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际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9KB
约7页
文档ID:40511461
国际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_第1页
1/7

国际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国际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复习指要]1. 掌握社会主义运动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过程及阶段特征2.了解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诞生的条件,主要思想,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主要环节3.掌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各个时期兴起发展的原因、主要特征和影响4.掌握民族解放运动各时期的主要特征、概况5.正确认识帝国主义时代民族解放运动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关系,把握十月革命后民族解放运动的新特点和新变化6.正确评价殖民体系瓦解后,第三世界国家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认识不结盟运动和第三世界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知识归纳分析]一、国际工人运动本专题包括早期工人运动、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列宁主义的诞生,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基本知识1.社会主义运动兴起时期(19 世纪中期)工场手工业时期近现代意义的工人运动还没有形成①工业革命造就了无产阶级,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应运而生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爆发了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欧洲工人独立地登上了政治舞台②马克思和恩格斯适应时代发展和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从此,开始了科学基础上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1848 年革命中,工人阶级积极投入斗争,斗争失败后,欧洲工人运动进入低潮,60 年代重新高涨,开始由分散斗争走向国际联合和团结,并建立了第一国际1871 年爆发下巴黎公社革命这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英国和法国先后成为了运动的中心③此时期的工人运动主要体现了自发性暴力多、政治斗争为主的特点,工人运动多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背景下发生的,工人阶级主要以资产阶级同盟的身份参加反封建斗争,与资本主义历史主流的斗争目的基本是一致的,除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的斗争外,工人阶级的政治要求基本上屑资产阶级革命范畴此时期工人运动中心由英国逐渐转移到法国2.社会主义运动向纵深发展时期(19 世纪 70 年代至 20 世纪初)①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日渐暴露,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国际工人运动高涨,第二国际建立,社会主义运动向纵深发展②其特点:第一,工人阶级政党广泛建立,有组织的斗争增多第二,合法斗争成为主要形式,暴力性武装起义减少,第二国际内机会主义思潮泛滥第三,经济斗争多于政治斗争,罢工斗争多是围绕经济要求展开第四,在封建专制影响较大的俄同,工人运动兴起,列宁主义诞生。

此时期运动的中心,随着法德俄政治状况改变,由法国移到德国再逐渐转移到俄国3.社会主义制度从理论到实践的时期(20 世纪初到二次世界大战)①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人,领导了俄国的三次革命运动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后又巩固了无产阶级政权,调整了经济政策.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但也形成了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②此间,在十月革命和一战的影响下,西方各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德国、匈牙利先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各国共产党广泛建立,成立了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第三国际在组织革命政党和反法西斯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从理沦到实践的阶段,也是资本主义开始向社会主义制度过渡的新时期,苏联成为国际共运的中心4.社会主义重大发展和大分化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 20 世纪 70 年代)①二战后,欧洲、亚洲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峙状态苏联个人崇拜风气盛行,对政治、经济体制产生了广泛影响②60 年代苏联霸权主义日趋加强,社会主义阵营出现了分化,各社会主义国家为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进行了—成效不大的改革。

5. 社会主义制度遭受挫折,中国开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20 世纪 80 年代至今)①80 年代末,苏联和东欧国家发生剧变,当代社会主义运动出现重大挫折,发生了社会主义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型②中国摆脱了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冲破了苏联集权模式的束缚,开始了符合本国国情模式的探索,走上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道路二、民族解放运动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进行民族解放斗争的历史主要包括北美独立战争、拉美独立革命、亚洲革命风暴、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一战后亚非的民族解放运动、30 年代亚非人民反法西斯的斗争、二战后初期亚非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和 20 世纪 60 至 90 年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等民族解放运动贯穿于整个世界近现代史,是其主要线索之一民族解放运动经历了斗争、失败、再斗争到最终胜利的曲折历程,先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独立运动,继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一个洲范围的独立浪潮,直至本世纪 90 年代彻底埋葬殖民主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而活跃于国际政治舞台1.以拉美为中心时期(17 世纪—19 世纪前期)①在 18 世纪中期以前,民族解放运动还是零星分散的、单一的,主要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为维护民族自身利益而进行的一系列反侵略、反殖民斗争,还不是近代意义的民族解放运动。

