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马斯洛人际关系心理学思想分析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8.66KB
约5页
文档ID:217925255
马斯洛人际关系心理学思想分析_第1页
1/5

马斯洛人际关系心理学思想分析 柳柳摘 要: 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者,马斯洛的思想对于社会领域、文化领域乃至实业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基于马斯洛的重要影响,本文就马斯洛人际关系心理学思想的本源作进一步探讨,阐述和谐人际关系的需求是个人自我实现的基础与前提目的在探讨马斯洛人际关系心理学思想基础,有助于了解人际关系与心理疾病的关系,对营造良好人际关系,构建健康心理、达到个人更高等级的自我实现需要有积极作用关键词: 马斯洛;人际关系心理学思想;分析B84 A 2236-1879(2017)20-0078-01前言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者,马斯洛的思想对于社会领域、文化领域乃至实业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且这种影响时至今日还依然存在,马斯洛在心理学领域中的影响是无可替代的人际关系心理学思想是马斯洛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心理学领域有着很深远的影响,故本文针对马斯洛人际关系心理学思想展开分析一、马斯洛人际关系心理学思想的内容首先,马斯洛认为人际关系需要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基本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在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人们需要有归属感,渴望获得幸福美满的家庭,加入并获得某一团体的认可和尊重,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他需要获得别人的爱,也需要奉献自己的爱,在这个爱的付出与收获的过程当中,他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也会培养自己的自尊这种需求是先天性的,是人生来就具备的,如果这种爱与归属的需求和尊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他就会没有归属感和安全感,心理健康就会受到影响其次,马斯洛认为和谐的人际关系与自我实现这一最高层次的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中,自我实现是最高等级的需求人在其他四个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会竭尽所能让自己趋于完美,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而这种理想和目标的实现需要和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反过来,一旦人能够自我实现,那么他一定也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两者之间必能构成良性的循环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认可和宽容他人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必须建立在认可和宽容他人的基础上要尊重并认可他人的优点和长处,虚心向他人学习;宽容地对待他人的缺点,既不抱怨也不鄙视2.要怀有对他人深切的认同感和爱心自我实现者应该关心包括亲朋好友在内的所有人,要心怀博爱,让与之相处的人都能感受到可以帮助他人的愿望和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亲缘关系3.自我实现者应该具有比一般人更深厚的基于共同价值观念的人际关系。

第三,人际关系不和谐会造成心理疾病,而心理疾病的改善和治疗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马斯洛认为人的心理疾病是因为人的基本需求无法获得满足,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病人无法获得他人的尊敬与关爱,就得不到认可,也无法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从而心理受挫产生失败感,引发心理疾病而当病人与一个能公正、温和地对待他人并且善良友爱的人相处的时候,他就会获得心理上的补偿和安慰,就会拥有心理治疗的力量所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是心理疾病得以治愈的先决条件二、马斯洛人际关系心理学思想的来源马斯洛人际关系心理学思想的形成和确立与马斯洛的童年经历以及美国当时的排犹情绪有着很密切的关系马斯洛母爱的缺失是马斯洛人际关系心理学思想建立的根源马斯洛从童年开始就没有感受到母爱的温暖作为虔诚的基督教徒,马斯洛的母亲经常以上帝的惩罚来威吓幼小的马斯洛因而马斯洛深切地怀疑母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无法感受到来自母亲的爱和关怀因而他极力寻求某种意义上的补偿,他承认他的健康的感情和哲学、心理学理论的建立都与对母亲的憎恶有关,他拒绝母亲所支持的一切诸如自私、偏狭、无法和他人和平相处等作为移民犹太人的后裔,马斯洛在孤单压抑的童年之后感受到了当时美国那种强烈的排犹情绪。

即使表现的很优秀,马斯洛也无法获得当时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和认同在这种极度的孤独和压抑的生活境遇下,马斯洛只好专注于学术的追求,这为他后来心理学理论的就建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面对战争,平民的悲愤成为他建立涵盖平等的、可以和平共处的人际关系心理学思想的动力马斯洛本身胆小、羞怯、孤独且不善交际的性格使得他潜意识中认为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以及人际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马斯洛人际关系心理学思想形成和建立的主观条件三、结语总之,由于受到自身性格、母爱的缺失以及美国排犹因素等影响,马斯洛创立了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际关系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论证了人际关系和自我实现以及心理疾病的关系,马斯洛需求层次作为人类日常行为分析的一个重要模型,对人类的心理学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参考文献[1] 祝杨. 从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看群众体育发展动力[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2(02)[2] 梁承忠. 以职业素养培养为导向,推进高职“两课”教学改革[J]. 职业. 2011(11)[3] 王燕云. 論马斯洛需求层次和自我实现[J]. 文学教育(中). 2011(08)[4] 孙传新,佟晓辉. 探索以联动育人的勤工助学模式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1(10)[5] 李祥. 中学生中长跑的技术教学与课余训练[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1(10)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