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主讲人:朱煜新一轮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已经拉开序幕2003年4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 验)》由人民教冇出版社岀版发行,成为指导高中历史课稈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这份课程文 件体现了怎样的改革理念?具有什么特点?要冋答这些问题,还是先从课程改革的背晟谈 起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背景新中国成立以来,高中历史教冇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成就,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尤其 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示,教冇部制订出新时期第一份独立的《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 高中历史课程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时代性,开始重视研究性学习,编写出版了面向21世 纪的高中历史教材等等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呈现出许多不能适应 社会发展要求、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因此,在当今世界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大潮中, 我们必须借鉴国外课程实践的成果,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解决国内高中课程存在的问题, 全面实现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冇功能,发挥其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一)国外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现状1、美国90年代中期美国出台的国家历史科课稈标准,是80年代以来课程改革的产物负责编制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的是加州大学全国历史教学中心。
该中心于1994年公布 了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下文简称《标准》)涉及中学阶段的课程标准分为两部分:美国史 与世界史,副标题分别是“探讨美国的经验”和“探索通往现在Z路”从《标准》及美国 的历史课程改革看,有以下几点值得重视:• 从全球文化一体化的理念出发来叙述和解释历史以世界史为例,《标准》既强调 西方文明的重要性,又将目光注意到从前忽略的亚洲、非洲与拉丁美洲以亚洲来 说,它以相当的篇幅叙述了中国、日木以及东南亚、印度、西南亚等地区的历史文 化• 渗透多元文化史观《标准》的备项细目,颇为注意妇女、少数民族等问题,以增 进学生对各种不同文化的感受与了解、减少偏见为目的• 加强与其他社会学科知识的联系与综合美国的历史课属于社会学科《标准》“以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为基木线索,严格按照年代学的逻辑,把历史、地理、社会、 经济、政治等学科知识互相联系起来,尽可能从多视角、全方位出发,促使学生全 面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 注重学生的历史思考和“做中学”《标准》引导学生关注原始或二手文献资料的 搜集、阅读或运用,图表的制作,角色的扮演等,通过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分 析、比较、叙述、解释、辨别、推理、讨论、评价等,“尽量让学生宛然置身于历 史情境中,以减少时空的隔阂,增加主动学习的机会,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动态, 共至于鼓励从事创造性的思考,帮助学生满足参与感和成就感。
在美国,学生可 以通过阅读不同时期的II记、日志、书信和报纸以及进行口述历史采访等形式学习 历史例如,移民,二战,美国与苏联的太空竞赛,越南战争,暗杀马丁 •路徳•金 等等,都可以成为主题此外,主题可以乡土化,如,居住在佛罗里达的学生可以 采访当地的居民,他们曾受到安徳鲁飓风的洗礼,加利福利亚的学生可以采访当地 的居民有关地震的情况或对路徳•金的审讯在实行教育地方分权制的美国,尽管《标准》只是为各地学校提供了一个学术性、专业 性的参考文献,并不可能成为全美历史教学的指导标准,但因其理念贴近时代发展,而且目 标明确、思考周密,所以对美国的历史教冇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对我国的历史课程改 革也颇具借鉴价值2、英国英国的中学原先没有全国统一的课程1988年,议会通过了《教育改革法》,艮中有关 设立国家课程的规定成为最为重要的内容法案规定,所有公立学校的学生祁要学习10 H 国家课程历史课是其中乙一除了国家课程Z外,学校还有校木选修课程推行国家课程 的根木目的是提高教冇的标准和质量,事实上,自从实施国家课穆以来,中学生的学业成绩 的确有了大幅度提高2000年,英国开始实施新课稈,国家课程由11门核心课程和必修课 程组成,历史课仍然属于必修课程历史课的木质目标是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公民 性。
20世纪60年代,历史课在学校里作为一门独立科目的地位开始动摇,学生的历史学习 兴趣低落面对历史课的困境,改革的星星之火出现在英国各地各地教师纟H.织推行了一些 改革探索,主要做法是:第一,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课堂上经常使用投影片、幻灯片、 录音带等多种教学材料,设计历史游戏、角色模拟、历史剧的编演、参观古迹等教学活动; 第二,重视“不久以前的”、“与现实息息相关的”历史以及乡土史,以加强历史课程与学生 生活的联系,引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形成大范围的“新历史科”运动新历史科课程理念是,历史是一种探究的方法 而不只是一种知识载体让学生学习运用史料作为历史证据,是新历史科理念的重点乙一 新理念教材的一个明显变化是,十分强调运用史料证据引用史料的范围非常广泛当叙述 某件事的时候,新理念教材一般能同时列举几份观点相似或相冲突的史料,以互相印证或对 比为了加强国家对课程的管理,20世纪90年代,萸国连续出台了三个《历史科国家课程 标准》1991年的“课程标准”,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列出了教学内容,二是规定了成就 目标在教学内容上,一方面建立了以英国史为核心的架构;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颇具新历史 科色彩的“补充单元”,要求选教。
