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年级上学期数学位置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年级位置的教案篇一 1.教学内容: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 2.教材简析: 《位置》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上下、前后和左右等方位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两个数表示一个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即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思想,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2)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动一动等活动,使学生能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结合所学知识,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行、列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说教法: 本节课,在教学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 1.从生活情景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 “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这节课,我力求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探究的情境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4.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方式感受物体的位置,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5.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教学内容是丰富的、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精彩纷呈的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与创新,让更多的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达到最高层次。
三、说学法: 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3.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4.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简单的方位概念,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物体的位置也有了比较多的感性认识教学中,我借助本节课中学习环境的改变,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座位引出本节内容—位置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首先我让学生先说出自己所在的位置,然后让学生在班内交流在学生知道如何确定自己的座位后,让学生观察思考前后、左右同学的座位与自己座位的关系,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从而揭示出前后同学的座位与自己是同一组,左右同学的座位与自己是同一排这一规律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真正做好组织、引导与合作者上。
学生真正感受到主人的地位,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才会真正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反馈练习,巩固升华 1.基本练习(书上第6页的做一做); 2.变式练习(书上第9页的第7题); 3.发散练习(书上第8页的第5题); 4.升华练习(说反话); 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从不同方式感受物体的位置,同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这一环节重点是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方面的情况作全面的总结;然后做出恰当的评价与反思 一年级位置的教案篇二 位置 (第5页) 教学要求: 1、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2、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3、培养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 教学重点: 根据行列确定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能用语言去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 挂图 投影 课件 座次卡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初步感知位置 2、小朋友自我介绍,并拿到动物卡。
二、创设游戏活动,进一步感知位置 1、找座位游戏 师:每个小动物背后都有一个小秘密,打开看一看(动物卡背后有新座位号) 师:先用你的眼睛找一找你的新座位在哪里,与你的同伴说一说(学生互相说一说) 2、介绍方法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这么快找到座位的? (指名回答) 板书课题:位置 3、介绍新位置 师:你们都有了新的座位,周围有了新的学习伙伴,现在请你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位置,然后请小朋友起来说给大家听一听多说一些) 4、点名游戏 师:谁愿意像老师这样发令做裁判? 5、进一步探究位置相互间的关系 指名小组汇报 生:左右同学和我是同一排,前后的同学和我是同一组 三、练习反馈 1、教师谈话 (1)课件出示第8页的第4题 师:让我们好好看看电影院的座号有什么特点? 生:左边是双数,右边是单数,越往两边号就越大 (2)师:那第一位小女孩拿着9排12号,不知道应该坐哪呢?谁来帮帮他,上讲台指出 师:你们是怎样找到这个座位的?(生口答) 看书:把剩下的小朋友找见座位连线 (3)全班汇报,学生说,教师课件演示。
小结:我们都给小朋友找到了座位,你瞧他们多高兴呀!小蚂蚁又给我们出了道难题! 2、挂图了示第8页的第5题图 (1)情景导入 (2)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为么多办法,它太感谢你们了,下面请你们帮助它完成第8页的第5题吧 3、同学们帮助小朋友找到了座位,帮助小蚂蚁找到了好吃的,小兵、小明也想考考我们! 完成书中的第6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要求 (1)同座位的,一个说一个做 (2)一个同学说,全班做 (3)一个同学做,全班同学说 一年级位置的教案篇三 数学教材中确定位置的方法是平面上确定位置的方法,详细讲是自下而上、自左向右来观察,而生活中确定位置的方法是自上而下、自左向右来,所以有人提出了疑问:在上下方向上数学中位置的确定方法与生活中的相反?按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如教室里的位置、电影院的座位等等 本节课“位置”的教学,教材只要求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从两个维度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 这节课我本着“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
教学中通过设计让学生描述自己的位置、根据老师的描述找位置、根据同学的描述“猜猜他是谁”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从两个维度描述就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在学生能准确而熟练地确定自己的位置之后,让学生说出自己和前后左右的同学的位置,并从中找出规律,看看前后的两个同学和左右的两个同学和自己的位置有什么关系,从而让他们发现:左右的同学和自己在同一排,前后的同学和自己在同一组因此,要让学生进行思考,确定物体的位置就是数学上规定的一种方法,不一定非和生活中常用的方法一样 图形和植物是按我们观察到的上下左右分,人和动物怎么办?这是个难解决的问题,经过讨论让学生说明动物和植物一样不分左右,与我们人观察的左右为准人物就与人物在图中的左右为准让学生明确这个道理和学习的方法,能够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位置》这节课根据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精心设计了让学生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手操作、用心思考的小组活动学生始终在教师创设的具体场景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前后左右的空间位置关系下面是我对《位置》的教学反思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同时,正是通过生活经验,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过程。
在教学这节课时,由于学生对“上下”、“前后”并不陌生,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所以我设计了“捉迷藏”,“发散思维找朋友”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认知水平,展示自己的认知个性,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为学生主动学习打下基础 课堂教学中,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把课本中的例题、结论等,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把课堂作为数学活动的舞台,让学生在自由、活跃的氛围中学习,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变的有趣但是我发现,这样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有个别同学对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过程与方法的探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都有所欠缺,这说明我这节课的设计还存在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在这方面,我会更加努力,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指点 引入部分,我分别采用了观察班中几名同学排队顺序变化和观察几张以班级其中一个小朋友为不同位置拍下的照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新课教学时,我还用了学生非常喜欢喝的饮料瓶子,让学生小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理解“同一物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顺序是不同的”,为学生展示了一个生动活泼、具有生命力的教学情景 在上、下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听反口令拍手的游戏活动,当看到自己拍的和别人一致时,他们的笑容是那样的灿烂,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增加成功感假如发现自己“上当”的同时,他们就会赶紧纠正如此设计,不仅注重学生认知上的需求,更重视学生学习情感上的满足,使学生心中充满激动与挑战,获得内心的充实和满足 10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