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 绿色施工评价等级

Wo****A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6KB
约24页
文档ID:183818993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 绿色施工评价等级_第1页
1/24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 绿色施工评价等级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 GB/T 50640-2021 实施日期:2021年10月1日 1 总则 1.0.1为推进绿色施工,规范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方法,制动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应于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评价 1.0.3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评价除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绿色施工 green construction 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环境保护)的建筑工程施工活动 2.0.2控制项 prerequisite item 绿色施工过程中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条款 2.0.3一般项general item 绿色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价,难度和要求适中的条款 2.0.4优选项 e_tra item 绿色施工过程中实施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条款 2.0.5建筑垃圾 construction trash 新建、改建、扩建、拆除、加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料。

2.0.6建筑废弃物 building waste 建筑垃圾分类后,丧失施工现场再利用价值的部分 2.0.7回收利用率 percentage of recovery and reuse 施工现场可再利用的建筑垃圾占施工现场所有建筑垃圾的比重 2.0.8施工禁令时间 prohibitive time of construction 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禁止施工的时间段 2.0.9基坑封闭降水 obdurate ground water lowering 在基坑和基坑侧壁采取截水措施,对基坑以外地下水位不产生影响的降水方法 3基本规定 3.0.1绿色施工评价应以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为对象进行评价 3.0.2绿色施工项目应符合以下规定: 1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实施目标管理 2根据绿色施工要求进行图纸会审和深化设计 3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应有专门的绿色施工章节,绿色施工目标明确,内容应涵盖“四节一环保”要求 4工程技术交底应包含绿色施工内容 5采用符合绿色施工要求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机具进行施工 6建立绿色施工培训制度,并有实施记录 7根据检查情况,制定持续改进措施 8采集和保存过程管理资料、见证资料和自检评价记录等绿色施工资料。

9在评价过程中,应采集反映绿色施工水平的典型图片或影像资料 3.0.3发生下列事故之一,不得评为绿色施工合格项目: 1发生安全生产死亡责任事故 2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并造成严重影响 3发生群体传染病、食物中毒等责任事故 4施工中因“四节一环保”问题被政府管理部门处罚 5违反国家有关“四节一环保”的法律法规,造成严重社会影响 6施工扰民造成严重社会影响 4 评价框架体系 4.0.1评价阶段宜按地基与基础工程、结构工程、装饰装修与机电安装工程进行 4.0.2建筑工程绿色施工应根据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和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五个要素进行评价 4.0.3评价要素应由控制项、一般项、优选项三类评价指标组成 4.0.4评价等级应分为不合格、合格和优良 4.0.5绿色施工评价框架体系应由评价阶段、评价要素、评价指标、评价等级构成 5环境保护评价指标 5.1控制项 5.1.1 现场施工标牌应包括环境保护内容 5.1.2施工现场应在醒目位置设环境保护标识 5.1.3施工现场应对文物古迹、古树名木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5.1.4现场食堂有卫生许可证,炊事员持有效健康证明。

5.2一般项 5.2.1资源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保护场地四周原有地下水形态,减少抽取地下水 2危险品、化学品存放处及污物排放应采取隔离措施 5.2.2人员健康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作业区和生活办公区应分开布置,生活设施应远离有毒有害物质 2 生活区应有专人负责,并并有消暑或保暖措施 3 现场工人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GB3869的有关规定 4 从事有毒、有害、有刺激性气味和强光、强噪音施工的人员应佩戴与其相应的防护器具 5 深井、密闭环境、防水和室内装修施工应有自然通风或临时通风设施 6现场危险设备、地段、有毒物品存放地应配置醒目安全标志,施工应采取有效防毒、防污、防尘、防潮、通风等措施,应加强人员健康管理 7厕所、卫生设施、排水沟及阴暗潮湿地带应定期消毒 8食堂各类器具应清洁,个人卫生、操作行为应规范 5.2.3扬尘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现场应建立洒水清扫制度,配备洒水设备,并应有专人负责 2 对裸露地面、集中堆放的土方应采取抑尘措施 3 运送土方、渣土等易产生扬尘的车辆应采取封闭或遮盖措施; 4 现场进出口应设冲洗池和吸湿垫,应保持进出现场车辆保持清洁; 5 易飞扬和细颗粒建筑材料应封闭存放,余料及时回收; 6 易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应采取遮挡、抑尘等措施; 7 拆除爆破作业应有降尘措施; 8 高空垃圾清运应采用密封式管道或垂直运输机械完成; 9 现场使用散装水泥有密闭防尘措施。

