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阜阳市颍州区西湖景区白行村

桔****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4.50KB
约21页
文档ID:429602296
阜阳市颍州区西湖景区白行村_第1页
1/21

阜阳市颍州区西湖景区白行村生态村建设规划第一部分 总 则 一、规划编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农村面貌也有较大变化,但千百年来形成的落后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以及普遍存在的脏、乱、差的居住环境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在皖北农村,随着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广大群众对改变落后生活方式和脏、乱、差居住环境的愿望越来越迫切,我省顺应这一要求,适时在全省范围开展了生态村建设工作,标志着我省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翻开了新的一页 生态村建设工作,要从改善人居环境入手,集中力量抓好三件事:一是硬化道路,二是净化庭院,三是绿化村庄要保证这项工作健康发展,最根本的条件是把村庄建设规划好,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未来,使规划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行性规划经现场踏勘及资料分析论证,并依据《村镇规划标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安徽省生态村考核标准》、《关于实施百镇千村万户生态示范工程的通知》进行编制本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二、文明生态村的内涵、原则和任务 (一)文明生态村的内涵 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 (二)创建活动的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

为民服务,联系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常抓不懈,先易后难,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三)创建活动的主要任务 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以“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为主要内容;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第二部分 规划编制第一章  村庄概况  一、自然概况 (一)地理位置白行村位于阜阳市颍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西岸,北靠阜临路,西临西湖镇,是一个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具有旅游发展潜力的村 (二)水文地质 白行村水资源充足,农业灌溉主要靠颍州西湖、草河、汾泉河水,饮用水主要靠深井地下水 (三)气候特征 白行村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多西南风 二、历史沿革 1949年阜阳解放,白行村(含现西湖镇五里村、大田村和西湖景区居委会)隶属于原阜阳县1993年,原县级阜阳市和原阜阳县合并,白行村隶属于新的县级阜阳市国务院1996年1月1日撤销阜阳地区、阜阳市,设立地级阜阳市,阜阳市新设颍州区,白行村隶属于颍州区西湖镇。

此时,五里、大田从白行村划出,成立五里村、大田村2004年,成立西湖景区街道办事处,白行村划归西湖景区至今(此时古田从白行村划出成立西湖景区居委会) 三、社会经济概况人口3850人,居住户数859户,村庄占地1267亩,共17个自然村,24个村民组,全村耕地面积2680.5亩,土地肥沃,主要农产品为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白行村经济基础较好,是西湖景区经济发展最好的村街之一2009年白行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8年的4200元增加到4320元,高于阜阳市平均水平3520元的22.7% 四、村庄建设概况通过多方论证,村庄规划和生产规划相结合、当前发展和长远目标相结合,将原来的17个自然村合并建一个中心新村,占地263亩,新村建好后可节约1000亩土地新村建设严格遵照“五十年不落后”的原则组织实施新村内全部建设二层连体“小别墅”楼房,一色的徽派建筑,白墙黛瓦,每栋6户,每户190平方米左右,楼上楼下,厨卫齐全,本村农户按造价交纳房款,坚决杜绝非本村人员购买白行新村住宅新村内商业街门面房8幢102间,村部综合楼也在其中,街道路面为水泥路 新村内设有商店、卫生所、幼儿园、酒店、浴池等日常服务设施。

规划新建一所占地25亩的敬老院和一所占地9亩的现代化的新学校电力、通讯、供水等基础设施条件完备全村用户实现集中供水,自来水厂在新村中部,给水以管道形式供应,水源取用地下水近300米深井;村内现状没有排水设施,生活污水和雨水全部依地形自然向西排放新村实行物业化管理,发挥村民自治和村规民约的作用 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绿化工程,绿化道路39条,面积14000㎡左右,栽植垂柳、垂槐、冬青、挂花、木槿、紫薇等多种绿化树木2000棵左右,草坪8000㎡左右,计划投入绿化资金30万元左右,同时明确管护责任,保证成活率第二章   规划技术路线  一、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依据  (一)规划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结合白行村发展实际,确定指导思想如下:  1、规划应具有科学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   2、紧密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实际,落实“生态、美化、亮化、经济”相结合的原则,并突出地方特色 3、重视生态环境结合地形地貌,河流水面、植被等自然环境要素,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力求最佳综合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4、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努力提高人民居住水平,改善生活环境质量。

5、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期建设,逐步实施  (二)规划原则 为了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改善居住条件,打破千篇一律的规划模式,把村庄建设成为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化村庄,本规划依照以下原则: 1、以国家颁布的《村镇规划标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安徽省生态村考核标准》、《关于实施百镇千村万户生态示范工程的通知》为基本依据,摸清吃透《国标》精神,并在规划设计中贯彻执行;  2、坚持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土地法规,充分挖掘村镇用地潜力,节约建设用地,减少耕地浪费,尤其控制宅基地,逐步实施退宅还耕,不遗余力地节约每一寸土地;  3、深入调查,确定合理的规划结构,以达到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节约用地的要求;  4、充分考虑村民的居住习惯、生活特征,美化街道,创造洁净、卫生、方便、舒适、美观的居住环境;  5、注重市政设施的配套建设,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使村庄建设具有超前性;  6、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生态农业,保护水环境,为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保护水源地,作出贡献; 7、坚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正确处理村庄和镇域关系的原则准确定位村庄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职能,适应村庄发展的规律,立足本地优势,从全面的角度进行生产力合理布局,协调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商品流通,促进白行村的发展。

