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掌握好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1.50KB
约8页
文档ID:521362049
掌握好观察的方法和技巧_第1页
1/8

掌握好观察的方法和技巧一,观察要有广度,能由此与彼,力求全面系统又要注意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做到点面结合现实生活是五光十色,浩瀚无边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人、事、物,各种各样的情景,而且交织在一起,以自然状态而存在事物的矛盾又有着各个方面,而人和事又脱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所以,作为观察的对象,可以说是无限宽广和浩如烟海以环境为例,也是无限的,有杏花、春雨、江南,也有骏马、西风、塞北,天有阴晴,月有盈亏,此处有喧嚣的闹市,那里是僻静的小巷,此时为万籁俱寂,一会儿又鸡鸣犬吠……凡此种种,是谁也说不穷尽的然而写起文章来,仿佛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什么都可能用得上,所以,这就要求观察要有广度,要扩大视野老舍在《多练基本功》中提到:“要想把小说,剧本等写好,要先从练习写一个完完整整的人,一件完整的事做起其实,这正说明观察要全面,首先学会整体观察,如果没有对事物的全面把握,作者便不可能高屋建瓴地了解与认识各个构成部分的价值老舍说:“观察事物必须从头至尾,寻根究底,把它看全,找到它的‘底’,因为做文章必须有头有尾,一开头就想到它的‘底’!不知全貌,不会概括对事物的观察必须是‘全’而‘活’的,即在空间上必须观察具体,在时间方面也必须了解事物本身是在不断变化的。

然而,没有对事物各组成部分的正确,深刻的把握,也不能完全彻底地认识事物的全部正如老舍所说:“知道全海,再写一岛,”观察时对客观事物的把握既要有“面”的了解,又要有点的深入,只有这样,才能既见森林,又见树木柳宗元的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前两句就是面的观察,后两句则是点观察诗人充分运用了点面结合的观察方法,茅盾有一句话:“表现在我们笔下的,只是现实的一局部,然后没有理解全面,那你对于这一局部也不会真正认识透彻”总之,扩大视野,由此与彼把事物的整体和部分结合起来观察,我们才能看得全面而又深刻二,观察要善于探幽察微,捕捉细节能“管中窥豹”,“见微而知著”世界的纷繁复杂,观察对象的无穷无尽,变幻多姿我们不可能对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寻根究底,这要求我们能“管中窥豹”,“见微而知著我们要善于观察那些能代表整体,反映本质的细枝末节一个事件总是由许许多多主要情节组成,一个人也有所谓大节,我们要了解某个人或某件事,当然要先看这些大节但一个人或一件事,总也有许多细枝末节,它们往往能代表、反映整体,透露事物的本质,也是极为重要的所以,我们观察时也要善于探幽察微,捕捉细节,观察不能浮光掠影,一定要入“目”三分,锐意搜寻,在常人难以察觉的微小差异和变化中去观察生活。

生活中是如此,以写作的角度去观察生活,更得注意这一点,因为文章如果缺乏应有的细枝末节的描写,就不会丰满,就会生活气息不浓厚,就会显得干巴和苍白,不能充分地再现生活所以,我们观察生活时,且不可轻易放过看来是细小的事,无论巨细,都应观察入微,深入考究,我们应该从细微中发现题材,文学作品反映社会、人生,有如《清明上河图》的长篇巨作《红楼梦》,也有写一瞬一隅的短小篇什《一件小事》,但不论长篇或短篇,皆如燕子衔泥垒窝一样,由一点一滴的细微的材料组成王蒙说:“从一些细微末节当中发现那些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所谓“见微知著”乃依恃于观察的细腻杜甫诗句“芹泥随燕嘴,蕊粉上蜂须诗人能看见燕嘴上的芹泥,蜂须上沾带的蕊粉,可见这是何等细致的观察朱自清要求“剥开来细细看,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都不轻易放过‘唯有如此’,才可以辨出许多新异的滋味”观察的仔细,其意义不仅在于能给作品积累细节材料,而且能使人发现生活中闪光的一点,发掘出生活中有价值的一面,写出成功的作品王维的《登终南山》诗中有两句写道“白云回望合,青霭人看无”真切地写出了作者登山时的观察发现终南山一片白云萦绕,上山如破云而入,俨然没有来路,可是低头一看,青色的云气又仿佛没有,虚幻神奇之境,看似神秘,其实是真实的。

观察所见,写出这一景,便是传世的佳作又如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两句写得那么美,粉红色的荷花刚刚露蕾时,那么鲜嫩,那么羞涩,而一只蜻蜒就伫立在它的花蕾上,与小荷融为一体,构成动静结合的意境,读了感到兴味盎然,这不是诗人细心观察的发现和巧妙的表现吗?当福楼拜教莫泊桑观察时,就要求,当你走过一位坐在他门口的杂货商的面前,一位吸着烟的守门人面前,一个马车站面前时,请你画出这个杂货商和这个守门人的姿态,用形象的手法描写出他们包藏着道德本性的外貌,要使我不会把他们和其他的杂货商,其他的守门人混同起来还请你用一句话就让我知道马车站有一匹马和其他五十来匹马是不一样的这正是针对观察能力而言的,作为写作者,首先必须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者三,充分运用“比较式”的观察方法气象万千,斑驳复杂的自然界是一幅博大精深,广袤无边的神奇画卷细心的,有眼力的艺术家、作家总是能够从中发现一些什么,成为自己笔下的佳作罗丹说过,“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客观世界中的各种事物,错综复杂,头绪纷繁,当它们以自然状态存在于社会中,却并不是仓库一样,分门别类,有条不紊我们如何理出其头绪,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呢?也就是把握其特点呢?俗话说得好:“有比较才有鉴别。

