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人生的困境形容陷入无法摆脱的困境 摘要:人生存在的价值,常常是由公众给出的,而这种公众性的价值观正确与否,制约着我们每一个接受了它的人的一生长此以往,我们像生活在一个硕大无朋的集体谎言中而不自知《围城》中的存在主义思想,在某种意义上,是打破谎言的利器,因而想要摆脱“围城”般的人生困境,我们应当向存在主义问路 关键字:围城困境否定存在主义摆脱 《围城》作为一部为广大读者所认可的长篇小说,其外在表现的语言功力和内在的主题思想,都具备跨时代的意义钱钟书先生在书中所表现出的对人生、历史、社会的深度思考以及其写作《围城》这一行为本身,对于我们了解自身所处的困境,以及摆脱这种多数人未曾深入思考的困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围城之“围” 小说的展开,以主人公方鸿渐的爱情、婚姻为主线,流亡生活为辅线,穿插游学居家生活的种种,一步步的阐明了“围城”到底是什么 在文中,作者曾写过“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和“被围困的城堡fortresseassig,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1]这两句话是对围城意向的直接描述,也是对鸿渐生活中所处困境的点明,即爱情与婚姻的困境。
而这之外,上海被日军包围成为一座孤城后,鸿渐前往三闾大学授课,也只是由一个现实的“围城”陷入另一个由人际关系构成的“围城”此外,还有生活中无法摆脱的不如意,求职路上坎坷多磨的处境,一个个困境构成了相貌迥异的“围城”而鸿渐在面对这样的围城时,又是重复着走进走出的多次循环,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逃出在围城中循环往复这样一个怪诞的环形 “围城”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当然远不止这些,它在更深的层面隐含了作者对人生、历史、社会的深度思考,解志熙先生曾说“钱钟书在《围城》中继续和发展了他此前在散文和短篇小说中批判现代文明的弊端、揭露现代人生的危机这一主题[2]而对于同一问题陆文虎先生则认为《围城》所描绘的是“人类理想主义和幻想破灭的永恒循环”和“西方存在主义所谓的‘众里身单’”[3]《围城》的主题,除去展现出的批判性,其“围”之所在,同样直接指向了那些需要被批判、被否定的事物 主人公鸿渐在经历了生活中的种种挫折并深入思考之后,发现爱情婚姻、人际关系、家庭琐事等诸多事物并非如想象的那么美妙,自己的处事方式,也并非如心中所期望的一帆风顺所以在心中会不由自主的产生一种否定感,否定给自己造成伤害的外部的一些事物,否定自己的性格甚至希望,同时,这种否定也蔓延到了对自己存在价值的思考上。
处于被否定的事物中间而无法寻找到值得肯定的东西,一切事物(包括方鸿渐自身),都被自己所否定,因而事物的意义显得不再那么重要,甚至在这种否定中被消解,信念也好,追求也罢,都因为一种自我否定的缘由而分崩离析,不复长存而正是这种否定的因素,使“围城”的意义真正明晰起来,“围城”所描绘的是一切为主体所否定而又不得不面对的的事物,这些被否定体纠结成形,转变为困厄、束缚人心灵的一座座“围城” 二、《围城》中存在主义的光芒 因为无法超越,所以方鸿渐会深刻的体悟到“拥挤里的孤寂,热闹里的凄凉,使他像许多住在这孤岛上的人,心灵也仿佛一个无凑畔的孤岛”[4]而这番对自身处境的体悟同样折射出了存在主义的光芒,展现了《围城》在哲学层面与存在主义的契合 按解志熙先生的说法“《围城》毕竟只是一部富于哲学意味的小说而非哲学论著,其存在主义哲学‘义谛’恰如‘水中之盐味’(钱钟书语),已完全融化在了艺术的形象世界中了[5]对这句话的理解,应当结合钱钟书先生的生平经历及其思想来看待,钱先生作为一位学贯中西、博通今古的大家,对存在主义是很熟悉的同时,他也对存在主义哲学的发展及其探讨的问题相当关心这种关心,自然会推动作者将自己的深入思考投射到《围城》这一优秀长篇著作中。
