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信心与眼见信心!谁能完全了解这个词的实义?谁能充分认识它所蕴含的潜能呢?显示信心潜能最清楚的方法,就是将耶稣亲口说过的有关信心的两句话并列齐观:“在神凡事都能太十九26)“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可九23)两句话均有“凡事都能”这四个字第一句描写神,第二句描写那些有信心的人接受“在神凡事都能”是轻而易举的;但是要接受“有信心的人也凡事都能”就比较困难了不过请记住:这是耶稣亲口说的这两句话表达了一个意思:人能透过信心去做那些只有神才能办到的事正因为如此,圣经由开始到末了,都在强调信心独特与超越的重要信心的定义希伯来书第十一章内容主要是论及信心,它一开始就提供了一个清晰的信心定义信心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未见之事的确据来十一1)第一, 信心是所望之事的实底由于信心是如此的真实,所以它被称为“实底”希腊文的“实底”意思是指另一物的支持或基础这字与希伯来书一章3节所用的“本体”是同一词:“他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是神本体的真像这节经文的意思是:父神是那永恒、不可见的实体,而耶稣基督是神具体的表达根据这个意思,信心是盼望之事的本体或实体信心是真实的,它是一件东西第二, 信心是未见之事的确据信心与那些不可见的事物有极密切的关系。
希伯来书十一章3节强调了这种关系:“我们因着信,就知道诸世界是借着神的话造成的这样,所看见的,并不是从显然之物造出来的作者在这里比较两样东西——“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我们的感官直接与“看得见”的世界产生关系但是信心却是我们穿越“看得见”的世界伸展到那“看不见”的世界里因此,信心是关联着两件永恒的、看不见的真实——是神本身与他的话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谈论到对报章报道的信心,或者对某机构、某政要的信心,在圣经中,“信心”一词不是如此使用圣经中的信心单单与两件“真实”关联,这两件“真实”都不是肉眼看得见的这就是:(一)神本身;(二)神的话凭信,而不是凭眼见“因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林后五7)“眼见”与“信心”是相对而且互相排斥的我们行事为人,若凭着眼见,便不需要有信心相反,如果凭着信心,就不需要眼见这个观念与我们天然的想法互相矛盾世界说:“眼见为实”,但是圣经却将这个次序倒转过来:“首先要相信,然后就能看见这个原则非常重要让我们来看几个例子:大卫说:“我若不信在活人之地得见耶和华的恩惠,就早已丧胆了诗二十七13)哪一样在先呢?是信心还是眼见?答案是:信心对诗人大卫是真实的,对我们也是同样真实。
如果不信在活人之地会见到耶和华的恩惠,我们就会丧胆失意什么使我们不丧胆、不失意呢?不是眼所见的景况,而是信心的对象摩西也是如此:“他因着信,就离开埃及,不怕王怒因为他恒心忍耐,如同看见那看不见的主来十一27)在摩西的境况里没有任何的盼望或鼓舞,虽然事事不如意,他仍然忍耐到底因为他能看见那“看不见的”他怎么能够呢?是靠着信心信心是我们能看见那看不见的因此无论境况如何令人失望,我们仍然忍耐坚立再看另一个例子:“耶稣说:ˋ你们把石头挪开ˊ那死人的姐姐马大对他说:ˋ主啊,他现在必是臭了,因为他死了已经四天了ˊ耶稣说:ˋ我不是对你说过,你若信,就必看见神的荣耀吗?ˊ”(约十一39—40)耶稣要求马大拥有一颗渴望的心灵,渴望看见神的荣耀必须“相信我们将要看见”并不是要先看见,然后相信乃是首先相信,然后——作为相信的果效——看见信心是在眼见以先出现的在这里我们发现新心性与旧心性的基本冲突旧心性是依靠感官生活的,凡事都要求先看见然而,神却从旧心性中释放我们,带领我们进入一个崭新的生活新的心性不再要求先看见然后才信而是凭信而活,凭信而立,凭信而行在哥林多后书四章17-18节中,我们再次受到挑战:“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
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保罗在这里的描述似乎有反常理,他说要顾念所不见的看不见之物如何能被我们所顾念、所关怀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凭着信心每次苦楚患难临近之时,如果不是顾念那看不见的,我们便没有力量去承受这些苦楚可是,苦楚患难对那使生命更加丰盛,荣上加荣故此,我们必须紧紧把握这个真理——在我们面前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短暂的,一个是永恒的那短暂的是可见的,可以感官接触的;但那永恒的,才是神盼望我们永久居留的在这世界上,使我们能接触到那永恒家乡的唯一通道就是信心信心与神本身——即他的话语——紧紧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