有比较我们才能发现各自的特点鲁迅先生以“以一斑而知全豹,以一目而尽传精神”来概括文学反映生活的本质但这“一斑”、“一目”却得之不易,它必须准确地揭示事物的特点和涵,方能让“略知全豹”达到作者“尽传精神”的目的所以,扩大视野,准确细微的观察的更高要求则是善于捕捉事物的特点这样,写作可能会成功一半世界上的事物林林总总,变幻多姿,各以其独特面貌相区别,同是雨,大雨、小雨、梅雨、疾雨、暴雨、雷阵雨、早晨的雨,午后雨,各有各的情态就人物来说,更是“人心不同,各如其貌观察的重要一环就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福楼拜这样指导莫泊桑进行比较观察,他以眼前经过的一辆牛车为题,让莫泊桑写出不同的散文来,当莫泊桑感到为难时,他就启发他说:“拉车的牛早上和晚上不一样;赶车的人喝醉了酒和没吃饱,对牛的态度也不一样,牛饿着肚子上山岗和饱着肚子走平路有明显的不同……这些不同的细节举不胜举,如对这些细节细致加以观察,就是写出一百篇散文也不难正如朱自清所说:“观察要注意镏铢之别,淄绳之辩仔细咀嚼福楼拜和朱自清的这些话,我们领悟到他们教诲作家观察要善于捕捉事物间的不同点,这种不同点就是特点而这种不同点的发现,除了专注,细微的观察外,还必须充分运用“比较式”的观察方法,《红楼梦》第四十四回中,雪芹通过姥姥进大观园参加一次家宴,在吃饭时逗乐故意引起众人大笑,展现了不同人物从笑中透露出的鲜明个性——凤姐偏挑了一碗鸽蛋放在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老、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便鼓起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喷了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茶碗,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的奶母叫“揉揉肠子。

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的,也有忍着笑来替她姐妹换衣裳的……这一段精彩的描写,主要是通过湘云,黛玉、宝玉、贾母 、王夫人,薛姨妈、探春、惜春等人的笑烘托了宴席的欢乐气氛,也把各个人的性格出神入化地表现出来了一个笑的场面,雪芹没有轻易放过,只写一句“大家一起哈哈大笑起来,”而是通过细微的观察比较,写出不同的笑状、笑貌、笑声,使得人物性格迥异,各具风采除人之外,对自然界和动植物何尝不需要这种“比较式”的观点,这不仅能凸现具特点,同对也是使文章有特色、有厚度、有深度的“决窍”例如,郁达夫《故都的秋》是写北国的秋天,但作者并没有将笔墨集中于此,而是时常掺入南方的秋天来加以烘托比较,就更凸现出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变换角度,不仅因为视觉的新颖给人容的新鲜感,而且由于角度的巧妙,也使文章找到一个有力的“支点”,如同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一样“四两拔千斤,”使复杂难写的文章举重若轻因此,从某种意义可以说,写作的艺术就是角度选择的艺术五,去伪存真,由表与里我们论述了如何通过细致的比较,找出事物的不同特征然而,在事物的形形式式的特征里,有些是表象、假象我们如果不去伪存真,由表与里我们甚至会被事物纷繁芜杂的特殊性误导。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说,我们分析事物,捕捉事物的特点,不是为了猎奇,而是为了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不但要观察各种表象,体验各种情景,还要透过现象,分析研究它们的本质意义这时,愈站得高,看得深,就愈会把握住客观事物,深刻理解客观事物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见到一位镶着一只假眼的富翁,那位富翁非常希望别人夸他的眼睛是真的,于是故意问马克·吐温:“先生,你看我哪一只眼睛是真的?”马克·吐温故意指着那只假的说:“这只为什么?”“因为只有在这一只里才有一点善良的目光马克·吐温一针见血地揭露了他的本质通过以上论述,对于提高观察能力,相信我们已有清楚了解,概括地说,就是在观察者有良好兴趣习惯和丰富科学知识的前提下,在观察过程中,放宽视野,仔细观察比较,把握其本质,这样经过长期训练和不懈努力,我们就一定能造就出良好的观察能力观察对于作文是十分重要的观察是猎取生活场景,自然景观,从而获得写作材料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在写文章之前,无论写记叙文、说明文还是议论文都要先确定叙述事物、说明对象或基本论点,而这些都来源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对周围环境、事物和人的行为举止的观察;如果没有这些,我们就没办法开始作文。

伟大的文学巨匠鲁迅先生曾说:“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无论任何作品和文章,作者要描述、说明事物,表现事物的形态、性格、特征等,都必须以观察作为基础,因此,写好作文,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然,并不是所有生活上的细节都有价值,也不是只要写得“细”就可以了,好的细节描写必须是有用的、真实的、典型的它必须为展示人物精神风貌和深化文章主题服务, 它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符合现实生活的实际,应最能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结束语:一个人的生命是不能用物理年龄来计算的,他的记忆长度才是他生命的长度,而人能记忆起来的总是生命中的种种细节,你活了这一天,你活了这一生,能记起多少细节呢?一句话,记忆的质量与数量决定了作文的质量和生命的质量让我们通过对细节的捕捉与书写,使自己的作文充盈着:浪漫与激情,理想与憧憬,理智与宽容,爱与温暖,尊严与高度样为细节描写“立纲”观察  找“动情点”(细节) 合理的想象细描:语言动作、神态 外貌、心理、景物 锤炼语言:用词准确、形象;巧用修饰语;妙用修辞白 描犁①鲁迅几次说到白描笔法的好处,所谓白描,在写作上,就是避免浮夸,要求简练但这是很难的能几笔画出一个人,是要有经验的画家才行。

在初学画的时候,一定是擦了再画,画了再擦,不知经过多少次练习,然后才能一笔是一笔。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