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概念和公式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5.30KB
约7页
文档ID:543094696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概念和公式_第1页
1/7

四年级数学上册概念公式第一、二单元 大数的认识 一、亿以内的计数单位有: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且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个位起,从低位到高位每四位分一级,分别是个级、万级、亿级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二、亿以上数的读法:(1)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写个级2)读亿级和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字和“万”字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中间或前面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三、亿以内数的写法:(1)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2)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四、比较数的大小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大于位数少的数;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多个数进行比较大小时,要看清楚要求,别丢数可以先把相同位数的数组成一组,然后再逐一进行比较五、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将万位后面4个0省略掉,改写成“万”字整亿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将亿位后面8个0省略掉,改写成“亿”字。

六、求一个数的近似数首先要确定省略哪一位后面的尾数,然后看清省去部分的最高位,最后按“四舍五入”法求其近似数 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等于或大于5七、自然数 人们在数物体时,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八、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第三单元 角的度量 一、线段的特征:有两个端点,长度有限 射线的特征: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 直线的特征: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二、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边 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顶点 边三、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的越大,角越大 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º ”表示。

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º四、量角的方法: 1、用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2、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3、看角的另一条边对应的刻度,即是角的度数 五、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1)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2)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张开的大小,张开的越大,角越大 六、小于90º的角叫做锐角 等于90º的角叫做直角 大于90º而小于180º的角叫做钝角 等于180º的角叫做平角平角的两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等于360º的角叫做周角 1周角=2平角=4直角 七、 画角的方法: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2、看清0刻度是内圈还是外圈,在量角器所需度数的地方点一个点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再分别乘一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16×3=10×3+6×3=48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三、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四、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 单价=总价÷数量买了多少,叫做数量数量=总价÷单价一共用的钱数,叫做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每分钟或每小时行的路程叫速度速度=路程÷时间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叫做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六、积的变化规律: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要乘(或除以)几2、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相同的数,它们的乘积不变 3、在乘法中,要想使积不变,两个因数的变化就要相反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另一个因数就要除以相同的数   第五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和不相交(平行) 相交以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种情况二、平行: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三、 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四、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ABCA和B都和C平行,A、B也互相平行五、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A B C A和B都和C垂直,A、B互相平行六、 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1、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2、沿着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直角顶点和直线上的已知点重合3、从直角的顶点起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射线在垂足处标出垂直符号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长方形(正方形)的对边是互相平行的,相邻的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七、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1、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2、沿着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靠近这个点3、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在垂足处标出垂直符号八、平行线的画法:1、固定三角尺,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2、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

3、再沿第一步中的直角边画出另一条直线利用上面的方法可以检验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九、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两点之间的连线线段最短      十、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对角的度数相等 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平形四边形变形后,周长没有发生改变,但面积的大小却发生了改变 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看成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十一、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可以画出两种长度的高 高 高底 十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底      梯形中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较短的边叫做梯形的上底,较长的 边叫做梯形的下底,不平行的那组对边,分别叫做梯形的腰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当一条腰与上底、下底垂直时,这个梯形叫做 直角梯形。

        从梯形上底的一点到下底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梯形只有一种长度的高 上底腰 高 腰 等腰梯形 直角梯形 下底第六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一、 口算除法    1、整十数除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乘除法的关系用乘法算除法,另一种是用表内除法计算  2、被除数或除数是接近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要用“四舍五入”法把它们看成接近它们的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来估算 二、 笔算除法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是: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三位 (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三、 商的变化规律:1、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就要除以(或乘)相同的数 2、在除法算式中,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就要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3、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第六单元   统计 一、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和表示方法与单式条形统计图基本相同,只是在每组数中有两个数据,需要用两种不同的颜色(或底纹)的直条来表示,同时要注明图例 二、运用横向、纵向、综合、对比等不同的方法观察、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而且可以根据获取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一、烙饼的最佳方案是每一次尽可能地让锅里按要求放最多的饼,这样既没有浪费资源,又节省时间 二、烙饼所用的最少时间=烙饼的总面数÷锅里每次最多可烙的面数×烙一次所用的时间 烙饼的总面数=要烙的饼数×2  三、解决合理安排时间的问题需要按以下的步骤进行: 1、思考完成一项工作要做哪些事情; 2、分析每项事情各需要多少时间; 3、合理安排工作的顺序,明白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四、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要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在与对方进行比赛时,要详细地分析自己与对方的情况,反复研究各种对策,在所有可能采取的策略中,选择一个利多弊少的最优策略,从而使劣势变为优势,最终取得胜利。

11×11=121 25× 1=25 25×25=625 125×10=125012×12=144 25× 2=50 125×1=125 13×13=169 25× 3=75 125×2=25014×14=196 25× 4=100 125×3=37515×15=225 25× 5=125 125×4=50016×16=256 25× 6=150 125×5=62517×17=289 25× 7=175 125×6=75018×18=324 25× 8=200 125×7=87519×。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