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银行业重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2005届世界经济研究生 朱丽莉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球,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日益加深,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更具竞争优势,银行间的重组无疑是在短期内获得大型银行的有效途径由于银行间的重组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达到减少竞争对手、提高市场占有率以及增加市场势力的目的,因此,在20世纪 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并购浪潮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以来,日本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1997年和1998年甚至陷入战后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GDP连续2年出现负增长在此情况下,日本的银行股票大幅下跌、不良资产迅速上升、金融机构相继破产面对着国内经济的低迷和国际银行业掀起的重组并购浪潮,作为经济强国的日本也开始了新一轮的重组活动日本银行业重组的目的是实现规模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以适应金融全球化的客观要求,也是日本摆脱金融困境,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在此次重组的过程中,日本政府通过采取制定和修改相关法规、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处理不良资产、提高银行业务核心能力等措施,促使日本原有的二十多家大银行合并为目前的三大金融机构,即三菱UFJ集团(东京三菱金融集团和日本联合金融控股集团组成)、瑞穗金融控股公司(第一劝业银行、富士银行和日本兴业银行组成)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团(住友银行与樱花银行组成)。
日本银行业大规模重组的意义重大而深远首先,扩大了市场份额,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实现了范围经济和多元化经营;再次,促进了日本的金融创新,推动了金融体制改革;最后,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复苏,加快了金融国际化、自由化的进程但是,日本银行业重组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增大就业压力、带来一些潜在的战略风险和管理风险以及提高银行垄断程度进而损害消费者利益等目前,我国的银行业重组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中日两国在银行业重组方面有很大的相似之处,研究日本银行业重组,会对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带来一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本文首先从银行业重组的相关理论出发,在概述日本银行业重组产生的背景、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日本银行业重组的特点、采取的措施、重组后的影响以及面临的问题,并根据我国银行业重组的实际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日本的经验和启示,对我国银行业重组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关键词:日本银行业,重组,不良资产目 录63前 言 前 言随着经济全球化、自由化、信息化的日益发展,各国银行业正在逐步进入全球化、国际化和信息化发展的新时期为迎接这一新时期的到来,各国银行业先后开展了规模空前的重组活动在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以来,为了恢复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并顺应全球性银行业重组的趋势,银行业也展开了大规模的重组活动。
2000年9月,第一劝业银行、富士银行和日本兴业银行组成了瑞穗金融控股公司;2001年4月,住友银行与樱花银行组成了三井住友金融集团;2000年4月,东京三菱银行、三菱信托银行和日本信托银行组成了东京三菱金融集团;2001年4月,三和银行、东海银行和东洋信托银行组成了日本联合金融控股集团;2002年3月,大和银行与旭日银行组成了理索纳金融控股公司由此,日本银行业就形成了五大金融集团共同面向21世纪的新金融格局2005年10月,东京三菱金融集团和日本联合金融控股集团又联合组建了“三菱联合金融集团”从此以后,日本银行业又形成了三菱联合金融集团、瑞穗金融控股公司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团三足鼎立的局面日本银行业的重组不但重建了日本的金融体系,使日本传统的金融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而且恢复和提高了日本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了日本金融业以及日本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的银行业重组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并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中日两国银行业重组有很多相似之处,研究日本银行业重组的发展、特点和经验,对我国银行业重组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一、银行业重组的基本理论与模式研究一、银行业重组的基本理论与模式研究(一)银行业重组的概念银行业的重组包括银行合并、银行联合和银行并购(兼并和收购的统称)三种方式,它们既有区别又密切相关。
其中,银行合并是指两家或两家以上的银行通过签订协议,依照有关法律和法规,将资产合为一体,组建一家新银行的行为;银行联合是指没有资本关联的两家或多家银行联合,联合后仍保持独立的实体地位,在地位平等的基础上发展战略性合作关系;银行兼并是指一家银行通过现金收购或控股的方式,吸收合并另一家或多家银行,并承继其原有的资产和债权债务,被兼并方的法人地位不复存在;银行收购是指一家银行取得另一家或多家银行全部或部分的控制权或经营权,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风险,被收购方的法人地位可能继续存在,也可能不复存在二)银行业重组的基本理论 银行业重组理论是世界各国银行业重组实践的结晶,主要研究银行业重组的成因以及效益问题,包括市场势力理论、效率理论、交易费用理论、金融博弈理论和金融监管理论1.市场势力理论市场势力理论(Market Power)源于经济学的不完全竞争和垄断理论该理论认为银行通过重组可以减少竞争对手,从而能相应增强自身对经营环境的控制,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市场份额,并增加银行长期获利的机会 吴韡:《银行并购与中国银行业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12月,第57页在金融国际化、自由化进程日新月异,外资银行冲击强烈的情况下,银行之间往往会通过合并的方式组成大型银行集团,以巩固和强化竞争力。