②从 18 世纪后期到 19 世纪前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殖民掠夺的加强,近代意义上的民族独立运动才开始出现,运动的中心在北美和拉美,突出的有美国独立战争和拉美独立革命这些革命与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相互影响,是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基本取得了独立2.以亚洲革命风暴为代表阶段(19 世纪中期)①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西方资本主义加紧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宗主国对殖民地的侵略主要是假手当地封建者进行的②此时斗争的主要对象是反对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运动仍屑旧式的民族反抗运动,宗教色彩较浓,缺乏新的奋斗目标和纲领,领导者多是农民领袖或封建王公③同时期,东南欧还爆发了一系列民族运动,德意志、意大利的统一也有民族统一的成份这一系列运动成为当时民族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股进步潮流之一3.亚非拉民族运动兴起(19 世纪晚期至 20 世纪初)①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帝国主义完成了对世界的分割,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殖民侵略的形式主要是资本输出殖民地半殖民地产生了民族资产阶级,亚非出现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②其运动性质由旧式民族运动演变为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掌握领导权。

实现这一转变的根本因素就是新的经济成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阶级成分(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非洲主要是反帝性质的民族战争4.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民族解放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 20 年代)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下,亚非爆发了一系列解放运动此时不少国家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或联合或争夺,领导了民族解放运动,民族解放运动成为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此间,成就最大的是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从性质上看,仍属资产阶级民主革命5.以反法西斯为主要内容的民族解放运动(20 世纪 30 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30 年代后,法西斯侵略成为当时世界的主要问题,民族解放运动以反法西斯侵略的形式出现,并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大国的孤立政策,反法西斯力量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暂时受到挫折6.民族解放运动取得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①民族解放运动在二战后持续高涨,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5 年至 50 年代初)亚洲北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并取得胜利,一系列国家独立第二阶段(50 年代中至 60 年代末)民族解放运动在非洲和拉美广泛展开,第三世界崛起,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之一。

第三阶段(70 年代初至今)民族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世界殖民体系崩溃,出现联合反帝反殖反霸局面,开始了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②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体现出如下特征:a,时间长,持续半个世纪,范围广,并且不断向纵深发展b.成果大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全部获得独立,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彻底崩溃,第三世界崛起,有力冲击了两极格局c.一些国家独立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民族解放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两大潮流的进一步汇流d.大多数国家是通过和平方式取得胜利的重点问题辨析]1.正确对待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问题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是世界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之一,应从下面几个方面予以认识:第一,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主义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第二,原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多是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情况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基础相对薄弱第三,社会主义革命比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革命都要彻底,社会主义需要一定的历史过程才能走向成熟第四,资本主义势力多方面的敌视、围剿、遏制和颠覆,对社会主义国家和运动,势必带来严重影响第五,苏联解体和乐欧剧变仅说明了苏联模式的受挫,井非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中国已探索到正确道路。

第六,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的探索并加以完善[教学指导]1.高考导析从 20 世纪 90 年代的高考试题来看,民族解放运动史的地位明显高于国际共运史已有 3 道问答题和1 道材料题单独命题如 1992 年“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问答题;1995 年“30 年代反法西斯民族解放”问答题;1996 年“第三世界落后”材料题;1998 年·拉美独立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比较题从考查内容看,主要涉及手工工场时期,20 世纪 30 年代以及二战后三个时期从考查的角度看,民族解放运动史主要考查某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阶段的特征及其原因(如 1992 年印度题)或考查相同时期不同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特征及原因(如 1998 年美国与拉美比较题)国际共运史在 1993 年“工业革命引起的三股进步潮流”问答题;1995 年“恩格斯修正自己的言论题”中有所涉及,尚未单独命题考查角度主要是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关系角度命题估计本专题在今后高考中所占比例基本保持不变,所以还应给予重视特别是二战后本专题内容在新教材中所占比例很大,并且与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密切相关,更应引起重视2.教学建议复习本专题应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总体线索来把握国际共运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线索,明确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放运动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

因为民族解放运动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不同特征正是由它们决定的因此,复习本专题的内容时,一定要与本国生产力发展水平、阶级结构的变化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相联系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分析、认识当今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历史地、全面地评价社会主义运动从主观、客观方面,分析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的原因,理解社会主义运动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引导学生把握民族解放运动各时期的阶段特征分析、认识民族解放运动对本国历史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对十月革命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地位,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权等疑难问题,可适当补充最新史学研究成果,以开发学生的思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3.疑难问题解析 (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心的转移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与资本主义的发展相关联的,是受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制约的纵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过程,运动中心有四次转移:①在 19 世纪前期,以英国为中心英国爆发了宪章运动,共产主义同盟成立于伦敦,马克思的主要实践活动和理论活动在英国 ②19 世纪中期以法国为中心在法国爆发了六月起义和巴黎公社等 ③巴黎公社失败之后,中心在德国,德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社会民主党。

④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 50 年代,国际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了俄国、苏俄(联)列宁主义诞生、二月革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共产国际成立等2)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问题由于各国历史条件和国情的差异,各国进行无产阶级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也并不一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