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0-2011 学年 第一学期上北语网院 进世界学堂 Page 1 of 1北语 1003 年春《英美文学》第三阶段导学材料亲爱的同学们,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学习,我们对英国文学的几位大师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们将开始美国文学部分的学习这三位重点学习的作家是霍桑,德莱塞,罗伯特·弗洛斯特和菲茨杰拉德一、霍桑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是美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和心理小说家 长篇小说《红字》是他的代表作霍桑1804年生于新英格兰的一个破落贵族家庭全家笃信基督教清教 父亲去世后,他随母亲迁至萨莱姆外公家,萨莱姆浓厚的宗教气氛和激烈的宗教派别斗争以及霍桑一家的宗教传统都对霍桑的思想和后来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从小爱好文艺,大学毕业后曾在海关任职,后受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影响辞职,在布鲁克农场制订实施空想社会主义计划霍桑对当时美国社会道德论丧和资产阶级的伪善不满,但是他又不想从根本上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只谋求社会道德的改进,宣扬上帝,主张道德的自我完善。
1850年《红字》发表后,霍桑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从此确定 1851、1852年又分别出版了“两部罗曼史”,即《带有七个尖角阁的房子》和《福谷传奇》 ,前者以宗教迫害案为起点,描写了一个关于美国资产阶级家庭的故事,表现了罪恶代代相袭的悲观主义的思想;后者描写了一群内心苦闷的上层知识分子,离开城市到农村去组织村社,终因一事无成,失望离去的故事同时还出版了几部儿童文学作品, 1860年又写了一部以意大利为背景的《玉石雕像》 ,1864年霍桑去世霍桑的作品几乎全部取材于北美殖民地新英格兰地区的历史在他的作品中清晰地体现了霍桑的复杂思想和矛盾性格,一方面他深受加尔文教的影响,相信“原罪” ,另一方面,他又深深体验到加尔文教的狂热、专横与虚伪;一方面他接受爱默生的哲学观,相信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着神秘的力量,另一方面他又受到宗教意识的控制,把加尔文教派的善恶观念当作认识社会的标准,探寻固有的“恶” ,认为“恶”才是社会问题的根源艺术上,他擅长揭示人物的内心冲突和心理描写,想象丰富,常用象征手法,善于挖掘潜藏于事物深处的意义,作品带有浓厚的宗教气氛和神秘色彩,其文字较为晦涩,作品充满阴郁的调子其作品被称为“心理罗曼史” 。
二、西奥多·德莱塞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0-2011 学年 第一学期上北语网院 进世界学堂 Page 1 of 1西奥多·德莱塞(1871—1945)是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和代表作家,被认为是同海明威、福克纳并列的美国现代小说的三巨头之一 他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中学毕业后便自谋生计,他刷过碗,洗过衣服,做过检票员和家具店伙计等工作这段经历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许多素材 1892 年,他成了一位记者,走访了芝加哥和纽约等城市,广泛接触和了解了社会生活德莱塞的创作可分前后两个时期,俄国十月革命是他思想和创作的转折点他的创作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但也存在自然主义倾向1900年,德莱塞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嘉莉妹妹》 , 作者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描写了嘉莉对幸福生活追求的幻灭,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指出:在美国靠诚实的劳动是找不到出路的,只有出卖灵魂,才能得到金钱和地位,真正的幸福是不可能找到的作品中的反传统形象遭到民众的指责,因为美国读者已习惯了小说中的妇女都被放在严厉的奖惩方案之下来展示。
1911年德莱塞又发表了姊妹篇《珍妮姑娘》 ,描写了穷姑娘珍妮和富家子弟莱斯特相爱, 后来孤独一生的惨状,作品对照鲜明,生动刻画了美国社会中的贫富悬殊,一边是衣食无着,贫困潦倒,一边是不劳而获,夜夜欢歌,这样的社会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他的这种大胆而富于独创精神的作品立刻受到美国社会的抨击,甚至受到纽约戒恶协会的威胁作者另一部长篇小说《天才》1915年出版, 小说通过一个才华出众的画家的堕落,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对艺术的毒害,在美国,任何艺术要想存在,都要变成统治者所需要的是商品,都必须受到金钱的统治主人公尤金·威特拉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他的作品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但是却得不到上层社会的承认,他生活无着,被迫去迎合资产阶级的趣味,最终获得了“成功” ,有了金钱和地位但是,尤金·威特拉却堕落成了一个庸俗的贩卖艺术的市侩,精神空虚到向宗教求救,他的天才毁灭了 德莱塞 1912 年发表的《金融家》 、 1914 年发表的《巨人》和 1945 年发表的《斯多葛》组成了他的现实主义巨著《欲望三部曲》 其中心人物是金融巨头柯帕乌,在这三部曲中,描写了柯帕乌从南北战争开始,怎样从一个普通的经纪人发迹成为一个百万富翁, 他 70 年代至 90 年代在芝加哥建立铁路垄断企业的活动,最后到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他输出资本到伦敦建筑地铁的活动,直到他的死亡。
