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 国 古 代 名 女1、吕雉 汉王朝创始人汉高祖刘邦的正配夫人是中国历史上三大女性统治者(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的第一个她为人有谋略而性残忍,在刘邦翦除异姓诸侯王的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她虽为女流,但不乏政治家的风度,不管是帮助刘邦打天下还是把持政事,每每从容不迫,识破奸人计谋,化险为夷吕后当政内,创自刘邦的休养生息的黄老政治进一步得到推行刘邦临终前,吕后问刘邦身后的安排她问萧何相国后谁可继任,刘邦嘱曹参可继任;曹参后有王陵,陈平,但不能独任;周勃忠诚老实,文化不高,刘家天下如有危机,安刘氏天下的必是周勃,可任太尉吕后虽实际掌握大权,但她遵守刘邦临终前所作的重要人士安排遗嘱,相继重用萧何,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开国功臣而这些大臣们都以无为而治,从民之欲,从不劳民在经济上,实行轻赋税对工商实行自由政策在吕后统治时期,不论政治,法制,经济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均全面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美人心计 汉朝第一后——窦漪房 出生贫寒,然不骄不躁、不妄自菲薄,谋略过人,先后扶持了汉朝 3 个有名的明君,敦促了 “文景之治”之盛世如此胆大,如此英明,如此谋略,世间女子,除了武则天,天下能有几人?3、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卫子夫 她出身卑微,原来只是一个歌女,后来成为汉武帝的第二位皇后,其弟卫青、外甥霍去病都是汉代著名的抗击匈奴的英雄。
卫子夫在后宫复杂的环境中,做了 38 年的皇后,并不是独霸天下,而是处处小心,谨小慎微,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恭谨谦和赢得汉武帝的恩宠,赢得了大臣和后宫人等的尊敬后来汉武帝移情别恋但汉武帝对卫后还信任,每次出行,都把后宫事务托付给她4、邓绥 东汉和帝邓皇后(81 年-121 年),东汉女政治家名绥,南阳新野人(今河南新野),是汉光武帝时太傅邓禹的孙女,禹为南阳豪族,随光武帝起事,为东汉初的大功臣;其父邓训,曾为护羌校尉,抚边有功,其母为东汉第二任皇后阴丽华的堂侄女和帝死,她先后迎立殇帝、安帝,临朝执政近二十年,其兄居要职,掌握大权执政期间,崇尚宽简,不事奢华兼用外戚、宦官,尊理三公5、女皇武则天 624 年 2 月 17 日-705 年 12 月 16 日,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2也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 82 岁)唐高宗时为皇后、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后自立为武周皇帝,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史称“武周”或“南周”,705 年退位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武则天死后,立一块“无字碑”,千古流传6‘孝庄 皇太极妃 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女。
清朝历史上举足轻重、颇受关注的人物出生于蒙古科尔沁部的一个显赫家庭在明末东北各族各部的混战中,她作为政治联姻的纽带嫁给崛起于白山黑水的后金“英明汗”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为侧福晋,时年十三岁在后金的一步步成功中,她逐渐卷入一场又一场政治斗争的漩涡,并展示出了她卓越的政治才华,逐步确立了稳固的地位并成为清初政坛上的一个一言九鼎的人物7、人人恨得牙痒痒——慈禧 虽然慈禧垂帘听政,手段辛辣,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的前进和解放,迫害的生命也无数,但是,我还是要恻隐一下,这样的人是寂寞的8、沉鱼——西施 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9、落雁——王昭君 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
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 的代称10、闭月——貂蝉 三国时汉献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姬,貂婵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养女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貂婵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11、羞花——杨玉环 唐朝开元年间,有一美貌女儿杨玉环,被选入宫一天,她到花园赏3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 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时,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羞花”称号得来12、虞姬虞姬奈若何 西楚霸王项羽爱姬,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虞姬不仅长得美丽,虞姬的舞姿也是楚楚动人,还有她的剑,也同样挥舞得轻盈如水虞姬忠于爱情,为让项羽尽早逃生,拔剑自刎,成就了一个盛世感人的霸王别姬其情,惊天地!其义,泣鬼神!13、卓文君 西汉才女,司马相如之妻,中国四大才女之一。
卓文君,一个美丽聪明,精诗文,善弹琴的女子可叹的是十七岁年纪轻轻,便在娘家守寡某日席间,只因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多情而又大胆的表白,让久慕司马相如之才的卓文君,一听倾心,一见钟情可是他们之间的爱恋受到了父亲的强烈阻挠卓文君凭着自己对爱情的憧憬,对追求幸福的坚定,以及非凡的勇气,毅然在漆黑之夜,逃出卓府,与深爱的人私奔当垆卖酒为生生活艰难,但两人感情日深这也是一直流传至今的爱情故事里最浪漫的夜奔之佳话代表作数字诗: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唉!郎呀郎,巴不得下世你为女来我为男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相识是怀有不良目的的那时卓文君的老爹在蜀中专营盐铁,可谓是有名的富豪,司马只是想凭借其家世往上爬,卓的老爹目光如炬发现了他的目的,但卓文君仍然坚持其认为对的爱情,故悲剧注定会发生。
