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 最高理想和奋斗目标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30.50KB
约29页
文档ID:6594159
第三章 最高理想和奋斗目标_第1页
1/29

第三章 党的最高理想和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之上的,是共产党人最崇高的追求和强大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 ——胡锦涛,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长期性,1、共产主义理想的产生 共产主义理想的思想材料是空想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历史进程的产物随着早期的无产阶级运动的开展,产生了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到19世纪初,出现了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他们 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思想武器,对空想社会主义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造,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他们在科学地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矛盾、总结19世纪上半叶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经验以及批判地继承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为工人阶级和全人类指明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和实现途径。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从此,共产主义理想、共产主义运动都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 现代社会主义,“就其理论形式来说,它的起初表现为18世纪法国伟大启蒙学者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似乎更彻底的发展” 1880年《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 1883年《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恩格斯),共产主义理想的产生,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从分析社会基本矛盾入手,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矛盾,得出了共产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结论,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乃至整个马克思注意的核心内容 共产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在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中向前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的高度社会化和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鲜明地表现为“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出现了资本主义“国有化”——竞争转变为垄断,以及“福利社会”等资本主义改良,以求缓解冲突但是,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没有解决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运动的结果,必然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消灭,代之以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

2、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必然性的科学论证,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途径 共产主义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需要通过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来实现马克思通过剩余价值学说,揭开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秘密,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依靠力量——无产阶级以及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自觉斗争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是——组建自己的政治组织共产党,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实现工人阶级的国际团结夺取政权→拥有生产资料→国家财产→消灭了阶级本身 一个以生产资料为全社会占有的共产主义新社会就诞生了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每个成员生活富足,体力和智力得到 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必然性的科学论证,共产主义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前提是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生产力比较发达、无产阶级人数众多的几个主要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共同发生和取得胜利 同时他们也注意到历史发展的复杂性,提出“历史常常是跳跃式地和曲折地前进的20世纪的实践表明,不同国家、不同条件下,实现的形式不同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这为后来共产党人探索实现共产主义的不同道路提出了广阔的思想空间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必然性的科学论证,从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到1858年——1859年柏林版《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了更为冷静的认识,提出了“两个决不会”的思想: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细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表明必然性与长期性的统一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新技术成果——动力;资本主义改良——原因在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资产阶级积累了统治经验和一定的物质手段 表明当代资本主义还能容纳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3、共产主义历史进程的长期性,从社会主义的情况来看,20世纪产生的社会主义多发生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自身在发展水平上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社会主义国家及其政权还处在发达资本主义的竞争压力之下,面临“分化”和“西化”,对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的理想信念造成冲击,增加了共产党执政和建设的难度。

决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曲折性 因此,对于执政党来说,必须认识到这种长期性共产主义历史进程的长期性,二、如何理解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包含三个含义一是社会主义,即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就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转变邓小平又创造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小康社会”等暂新概念,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回答了我国社会性质问题至于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邓小平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解决吃饭问题、就业问题,稳定物价和财政统一问题,以及大规模经济建设,靠的是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社会混乱、贫穷落后、贫富差距等将继续而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贫富差距不会过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包含三个含义:,二是初级阶段,即我国社会主义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这是因为我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半殖民地半封建、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的独立发展阶段的农业国度,现代化建设远未完成。

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与同时代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就决定我国的社会主义还不发达、不成熟 三是“相当长”,即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的发展历程决不能急于求成,超越阶段 第一层含义指明现阶段社会的性质,第二层含义指明现阶段社会的发展程度,第三层含义指明长期性2、党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基本路线,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三个方面的内容 : 富强、民主、文明的奋斗目标; ——经济、政治和人的现代化的统一;物质、政治、精神文明的统一党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基本路线,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之初,邓小平就深刻指出,中国实现现代化,有两个特点——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党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基本路线,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消灭贫穷,达到共同富裕,在生产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党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基本路线,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保证 ——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要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相适应,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领域的改革。

开放包括对外对内的全面开放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更多更好地利用外来资金、资源和技术,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改革开放应当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在实践中开创新路三、党的最高纲领和现阶段最低纲领及其关系,江泽民指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我们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我们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纲领是一个政党奋斗目标和方针政策的集中概括一个纲领就是一面旗帜无产阶级政党用纲领来统一全党的意志、行动和步伐,用纲领来团结群众和组织群众 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党的最高纲领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党的最高纲领和现阶段最低纲领及其关系,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想当年,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支撑他们革命的动力是什么?是共产主义信念头可断,血可流,共产主义信念不能丢这种共产主义的崇高信念,唤人觉醒,催人奋进,成为一代代共产党人奋斗的号角,鼓舞着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一往无前。

共产主义是无比美好的,同时也是无比艰巨的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进行长期不懈的奋斗,通过若干阶段性的具体目标,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共产主义宏伟事业在每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都需要提出符合实际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形成阶段性的行动纲领如我们党有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等这些都是我们党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最低纲领党的最高纲领和现阶段最低纲领及其关系,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辨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进程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条件没有最高纲领,最低纲领就会失去灵魂,偏离正确的方向;没有最低纲领,就不可能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做好当前工作,最高纲领就只能是美好的空想任何时候都不能把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对立起来,割裂开来四、怎样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1、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小康”一词极富中国特色,带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烙印成书于战国末期或秦汉之即的儒家经典《礼记·礼运篇》,就把次于“大同”发展阶段的、较为低级的“小康”作为现实争取的目标。

通常意义上讲,“小康”就是经济比较宽裕,生活比较稳定的一种社会形态 借用“小康”,并给它赋予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内涵,用以代表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特定目标在看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小康社会,应该是一个人民已经摆脱了贫穷、日子比较好过、在此基础上经济社会呈现出协调发展共同进步良好态势的社会 从20世纪80年代起,经过20多年的努力奋斗,设想的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均生产总值达到或接近800—1000美圆,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已经实现。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