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天安番禺节能科技园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是一座生态、创意、科技相融合的生态型科技园园区占地 50 万平米,规划建筑面积80 万平米,集中发展生物科技、新材料和新能源、循环经济、以及设计、动漫为主的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园区分为总部发展中心、创业中心、研发中心、培训中心、服务中心、白领公寓等功能组团,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基地、国家干细胞生物实验室落户于此园区已成为番禺区自主创新和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窗口,也成为促进番禺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主要力量之一天安·广州番禺节能科技园坐落于广州新城市的中心,是广州市和番禺区政府重点支持发展的项目,园区致力于促进创新科技在广州番禺的发展;园区占地 50 万 m2,规划总建筑面积 76 万 m2,总投资50 亿规划中有总部发展中心、创业中心、研发中心、培训中心、服务中心、科技产业带、白领公寓等功能组团以前瞻性的规划,先进的设计,立体的生态空间和智能化的信息网络实现了生态与智能完美结合,科技与人文交相辉映, 缔造了科技园区的国际典范,开启了财智时代生态办公的新境界!园区规划一期项目----------- 天安科技创业中心园区一期工程,是为适应后工业化时代及创新科技领域发展而专门设计的科技产业大厦。
融工业、智能与现代建筑特点设计于一体,配备五部进口优质电梯,依山而建,令建筑与山岭浑然一体,拥有绝佳景观视野,为你的研发办公和商务交往带来全新的体验物业指标总建筑面积 22800 平方米层数 六层停车位 100 个竣工时间: 2004 年 8 月入住企业 36 家二期项目--天安科技创新大厦园区二期工程,由著名的澳洲 DEM 及 ZEX 建筑师事务所规划设计,6 米高的大堂,视野开阔,彰显气派,所有办公区采用 360 度全景采光,自然阳光、鲜氧与清风,办公舒适健康;灵活拆分的框架结构设计,使单元内分割自由,单元之间组合自由;勾划出最丰富的视觉效果,营造出以人为本的商务环境物业指标总建筑面积 53000 平方米层数 10 层停车位 128 个竣工时间: 2005 年 12 月入住企业 110 家三期项目--天安科技产业大厦和天安科技交流中心园区三期组团,由澳洲著名的 ZENX 建筑事务所规划设计建筑本身融工业设计、LOFT 建筑特点于一体,是为科技自主创新而专门构建的企业发展平台其中产业大厦主要是适应企业的研发、调试、轻型生产、检测、科技产品储存和流通职能,以管理、对外交往、形象及产品展示职能为辅。
天安科技交流中心配备多功能国际会议中心,入园企业可享受同声传译、同步演示等高级商务会议服务物业指标(1)科技产业大厦建筑面积 62000 平方米户数 210 家层数 A 幢 10 层 B 幢 12 层停车位 282 个竣工时间: 2006 年 12 月份套数 210 套(2)科技交流中心建筑面积 30836 平方米层数 9 层停车位 33 个竣工时间: 预计 2007 年 3 月份套数 78 套地理位置番禺区引位于中国第三大城市广东省广州市的中南部,总面积 530平方公里,处于北纬 22°45′~23°05′、东经 113°14′~113°34′之间,户籍人口 97.5 万(六普)东面是珠江,与东莞市隔江相望;西及西南以陈村水道和洪奇沥为界,与佛山市南海区、顺德区及中山市相邻;北是广州市荔湾区、海珠区、黄埔区;南面是南沙区区人民政府设在市桥街清河东路相关新闻天安科技园开启产业园区新模式个面积不到 500 亩的民营科技园区,不用 10 年时间功夫,年产值已超过 220 亿,培育“孵化”3 家上市公司,土地产出效益是传统园区25 倍……这就是番禺节能科技园 2011 年 8 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广州期间,充分肯定了番禺节能科技园的做法。
昨天上午,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组织国家、省、市、区媒体到番禺节能科技园深度采访,广泛宣传推广番禺节能科技园节约集约用地的经验做法亩产” 理念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为了有效破解土地供需矛盾难题,近年来,我区从节约集约用地出发,应用“亩产” 理念,不断提高土地的单位产值产业园区是节约集约用地的重点,我区开启产业园区“节地” 新模式,以产业定方向、以项目定土地,建造了多个产业园区,吸引一大批中小企业入驻,这种办法在节约集约用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经过多年打造,番禺节能科技园成为广州市推动产业升级的“硅谷”,也是节约集约用地的典范,此外还有清华科技园等一批走“ 小而精”节地模式的科技园区番禺节能科技园是一片造型现代、小巧精致的楼宇,园区的负责人杨锦链告诉记者,节能科技园建立于 2002 年,园区以“ 绿色、低碳、环保”为主题,实行“研发销售在园内、生产车间放在园外”的开发模式与传统工业园区单一主体建设、单一主体使用的模式不同,该园区针对新兴企业“用地难”、“ 融资难” 的实际困难,以产业为依托,以地产为载体,以代建办公场所为切入点,通过投资建设功能复合的产业社区,吸引了一大批中小企业进驻,实现了土地整体开发与运用。