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扩大银行规模会增强银行实力银行重组不仅仅是市场份额增加所产生的规模经济,更重要的是通过增大市场份额,最终导致某种形式的合谋和垄断,产生巨大的竞争优势,增加长期获利的机会一般来说,在以下三种情况下,金融机构通过重组可以增强市场势力:(1)金融需求下降,服务供给过剩;(2)外资银行进入国内市场,使国际竞争变得更为激烈;(3)法律变得格外严格,使包括合谋在内的金融机构间的多种联系非法化一方面,银行合并实现了规模经济,有可能增加社会福利;另一方面,银行合并导致了一定程度的垄断,也会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因此,经济学家威廉姆森认为要判断合并对社会影响的好坏,必须看合并后社会净福利的增减情况然而,在当今西方各国银行合并浪潮盛行的情况下,新的理论观点认为合并不仅不会形成垄断价格,反而由于内部化后交易费用的节约而导致价格下跌,进而带来消费者与社会净福利的增加因此,各国都鼓励银行之间进行重组2.效率理论效率理论(Efficiency Theory)认为银行重组活动不仅能使参与重组的双方提高其经营效率和经营绩效,而且也能给社会收益带来一个潜在的增量这些效率和收益的提高,主要是通过重组促进管理层改善经营和实现某种形式的业务合作而获得的。
银行重组的具体效益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合作效益,即通过强强联手,实现优势互补,同时消除业务重叠以降低经营成本,实现1+1>2的效应;二是规模效益,即通过经营规模(银行业务规模、人员数量和机构网点)的扩大而发生的经营成本的下降,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效率理论的目标主要是为了鼓励银行之间的重组,具体包括规模经济理论、效率差异化理论和价值低估理论1)规模经济理论所谓银行规模经济,是指随着银行业务规模、人员数量、机构网点的扩大而发生的单位运营成本下降、单位收益上升的现象,反映了银行经营规模与成本收益之间的变动关系与一般的工商企业相比,银行的规模经济更容易形成银行规模经济的形成既不受社会对产品总需求数量的限制,也不受社会对产品规格、款式等不同偏好的约束同时,作为银行主要经营对象的货币和资本具有同质性,这就决定了银行具有无限拓展的空间一般来说,银行规模越大,覆盖面越广,所有债权人同时提款的可能性越低因此,银行的准备金率就可以下降,银行存款的派生效益也就越大,从而增强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另外,银行规模扩大还可以提高其信用等级,促进银行效益的提升 曹军:《银行并购问题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1月,第42页。
2)效率差异化理论该理论认为银行重组的原因在于参与重组双方的管理效率不一致如果A银行的管理效率优于B银行,且其拥有的资金超过日常的贷款需求,那么在其规模经济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并购重组管理效率较低的B银行就可以使其剩余的资金得到充分利用与此同时,B银行的管理水平也能够得到提高这样,A、B两家银行都能够因资金的有效结合而提高收益,即1+1>2由于管理上的合作效应实现后整个社会的效率水平也会得到提升,因此该理论可以形象地称之为“管理合作”理论3)价值低估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并购重组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目标银行的市场价值由于某种原因而未能反映出真实价值或潜在价值时,并购重组活动才能发生托宾以比率Q来表示银行重组发生的可能性,其中Q=股票市值/资产的重置成本当Q>1时,形成并购的可能性小;当Q<1时,形成并购的可能性大在银行业的并购中,只有上市银行才能实现这种收购未上市的银行只能在场外收购重组,其价值不通过证券市场,而是通过一般市场的价值规律来体现该理论进一步认为,在技术条件、股票价格变动频繁时,并购活动会增多3.交易费用理论交易费用理论(Transaction Cost)又称内部化理论,它揭示了企业存在的原因,即企业内部交易费用小于市场交易费用。
交易费用是运用价格机制的成本,主要包括为获取交易对象而支付的信息费用,为谈判、签约而支付的签约费用和为监督执行合约而支付的履约费用该理论认为市场运作的复杂性会导致交易完成要付出高昂的交易费用,而重组可以使交易内部化,从而降低银行的交易成本威廉姆森指出,机会主义行为、资产专用性、交易的不确定性和交易发生的频率对交易成本都有影响,它们的相互影响会使市场运作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从而导致完成交易要付出高昂的交易费用为节约交易费用,可以采用新的交易形式,即通过企业之间的重组把原来的市场交易转变为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过程,从而降低交易费用银行虽然可以通过重组来节约交易费用,但也不能无限扩张,因为组织银行内部活动也需要一定的成本和费用,即组织费用随着重组的进一步进行,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组织费用也将随之增加因此,当降低交易费用与扩大规模所增加的内部监督、内部管理的边际成本相等时,银行就不会再扩大规模,否则就会出现规模不经济所以,交易费用理论认为银行重组的边际条件,是银行边际交易费用的节约额等于边际组织费用的增加额4.金融博弈理论金融博弈论(Game Theory)是利用博弈论方法分析金融博弈论题博弈理论主要研究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决策参与者的理性决策行为及其决策均衡的理论。
博弈分析的目的是使用博弈规则,预测博弈均衡银行之间的联盟与合作是一种合作博弈,它是在银行双方谋求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达成协议而形成的一个博弈,其优势在于程序简单迅速,成本较低但是,由于合作博弈中不对称信息的存在,容易导致合作双方的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和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从而打破均衡银行间的并购属于一种不完全信息状态下的非合作博弈的动态均衡在由美、日、欧等少数银行垄断的世界金融格局中,寡头银行之间总是长期处于“竞争—协调—再竞争”的均衡博弈中,短期的合作博弈总被长期的竞争所打破因为,首先打破合作均衡的总能从中获得较大的利益金融博弈论者认为,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先行者具有先发优势,先发优势在竞争中获得的利润要远大于追随者;而且,先发优势有利于先行者增大其在新一轮的谈判、协调中的力量和地位,能进一步提高效益和增加竞争力 曹军:《银行并购问题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