作品从 19 世纪中叶写到 20 世纪初,从美洲大陆写到欧洲大陆,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里, 生动而深刻地描绘了走向帝国主义阶段的美国的历史风貌,通过柯帕乌的一生真实地反映了金融资产阶级丑恶的发家史,而他的死亡也预示了金融资产阶级必然走向灭亡的趋势俄国十月革命给德莱塞很大鼓舞,他的世界观和创作都发生显著的变化1925年,他发表了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 ,标志着德莱塞的现实主义创作取得新的成就,这部作品的发表使他的声望盛极一时,作品通过描写一个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0-2011 学年 第一学期上北语网院 进世界学堂 Page 1 of 1穷教士儿子克莱特·格里菲斯为追逐金钱、地位而堕落为蓄意杀人犯的故事,揭示了利己主义恶性膨胀的严重后果,更揭露了金钱至上的美国生活方式对人的普遍的罪恶性腐蚀毒害作用1927年访苏后,德莱塞又发表了一些作品,重要的有《德莱塞访苏印象记》 (1928) ,政论集《悲剧的美国》(1931) ,短篇小说集《妇女群像》 (1929)等。
三、罗伯特·弗罗斯特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美国著名的诗人1874年3月26日生于美国西部的旧金山他是第一个四次获得普利策奖的人主要诗集有《孩子的意愿》 、 《波士顿以北》 、 《新罕布什尔》 、 《西去的溪流》 、 《理智的假面具》 、 《慈悲的假面具》 、 《林间中地》等以下为两首诗的佳译,均出自名家手笔,同学们可以参考阅读欣赏雪夜林边小立我想我认识树林的主人他家住在林边的农村;他不会看见我暂停此地,欣赏他披上雪装的树林我的小马准抱着个疑团:干嘛停在这儿,不见人烟,在一年中最黑的晚上,停在树林和冰湖之间它摇了摇颈上的铃铎,想问问主人有没有弄错除此之外唯一的声音是风飘绒雪轻轻拂过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0-2011 学年 第一学期上北语网院 进世界学堂 Page 1 of 1树林真可爱,既深又黑,但我有许多诺言不能违背,还要赶多少路才能安睡,还要赶多少路才能安睡飞白译)补墙有一点什么,它大概是不喜欢墙,它使得墙脚下的冻地涨得隆起,大白天的把墙头石块弄得纷纷落:使得墙裂了缝,二人并肩都走得过。
士绅们行猎时又是另一番糟蹋:他们要掀开每块石头上的石头,我总是跟在他们后面去修补,但是他们要把兔子从隐处赶出来,讨好那群汪汪叫的狗我说的墙缝是怎么生的,谁也没看见,谁也没听见但是到了春季补墙时,就看见在那里我通知了住在山那边的邻居;有一天我们约会好,巡视地界一番,在我们两家之间再把墙重新砌起我们走的时候,中间隔着一垛墙我们走的时候,中间隔着一垛培落在各边的石头,由各自去料理有些是长块的,有些几乎圆得像球.需要一点魔术才能把它们放稳当: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0-2011 学年 第一学期上北语网院 进世界学堂 Page 1 of 1“老实呆在那里,等我们转过身再落下!”我们搬弄石头.把手指都磨粗了啊!这不过又是一种户外游戏,一个人站在一边此外没有多少用处:在墙那地方,我们根本不需要墙:他那边全是松树,我这边是苹果园我的苹果树永远也不会踱过去吃掉他松树下的松球,我对他说他只是说:“好篱笆造出好邻家 ”春天在我心里作祟,我在悬想能不能把一个念头注入他的脑里:“为什么好篱笆造出好邻家?是否指着有牛的人家?可是我们此地又没有牛。
我在造墙之前.先要弄个清楚,圈进来的是什么,圈出去的是什么,并且我可能开罪的是些什么人家,有一点什么,它不喜欢墙,它要推倒它 ”我可以对他说这是“鬼” 但严格说也不是鬼.我想这事还是由他自己决定吧我看见他在那里搬一块石头,两手紧抓着石头的上端,像一个旧石器时代的武装的野蛮人我觉得他是在黑暗中摸索,这黑暗不仅是来自深林与树荫他不肯探究他父亲传给他的格言他想到这句格言,便如此的喜欢,于是再说一遍, “好篱笆造出好邻家” 梁实秋译)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0-2011 学年 第一学期上北语网院 进世界学堂 Page 1 of 1四、弗兰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弗兰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于1896年9月24日出生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一个商人家庭他在中学时代就对写作产生了兴趣,在普林斯顿大学学习期间也热衷于为学校的刊物和剧社写稿,1917年辍学入伍后,更在军营中开始了长篇小说的创作1918年,在亚拉巴马的蒙哥马利附近驻扎期间,菲茨杰拉德爱上了18岁的南方少女泽尔达•赛尔,对以写作来获得成功有了比以往更强烈的渴望。
退伍后,他继续坚持写作,终于在1920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天堂的这一边》 《天堂的这一边》的出版让不到24岁的菲茨杰拉德一夜之间成为了美国文坛一颗耀眼的新星一个星期后,他与泽尔达在纽约结了婚菲茨杰拉德和泽尔达年轻,迷人,拥有金钱和名望,是一对令人艳羡的金童玉女他们活跃于纽约的社交界,纵情地享受爱情、年轻的生命以及成功的欢乐,过着夜夜笙歌、觥筹交错的生活,后来又长年在欧洲居住但由于讲究排场,挥霍无度,他们的生活渐渐捉襟见肘泽尔达因精神病多次发作被送进精神病院,菲茨杰拉德也染上了酗酒的恶习1940年12月21日,菲茨杰拉德因为心脏病突发死于洛杉矶,年仅44岁 在二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菲茨杰拉德发表了《了不起的盖茨比》 、 《夜色温柔》和《最后一个巨头》等长篇小说,以及一百六十多篇短篇小说其中1925年出版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写作生涯的顶点这部小说人木三分地刻画了财富和成功掩盖下的未被满足的欲望,反映了20年代“美国梦”的破灭,深刻地揭示了角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