用地少,产值高,目前,番禺节能科技园区吸引了 700 家(60%为外地及外资企业)节能环保、新能源、信息技术企业进驻,取得科研成果 1500 多项,孵化出中海达、海大集团、新太科技 3 家上市企业2011 年园区产值规模 220 亿元,土地平均亩产值 5500 多万元,利税近 20 亿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去年在园区视察时精辟地指出,“不拼汗水拼智慧,不办工厂办园区,照样会有好效益” 创新发展“三资融合”模式“三资融合” 在提高土地“ 亩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番禺节能科技园创新发展土地资本、金融资本、产业资本“三资融合” 建设模式,打造全省产业转型升级新平台,其优越的科技、融资、生产、管理平台,吸引了众多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广阔的中小企业争相进驻园区和引进来的企业通过风险投资捆绑发展,成为命运共同体,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科技园以最小的资源达到最大的效益,其先进的管理体制和市场运作模式,以及扶持中小型民营企业走科技路线等经验都值推广众多媒体的记者在采访活动中纷纷表示番禺节能科技园运用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集聚发展“两头在园区、中间在外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部经济,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园区以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特点而修建研发用房,构建良好的公共服务体系,在技术服务、金融服务和政务服务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有效促进土地资本和产业资本的有机融合,推动园区内中小微企业快速发展 同时,园区引进了商业银行、风险投资、创业投资、融资担保等金融机构,缓解园区内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最大限度满足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风险创投资金需求,从而实现企业、银行、担保机构多方共赢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通过设立在园区内的广东省科技企业上市培育基地、广东华南科技资本研究院、广州科信创投、番禺区上市办、科技金融促进会等服务机构,构建企业上市服务“绿色通道” ,推动“三资融合”园区设立了省部院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等 10 大技术服务机构,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牵线搭桥,从而加快推动园区设立48 个企业研发中心,4 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大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今后“以亩论英雄”番禺节能科技园节约集约用地模式,只是其中一个成功例子近年来,广州通过节约集约形成“倒逼”机制,牵住了城市发展转型升级的牛鼻子,走出了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节地之路” 节约集约”已成为引领科学发展的“ 指挥棒” 和“风向标”。
土地是城市发展的命根子过去靠牺牲土地换发展的传统模式难以为继如何通过节约集约用地破解保资源、保发展"两难"问题,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土地行政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大挑战,广州土地家底不富裕,资源禀赋不足,决定了我们必须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市国土房管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作为一个人地矛盾非常突出的特大城市,广州未来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市第十次党代会的精神,不拼土地、不拼资源,采取有效、有力措施,走出一条节约用地、集约发展、精明增长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如何推广“亩产” 理念?该负责人指出,过去,我们的土地管理是“大家用、一家管” ,形不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也形不成转型升级工作合力现在,通过推进节约集约工作,全市各级各部门建立起土地管理“大家用、大家管”共同责任制,今后要不断形成“以亩产论英雄”“以节约促发展” 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