》,《20世纪中国社 会变革的多彩画卷》,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参考文献】[1] 丁玲.丁玲作品新编[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2] 中国丁玲研究会编.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多彩画卷一一丁玲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G].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3] 袁良骏.丁玲研究资料[G].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4] 刘弘志.在追求与拒绝之间一一谈《沙菲女士的日记》中的女性主 义立场[J].名作欣赏,2010 (8).[5] 张军.再读《莎菲女士的口记》一一兼论丁玲早期小说中的女性意 识[J] .南方文坛,2002 (1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