5.2.4 1 进出场车辆及机械设备废气排放应符合国家年检要求; 2不应使用煤作为现场生活的燃料; 3 电焊烟气的排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的规定; 4 不应在现场燃烧木质下脚料 5.2.5建筑垃圾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垃圾应分类收集,集中堆放; 2废电池、废墨盒等有毒有害的废弃物应封闭回收,不应混放 3有毒有害废物分类率应达到100%, 4垃圾桶应分为可回收利用与不可回收利用两类,应定期清运 5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应达到30% 6碎石和土石方类等应用作地基和路基填埋材料 5.2.6污水排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现场道路和材料堆放场周边应设排水沟; 2 工程污水和试验室养护用水应经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3 现场厕所应设置化粪池,化粪池应定期清理 4 工地厨房应设隔油池,应定期清理 5雨水、污水应分流排放 5.2.7光污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夜间焊接作业时,应采取挡光措施 2 工地设置大型照明灯具时,应有防止强光线外泄的措施 5.2.8噪音控制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采用先进机械、低噪音设备进行施工,机械、设备应定期保养维护; 2 产生噪声较大的机械设备,应尽量远离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和周边住宅区; 3 混凝土输送泵、电锯房等应设有吸音降噪屏或其他降噪措施。

4 夜间施工噪声声强值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5吊装作业指挥应使用对讲机传达指令 5.2.9施工现场应设置连续、密闭能有效隔绝各类污染的围挡 5.2.10施工中,开挖土方应合理回填利用 5.3优选项 5.3.1施工作业面应设置隔声设施 5.3.2现场应设置可移动环保厕所,并应定期清运、消毒 5.3.3现场应设噪声监测点,并应实施动态监测 5.3.4现场应有医务室,人员健康应急预案应完善 5.3.5施工应采取基坑封闭降水措施 5.3.6现场应采用喷雾设备降尘 5.3.7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应达到50% 5.3.8工程污水应采取去泥沙、除油污、分解有机物、沉淀过滤、酸碱中和等处理方式,实现达标排放 6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评价指标 6.1控制项 6.1.1应根据就地取材的原则进行材料选择并有实施记录 6.1.2应有健全的机械保养、限额领料、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等制度 6.2一般项 6.2.1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应选用绿色、环保材料 2 临建设施应采用可拆迁、可回收材料; 3应利用粉煤灰、矿渣、外加剂等新材料,降低混凝土及砂浆中的水泥用量;粉煤灰、矿渣、外加剂等新材料掺量应按供货单位推荐掺量、使用要求、施工条件、原材料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

6.2.2材料节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采用管件合一的脚手架和支撑体系; 2 应采用工具式模板和新型模板材料,如铝合金、塑料、玻璃钢和其他可再生材质的大模板和钢框镶边模板; 3材料运输方法应科学,应降低运输损耗率; 4应优化线材下料方案; 5面材、块材鑲贴,应做到预先总体排版; 6应因地制宜,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7应提高模板、脚手架体系的周转率.6.2.3资源再生利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余料应合理使用 2板材、块材等下脚料和撒落混凝土及砂浆应科学利用 3临建设施应充分利用既有建筑物、市政设施和周边道路 4现场办公用纸应分类摆放,纸张应两面使用,废纸应回收 6.3优选项 6.3.1应编制材料计划,应合理使用材料 6.3.2应采用建筑配件整体化火建筑构件装配化安装的施工方法 6.3.3主体结构施工应选择自动提升、顶升模架或工作平台 6.3.4建筑材料包装物回收率应达到100% 6.3.5现场应使用预拌砂浆 6.3.6水平承重模板应采用早拆支撑体系 6.3.7现场临建设施、安全防护设施应定型化、工具化、标准化 7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评价指标 7.1控制项 7.1.1签订标段分包或劳务合同时,应将节水指标纳入合同条框。

7.1.2应有计量考核记录 7.2一般项 7.2.1节约用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工程特点,制定用水定额 2施工现场供、排水系统应合理适用 3 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器具,节水器具配置率应达到100% 4 施工现场对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应分别计量 5 施工中应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 6 混凝土养护和砂浆搅拌用水应合理,应有节水措施 7 管网和用水器具不应有渗漏 7.2.2水资源的利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坑降水应储存使用 2冲洗现场机具、设备、车辆用水,应设立循环用水装置 7.3优选项 7.3.1施工现场应建立基坑降水再利用的收集处理系统 7.3.2施工现场应有雨水收集利用的设施 7.3.3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不应使用自来水 7.3.4生活、生产污水应处理并使用 7.3.5现场应使用经检验合格的非传统水源 8节能与能源利用评价指标 8.1控制项 8.1.1对施工现场的生产、生活、办公和主要耗能施工设备应设有节能的控制措施 8.1.2对主要耗能施工设备应定期进行耗能计算核算 8.1.3国家、行业、地方政府明令淘汰的施工设备、机具和产品不应使用 8.2一般项 8.2.1临时用电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采取节能型设备。

2 临时用电应设置合理,管理制度应齐全并应落实到位 3 现场照明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规定 8.2.2机械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采用能源利用效率高的施工机械设备 2 施工机具资源应共享 3 应定期监控重点耗能设备的能源利用情况,并有记录 4 建立设备技术档案,并应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保养 8.2.3临时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临时设施应结合日照和风向等自然条件,合理采用自然采光、通风和外窗遮阳设施 2临时施工用房应使用热工性能达标的复合墙体和屋面板,顶棚宜采用吊顶 8.2.4材料运输与施工。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