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ni****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2.50KB
约6页
文档ID:512815770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_第1页
1/6

§22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及其重要性,学会运用这一科学的思想方法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指导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领悟在现代化的建设中,我们应该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教学重点: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教学难点: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关系2.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教学方法:讲解法和列举法教学过程一、矛盾特殊性1.矛盾特殊性的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2.矛盾特殊性的表现:(1)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叫做根据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这是区分同一事物发展过程不同阶段的依据3)事物矛盾双方也各有特点了解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不同方面的特点,才能在总体上,在其相互联结中去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什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去分析矛盾的特殊性2.为什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一,理论依据——矛盾特殊性原理。

第二,重要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是人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第三,重要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活的灵魂3.怎样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前提——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有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才能进一步对矛盾作具体分析2)关键——要注意研究事物的特点、本质以及该事物存在的具体条件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只有研究这些特点,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区分开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重要条件——要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矛盾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发展,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只有在运动中把握事物,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它们各有其特殊矛盾,这种特殊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有可能区分事物,认识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只有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课堂思考1:为什么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就能把事物区别开来呢?这是因为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它们各有其特殊矛盾课堂思考2:区分什么是敌我矛盾,什么是人民内部矛盾?现阶段,我国仍有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存在敌我矛盾——是指广大人民同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这是一种根本利益的对立人民内部矛盾——是指人民内部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由于利益多样性、差异性而产生的矛盾可见,这两种矛盾在性质上是根本不同的我们只有坚持具体总是具体分析,才能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课堂思考3:应如何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不同的学科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不同的习题有不同的解法;不同的人应该有不同的学习方法;不同的学习阶段也应该有不同的学习方法等等总之,在学习中要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学习习惯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关系 (1)区别第一,含义不同(略)第二,范畴不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属辩证法的范畴;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属唯物论要求第三,哲学依据不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物质决定意识以及规律客观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2)联系——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第一,物质决定意识,客观决定主观,而客观实际总是在变化发展的,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不断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二,规律是客观的,但规律是事物运动中的规律尊重规律,实事求是,就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弄清规律在事物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的不同特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就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只有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三、矛盾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1.矛盾特殊性和普遍性关系的基本知识第一,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事物的特殊性(个性)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而普遍性(共性)则是抛开了事物各自特殊的东西,抛开了许多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个性、特殊性,只是概括、抽象出了它们的共同的本质,因此,不能说"普遍性包含特殊性"或"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第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到另一场合则变为特殊性;反之亦然注意: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是多与少、大与小、整体和局部、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而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2.矛盾特殊性和普遍性关系的基本方法 (1)学会科学的认识方法要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地统一起来,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遵循从特殊——普遍——特殊的认识秩序 (2)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的工作方法 (3)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由于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主义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其本质特征,所以每个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但是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原有的基础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左邻右舍不同等,因而社会主义一般规律及其本质和特征的实现形式、途径也必定是各不相同的,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因此,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这两大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都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这一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热点点拨:1、适时调整西部大开发政策 [热点材料] 2003年6月10日举行的新一届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强调,既要保持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又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调整和完善有关政策措施 [分析点拨]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是矛盾特殊性的具体表现.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调整和完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措施,体现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2.关于三个代表的思想[热点材料]2003年7月1日,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指出:“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不从书本、概念和抽象的原则出发,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刻总结实践创造的新鲜经验并上升到理论,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卓有成效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 [分析点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主义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其本质和特征,具有普遍的意义,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但中国有自己的具体国情,这是矛盾的特殊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针对练习1.医生让一个病人多吃水果,可病人拒吃苹果、香蕉、松子,并且喊道“我要吃水果”这一病 人的错误在于(D) A.公认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别 B.夸大了共性与个性的联系 C.忽视了共性与个性的转化 D.不懂得矛盾的共性不能离开个性而存在中医讲求辩证施治,对症下药,有时对同一类疾病根据不同病因施以不同疗法,称为“同病异治”;有时又对不同的疾病根据相同的病理表现施以同一类疗法,称为“异病同治”据此回答2—3题2.“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最突出的共同点是重视(A)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B.意识的能动作用 C.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D.从整体上把握现象之间的联系3.异病同治是有条件的,而某些江湖“神医”声称可以用一种药包治百病,这违背了(B) A.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的原则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C.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 D.对立统一原则   据《人民日报》报道,甘肃省在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时,特别强调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

据此回答4-5题 4.“扬长避短”意味着 (A) A.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应正确对待矛盾 B.矛盾双方可以无条件转化 C.长短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D.对立与统一既存在于事物内部,也存在于事物之间5.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体现了的原则是(B) A.物质与意识不可分   B.矛盾具有普遍性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矛盾具有特殊性6.要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抓紧修订和完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 这体现的辩证法思想主要是 (B)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矛盾具有普遍性 D.主观要与客观相符合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根据下列要求,完成7—8题7.从唯物论角度看,上述基本结论说明 (C) A.物质与意识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B.意识能够正确反映物质 C.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8.上述“基本结论”的辩证法理论根据是(D) A.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9.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发展小城镇要以现在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运用有关哲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答案:①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正是基于这一哲理的②物质决定意识,它要求我。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