其中包括“主题发展史”(例如“食物与农业”、“房屋与 工作场所”等)、欧洲以外的“外国史”(如“玛雅”、“非洲贝宁王国”、“中国”、“伊斯兰文 明”等)以及“主题深入性探讨”(如“意大利文艺复兴”、“英国与美国的革命”等)此外, 妇女史和英国黑人历史的研究成果,也被纳入了课程Z中在成就目标上,共列出三个目标: 一是“历史的知识与理解”,二是“历史的解释”,三是“史料的运用”1999年的“课程标准”,在以前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充实和完善其课程目标,知识 学习、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密切结合在知识学习上,要求第三学习阶段(11-14 岁),学生必须学习三门英国史、一门欧洲史和两门世界史,理解并掌握其知识、技能在 情意目标上,强化道徳教冇以及通过历史学习发展学生关于历史上政治方面的知识和理解 在能力培养上,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语言能力的培养此外,还要求促进学生 与他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重要能力的发展3、日本近50多年来,I」木政府先后颁布实行了 8个《学习指导要领》(课程标准),在这8份 国家课程文件中,规定初中、高中阶段部要开设历史课程以普通高中为例,除了 1948年 的《学习指导要领》规定开设的历史课程名称叫“西洋历史”、“东洋历史”,1960年的《学 习指导要领》没有“日木历史”课程Z外,其余都规定开设“世界历史”和“I」木历史”, 尤其“世界历史”课程格外受到重视。
2003年实施的课程方案,规定世界史A或世界史B,学生必修其中之一然后再从I」木 史A或B、地理A或B4门中选择一门由此,增大了历史课的学分比重从课程的内容来看,高中历史新课程有如下几个鲜明特点:• 注重将日本史纳入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呈现,进一步打破了以往那种不顾世界格 局,视木国史为主体的课程体系譬如,II木史A的主要内容包括:“古代及中世 纪的日本与亚洲”、“日本的近代化之路与19世纪的世界”、“现代世界与日本”;日 木史B的主要内容有:“近代|」木的形成与亚洲”、“两次世界大战与日木”等毋 冊多言,这些学习主题的名称就清楚地表明了新课程将I I木史与世界史紧密结合的 课程理念• 注重近现代史的学习在I I木,人们把产业革命示的世界史和明治维新示的日木史 称为近代史;把帝国主义形成示或“一战”示的世界史以及1930年后或1945年战 败麻的II木史称为现代史过去II木的高中历史课程,学生学习古代史所花费的时 间大大多于学习近现代史的,新课程则明确在世界史A和日木史A两部分中,以近 现代史为中心,这在战示的历史课程中尚属首次例如,世界史A的四个学习主题 中,有超过1/2的内容都是近现代史的;口木史A的五个学习主题中,近现代史内 容占了 3/5o• 注重世界史的学习。
突出的标志是2003年实施的《高中社会科学习指导要领》将 世界史列为高中生的必修课,而日木史只是选修课乙一如果进一步研究还会发现, 在教学内容上,新课程批界史打破了传统的“欧洲中心论”的体系,将欧洲文化同 西亚、东亚、南亚文化置于同等的地位例如,世界史A课程在“诸文明的特性” 主题中,并列了 “东亚与中国文化”、“南亚与印度文化”、“欧洲与基督教文化”等 内容;“现代世界与I」木”主题中,并列了 “美利坚合众国与苏维埃联邦”、“民主 主义与亚非诸国”等内容世界史B课程在“文明的起源”主题中,将“地中海文 明”与"东方备国的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同等轻重;在列出“欧洲文 化圈的形成与发展”学习主题的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西亚、南亚文化圈与东西交流”等内容• 注重教学方法的改变和发展学生的能力高中历史新课程结合学科特点和高中阶段 的培养目标,将能力培养的重点放在历史思考能力方面,并以此为出发点选择相适 应的教学方法它以改善I 口有的讲义法和问答法等教学方法为核心,注重课堂讨论、 历史知识的运用和历史材料的解禅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历史作业形式,诸如设计历 史图表,归纳内容要点,调杏历史遗址,搜集民俗资料,写调杏报告或研究报告等, 甚至让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料馆、博物馆的资源,开展对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活动。
这样,既可使学生从较为广阔的视野来认识历史,又可导入乡土内容,使一些抽象 化、概念化的内容变成具体的、亲近的文化遗产学习当然,II木的历史课稈改革也存在一些问题最突出的莫过于《学习指导要领》对II木 在二战期间对中国、朝鲜等亚洲国家的侵略史实含糊其词《要领》对II木历史上毎一段的 教学都提岀了详尽的指导意见,但关于二战前示的历史部分只字不提要使学生了解H木发动 的侵略战争性质、责任和□木的侵略罪行等,这肓接影响到11木历史教科书对历史真相的掩 饰或篡改从美、英、日等国历史课程改革情况分析,无论是社会科中的历史教冇,还是独立设置 的历史课程,都认识到历史课对公民教冇的重要意义备国的历史课程不再单纯把知识学习 作为唯一目标,而是普遍关注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个性的发展、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国际视野的培养等并且,课程目标表述淸晰、详细、明确,便于理解和操作课程内容呈 现出基础性、选择性以及学术性知识与学生经验相结合的趋势课程实施侣导史料研读与开 展探究性学习等总Z,上述这些主要国家的历史课程改革所体现出的新理念、新举措,为 我国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二)我国以往高中历史课程存在的问题1、课程目标上,存在着教条化、成人化倾向。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重视知识的灌输,而 忽略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体验、感悟,忽视了对学生社会责任感、道徳品质、个性发展的培 养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进行的调研表明,有80%的教师、69. 8%的学生认为以往的高 中历史教学实际关注的课程目标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和技能2、 课程结构上,没有处理好高中历史课程与初中历史课程知识的衔接,没有构建出符 合高中阶段学习的历史课程结构过去初中、高中历史课程实行螺旋式的结构,从编写教材 来看,虽然教材的编者费尽心思力图解决初、高中历史教材内容重复的问题,然而还是很难, 这自然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学界早就有人主张,在初中学习了比较完整的历史知 识基础上,高中开设专题课中国史、外国史分别以专题形式编写还有,以往高中虽有历史选修课,但“名不副实"o 1990年颁布的《全I I制中学历史教 学大纲(修订木)》中规定,高三开设中国古代史选修课1996年以后颁布的《全I」制普通 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含试验木、修订木和正式本)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