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教育心教育”:点燃每个孩子的:点燃每个孩子的“亮亮”与与“能能”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华泰小学(以下简称“华小”)秉持“点燃每一个孩子的心灯”的育人理念,积极实施“心教育”潜心用“润心”的校园环境文化熏陶每一个孩子,用“镌心”的课程内容培育每一个孩子,用“走心”的多元评价引导每一个孩子,为孩子们筑造了一条自信满满的成长路我是华小学子我要成为极具好奇心、自信心和责任心积极上进,多才多艺能自主发展的小公民”,已成为每个华小学子的内心诉求 一、让“润心”的环境文化熏陶每一个孩子 校园环境文化具有特殊的潜隐的教育功能华小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注重环境文化的打造,“润心”的校园环境就这样在用心经营中慢慢立体而丰富起来 1.精心设计,让校园中的每一处建筑都“会说话” 华小始终坚持将教育元素融入校园环境文化设计之中,让“润心”的教育理念物化为各种富有教育内涵的创意设计一面面会“说话”的主题墙集欣赏、游戏、休憩于一体的“润心长廊”,告诉孩子们什么是童年和童心:环形小书柜、皮质小座椅、融阅读与休闲于一体的“悦心书吧”,成为书香校园最好的诠释。
此外,以英伦风“红、黄、蓝”为主色调的心育 LOGO,用亮丽七彩铺就的心育跑道,时尚的雅心报告厅,明亮的健心体艺楼,舒心的自主活动教室,一条条走廊,一个个转角系列“会说话”的校园空间构筑了华小独特的“润心”环境文化,熏陶着华小的每一个孩子 2.细心雕琢,让校园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能传情 在人多地少的华小西校区校园里,缔造美丽校园,关注每一个细节,把每一个角落都打造成浸润孩子们心灵的文化空间,是我们校园文化建设的初衷于是,围墙一角,整齐划一的拖把“将士们”集体呈现了前所未有的“阅兵式”谁能想到这不起眼的拖把也能成为吸引人眼球的主角?走廊一角,被设计成七彩琴键的雨伞架融合雨水的滴答声合奏出和谐的乐章,动人心弦:教室一角琳琅满目的收纳袋成了孩子们文具的又一个归宿也为学校一直坚持的“给书包减肥”的制度提供了有力保障华小校园里的每一位客人,总能在每一个角落里品味到耐人寻味的细节文化,它们巧妙地赋予每一个空间最真的灵魂,它们不仅仅营造出校园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更向每一个孩子传递出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良好习惯和实践创意 3.全心倡导,让华小的每个主人都成为建设者 华小始终认为,参与建设的过程就是受到教育、浸染文化的过程。
因此,学校鼓励每个教师、校工和孩子都成为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者和维护者于是,无数个美好的创意被激发和点燃走进华小校园,你会惊喜地发现:校工董爷爷用断落的椅子脚、报废的汽车轮胎、破旧的地毯、丢弃的雨伞等物品,创造出了“驴拉车”“蜻蜒展翅”“音乐演奏会”等异想天开之作,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欲望和装扮校园的奇思妙想:你还会发现,学校的“含青”创客园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乐园,在教师的指导下,一个个窨井盖成了孩子们的天然画本,一双双袜子由孩子们拼接成了创意画,一粒粒沙子在孩子们的手中散落成变幻的画面漫步华小的任何角落,目之所及,都能欣赏到孩子们的艺术创作:绘制于圆木片上的创意画作,用陶泥烤制成的人像作品,具有丰富色彩、充满想象力的伞花绘图孩子们用智慧创造着“独具匠心”的校园文化 二、用“镌心”的课程内容培育每个孩子 华小始终牢牢抓住提升学校育人品质的关键课程,努力构建“以爱启心、以德正心、以美慧心、以艺润心”的“镌心”课程体系为华小学子的成长营造丰厚的土壤 1.“入学软着陆课程”,助学生轻松完成幼小衔接 对于刚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巨大的跨越面对这个跨越,孩子们往往是憧憬中略带迷茫,家长亦是欢喜中夹杂着焦虑。
为此,华小精心开发了“入学软着陆课程”,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依据该课程设置,学校在开学的最初两个月摒弃单纯的学科教学,为孩子们量身打造了儿童课程、规则课程及家校共育课程其一,依托“晨诵、午读、暮省”的儿童新教育课程,用诗歌童谣、绘本故事及经典动画润泽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爱学乐学、积极自信的良好心态其二,借助规则课程,针对孩子们的就餐、如厕、整理、列队、听课等行为习惯进行有目的地引导,使其初步树立规则意识通过家校共育课程精心汇总了“入学 20 问”,帮助家长和孩子树立责任意识和自信心 2.多彩拓展课程,发掘每个孩子的优势潜能 在“心教育”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华小努力实践育人从“知识的获得”走向“人本发展的核心素养培育”,并通过构建多彩拓展课程,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每一学期,学校会本着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原则,依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及教师们的特长开设近 60 门系列拓展课程,如合唱、舞蹈、网球等其中多项课程已成为区级精品课程依托这些课程,很多学生在各级各类赛事中崭露头角:如多次拿下区级合唱比赛一等奖的“合唱心娃”,多次获得省市级比赛冠军的网球小子,冲出亚洲获得两个国际赛事特等奖的健美操健将。