当司马得汉武帝赏识,他便认为卓没有利用价值,故毫不犹豫抛弃了她卓的眼光真不怎么样,连司马这样的小人真面目都看不清,唉 14、蔡琰 蔡文姬,四大才女之一 东汉蔡邕之女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和书法家,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是曹操的挚友和老师生在这样的家庭,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蔡文姬从小以班昭为偶像,也因此从小留心典籍、博览经史并有志与父亲一起续修汉书,青史留名可惜东汉末年,社会动荡,蔡文姬被掳到了南匈奴,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却生儿育女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想到恩师蔡邕对自己的教诲,用重金赎回了蔡文姬文姬归汉后,嫁给了董祀,并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悲愤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415、上官婉儿 上官昭容,四大才女之一唐代女官、女诗人、唐中宗昭容,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上官仪孙女仪被杀,随母郑氏配入内庭年十四,即为武则天掌文诰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临淄王(即唐玄宗)起兵,与韦后同时被杀。
上官婉儿自幼才思敏捷,诗词出众,其诗词风格多与祖父上官仪相似,并将祖父绮丽浮艳的“上官体”发扬光大,一时名流多集其门上官婉儿 14 岁就为武则天掌诏命,参与政事,是武则天文笔上的得力助手上官婉儿本与武则天有杀父之仇,因看武则天政绩显著,深得当时中下层官吏的拥护,便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唐中宗李显在位时被封为昭容,她代朝庭评品天下诗文唐景龙四年(公元 710 年)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起兵诛讨韦皇后及其党羽,上官婉儿被李隆基命与韦皇后一并处斩,年仅 46 岁 后人称其为“巾帼首相”16、 李清照 四大才女之首,宋代女词人她,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她,在家庭的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她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其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后赵明诚病死于建康(今南京)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
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甚至到后来的拳脚相加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便被释放李清照和赵明诚,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残害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创作以北宋、南宋生活的变化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前期的词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后期的诗词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悲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最为有名的要数《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17、蕙心兰质旖旎才情巴蜀女诗人.名妓--薛涛 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父薛郧,仕宦入蜀,死后,妻女流寓蜀中薛涛姿容美艳,性敏慧,8 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在唐代女诗人中,薛涛和李冶、鱼玄机最为著名。
薛涛和当时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人都有唱酬交往居浣花溪上,自造桃红色的小彩笺,用以写诗后人仿制,称为“薛涛笺”晚年好作女道士装束,建吟诗楼于碧鸡坊,在清幽的生活中度过晚年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称道:“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送友人》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昔人曾称道这位“万里桥边女校书”“工绝句,无雌声”她这首《送友人》就是向来为人传诵,可与“唐才子”们竞雄的名篇初读此诗,似清空一气;讽咏久之,便觉短幅中有无限蕴藉,藏无数曲折她,人品风流,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又能吟咏书写.当时城里的浮浪子弟争相和她交游,以博得她的欢心为荣钟灵毓秀的巴山蜀水,孕育了薛涛这位流芳千古的风流才媛她花容朋貌,才华绝世,名重一时历事剑南川西十镇帅幕府,并制造出芳名百世的“薛涛笺”然而到了后世封建文人那里,她却蒙受了“轻薄桃花逐水流”的不白之辱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薛涛之诗恰如其人,质朴如白衣处子婷婷独立毫无俗态,表白其胸襟,荡荡然如一泓清水18、鱼玄机 晚唐诗人,长安人,唐代三大女诗人之一约十岁,与温庭筠相识,吟诗作对。
十四岁时,李亿状元及第,崇真观题诗,与李亿相识,并嫁之,后被弃咸通七年进咸宜观出家,改名鱼玄机后因打死婢女绿翘,为京兆温璋判杀其诗作见于《全唐诗》,现存有五十首之多19、李冶 字季兰,后为女道士,是中唐诗坛上享受盛名的女冠诗人,与薛涛,鱼玄机并称“唐朝三大女诗人”晚年被召入宫中,,因曾上诗叛将朱沚,被德宗下令乱棒扑杀之她容貌俊美,天赋极高,从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