三)规划依据  1、《村镇规划标准》  2、《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3、《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4、《安徽省生态村考核标准》、5、省环保局《关于实施百镇千村万户生态示范工程的通知》6、颍州区西湖景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7、白行村建设现状地形图8、村庄建设基础资料二、本次规划任务、目标、期限及范围  (一)规划任务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富裕起来的农民对居住条件,居住环境及居住水平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旧村建设选址随意、布局散乱,致使市政设施配套建设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阻碍了村庄建设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基于以上建设背景,结合村庄建设现状,拟在村庄旧址基础上进行文明生态村建设规划,规范村庄建设,改善居住环境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同时满足村民建设要求,本次规划任务重点是:  1、合理布局用地,划分居住组团,完善公建服务设施和公用工程设施的配套建设,改善道路交通条件  2、控制建设用地认真执行土地政策,提高土地利用率  3、竞选住宅选型本着经济、美观、舒适、实用的原则,选择住宅选型  4、美化村庄环境以造型丰富、色彩亮丽明快的建筑与丰富的绿化相结合,创造宜人、美观、舒适的生活环境。

  (二)规划目标 立足于白行村现状土地、人口及建设现状,充分利用土地,努力实现“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文明生态村”的规划目标,力争实现经济繁荣,各业昌盛,生态和谐的建设目标,与时俱进,全民建设新农村  (三)规划期限 为有利于宏观调控村庄发展,指导村庄建设,本次规划的期限为2006--2020年  (四)规划范围 村庄总体规划的范围确定为村域行政划分范围 村庄建设规划的范围确定为现状村庄建成区第三章 村域总体规划  一、社会经济规划  白行村在今后十年村域经济的发展中应以第二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1、农业方面:贯彻因地制宜的方针,合理调整种植结构;从全局出发,综合组织生产力布局,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土地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引进优良品种,逐步实现农业生态种植,改善生存环境  2、第二产业方面:白行村在今后的发展中,充分利用该村广泛的生产加工群众基础、初具规模的产业市场,实现优势带动,推动全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3、第三产业方面:充分利用该村广泛的生产基础和旅游资源,在现有基础上,强化物资集散的职能,积极谋划专业市场的建设,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

同时完善配套休闲、餐饮、娱乐等服务业,注重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的提高充分利用交通优势,积极发展运输服务业和旅游服务业、促进商品流通市场的发展,推动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4、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配置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资源共享,确保区域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  5、完善和配套幼儿园和白行小学的教学设备,搞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创办成年学校、文化站、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村民素质规划期内,儿童入学率达100%,100%的少年儿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95%的青少年完成高中或中等专业学校学业,全村劳动力100%具有初中文化水平,65%的劳动力具有专业技术水平  6、完善医疗设施,提高医务水平,满足全村防疫、就医的需要二、村庄建设规划  依据西湖景区土地利用规划,在村域范围内界定禁止建设区,非农建设区和控制发展区  禁止建设区:将基本农田保护区、具有特殊生态价值的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地、旅游资源保护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区、重要的防护绿地以及国道省道两侧的控制区划定为禁止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内不得进行任何建设活动  非农建设区:将村庄建设用地和村域内其他非农建设用地划定为非农建设区非农建设区内可以规划建设,可以进行经依法审批的开发建设和采矿采沙等活动。

  控制发展区:将村域范围内除禁止建设区和非农建设区以外的地域划定为控制发展区控制发展区内应保持现状土地使用性质,凡在控制发展区内进行非农建设项目开发的,须征得国土资源部门同意后,按规定程序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根据白行村所处的地理位置,将白行新村建成区东面、南面和北面的大片一般农田划定为禁止建设区,;将规划的白行村建成区及发展备用地划为非农建设区;村庄建成区紧挨着的西侧用地即拆迁后的原有宅基地,划定为控制建设区,可以进行合法的建设开发  三、 基础设施规划  在村域范围内确定公路、电力、电信线路、变压器、给水点、垃圾填埋场等基础设施的位置及走向,加强村域机耕路建设,结合村内贯穿南北地沟渠进行绿化建设,美化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第四章 生态村建设规划  一、村庄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建设现状  白行村地势比较平坦,村庄建设用地比较集中村庄住宅绝大部分为两层楼房,建筑布局相对规整、南北朝向居多村庄内部道路结构基本清晰,道路较宽敞通畅主路与胡同的街道路面全部硬化   村庄采用自来水管道集中定时供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