登上央视舞台和中国创课舞台的微电影“小明星”们孩子们获得的这一系列奖项和荣誉,既是学校拓展课程结出的累累硕果,也帮助孩子们不断发现自己的优势与所长 3.“創新”课程,激发每个孩子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教育 3.0 时代需要培养的是创新人才,创新教育的本质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某项技术“大咖”,而是在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发现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创意灵感,其核心是创新和体验 近年来,华小积极改革教学方式,将新技术和新知识引入课堂,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和预览“未来”以我们最常见的 BYOD 自携带设备课程为例,我们开设了多门使用 IPad 进行教学的课例,包括在 IPad 上进行机器人编程、调试的乐高课程,利用 lPad 进行电影拍摄剪辑制作的微电影课程,在 IPad 上演奏美妙乐曲的线上乐队,在 lPad 上进行大数据分析的 boxfish 英语教学等我们让高难度的新技术通过不同的软件融汇于学科教学,使孩子们在实践和创新体验中满足了好奇心,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三、借“走心”的多元评价激励每一个孩子 当基础教育改革开始逐渐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质量评测”的价值取向同一性时华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发展,尝试构建多元的学生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学科嘉年华”,我的“学科”我做主 考虑到小学低段学生特有的身心特点,对他们仅仅采用传统的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评价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学校采用融活动化、参与式、知识学习、能力拓展、情趣培养于一体的“学科嘉年华”评价模式,通过创设轻松、快乐、直观的活动化场景,让原本生硬的学科评价变得有滋有味在“學科嘉年华”中,新颖的“游考”方式完全取代了传统的书面考试,在完成对学生学业水平检测的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科嘉年华”中,学校以“四季主题画面”为载体,设置了“图中有诗”背诵四季古诗文、“图中有色”说出图中三原色、“图中有声”唱一首四季歌曲、“图中有话”看四季图说话等活动项目,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自信而快乐地经历了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的考查在“童心超市”游戏中,孩子们拿着星币挑选自己喜爱的文具并完成购物活动,既考查了他们对人民币的认识与运算,也让他们体会到日常生活交流中礼仪的重要性 2.“七心评价制”,我的“颜值”我做主 华小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重点不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坚持“从心出发,从心接受,从心成长”,努力走出以学业成绩为中心的怪圈,让每一个孩子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
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实践与操作七个方面所应达到的素质水平,分年段制定出每年“6 个月成长序列”和 6 年“30 个我会”的学生成长纲要“心种子”成长序列,并用“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值”代表学生的行为习惯(红心)、科学文化(橙心)、书香阅读(黄心)、生态环保(绿心)、运动健康(青心)、审美艺术(蓝心)、实践操作(紫心)七个方面,从而构建出“七心”评价内容七心”评价的核心在于众筹优点,全面展示,流程是学生人手一本筹集“七心”,期末盘点“七心”数量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集“心”量在班内参评校级“七心学子”,之后“七心学子”的笑脸照会被张贴到校园的“七心”笑脸墙上,学生还可以用所得的“七心”值换取相应奖励 3.“每周心娃榜”,我的“亮点”我做主 为弥补“七心”评价只能一学期总结一次,且只能在班内评比的局限性,学校让值周教师每周在全校寻找学生的“亮点”事迹,推出“每周心娃”,并张榜公布,这成为学校评价学生生活、学习等习惯的又一途径在寻找每周“亮点”的过程中,拾金不昧、讲文明礼貌、乐于助人、爱校如家、热爱劳动这些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进行说教灌输的文明常规,在孩子们的“亮点”展示中成了活生生的德育教材,让诸多正能量在无形中得到有效传播,更让我们的教育回归常识,回归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