《围城》中所展现的是对方鸿渐人生的深度思考,而其折射的,则是对整个人类世界的关注通过描写方鸿渐陷入困境时的意识流变,暗示了我们每一个人身处困境而不自知的尴尬境遇存在主义的一个主要观点是,世界本是荒诞的、盲目的,是由无意义的事物和许多的偶然性结合而成的鸿渐在对周围的被否定的事物中庸碌无为、蹉跎不前,恰是因为厌恶了被否定事物给自己造成的荒诞的、无意义的感觉每一个人的人生遭遇,都会有许许多多的困境出现,一如围城,究其本质,也是被我们所否定、排斥的事物的纠结在这种纠结里,我们极容易蹉跎不前,极容易延宕萎靡,甚至丧失对自身的肯定 对自身存在意义的否定,是在《围城》中最值得注意的问题,鸿渐会认为生活中充满了荒诞与虚无,会对赵辛楣说出“……我还记得那一次褚慎明还是苏小姐讲的什么‘围城’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譬如我当初很希望到三闾大学去,所以接了聘书,近来越想越乏味,这时候自恨没有勇气原船退回上海[6]也是因为他体会到了事事荒诞、事事无意义的缘故 按照存在主义的思想来说,人类的存在在起初是并无意义的意义的出现不过是人们为自己的生存状况进行的解释,因为要生存,因为生存本身需要一个支撑其延续的理由,所以人们给生存赋予了各种各样的意义。
一些意义,为不同的人所共同接受,于是这种共有的意义便成了群体的思想而一旦群体的思想发展成型,它会很快成为一座思维的城堡,这座城堡,需要卫道者,却严厉抵斥反叛者正如三闾大学中的一个个小派系的成形,是因为他们共有的价值观念支配,因而方鸿渐这个游离于派系外的“异教徒”会一再受挫 一个自由的人,如果坚持对自我存在进行意义界定,如果成为游离于大众观点之外的人,其未来遭遇的被否定,将会空前强烈但同时,这样的人也彰显出自身对外在的否定与反叛成为这样的人,我们才可能从意识的束缚中冲脱出,才可能从围城的困厄中超越出这是我们冲出重围的最佳选择,也是存在主义者对我们存在的认真思考 《围城》的作者以其形象化的艺术创作,建构了存在主义哲学的思想框架,展示了存在主义者的思考,展示了存在主义的光芒 三、突破重围 站在作者的角度而言,他们以创作对人生的意义进行独立的诠释,这种诠释和写作行为本身,即代表了作者已经成功的了解了自己的处境本身并勇敢的对其进行揭露,以期唤醒更多未作出行动的人,号召他们努力走出为他人所构建的定义中这种揭露需要道义感,更需要勇气来面对指责 每一位读者,每一位仍处于由被否定的事物构成的“围城”中的人,则需以自身的努力去为自己定义存在的意义。
勇敢的反叛,勇敢的否定那些自己认为值得否定的价值观念,但这种否定之后,我们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为自己定义新的价值,否则,只会陷入被否定物的包围之中无法自拔 重新定义价值、意义的行动自身是需要果决完成的逃离由周遭被否定的事物所构筑的束缚,需要能够认真思考自身的处境,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生存状况需要重新定义并努力为这种认识行动,延宕的行动只会使否定延伸到自己,产生对自己的怀疑、产生对行动意义的漠视正如哈姆雷特的复仇,正如“局外人”莫尔索的无动于衷,都是在这种可怕的延宕衷下,丧失了自己的清醒认识只有坚决的行动之后,我们才能看到胜利的曙光 行动之后,我们仍不能过早的庆幸,指责与反对会随时出现,一旦警惕性放松,这些非难会将我们再次拖入别人为我们定义的世界中,因为孤独的可怕感会干扰我们的警惕,因为指责与非难会让我们不知所措并怀疑自身三人成虎并非只是一句成语而已,对人类心理的总结与概括,才是这四个字的价值所在避免盲从的同时,也要经得起批评与非议我们应当警惕、应当清醒,只有这样,才不会让心灵再次陷入困厄 正如里厄医生对鼠疫事件的反思那样“鼠疫杆菌永远不死不灭,它能沉睡在家具和衣服中历时几十年,它能在房间、地窖、皮箱、手帕和废纸堆中耐心地潜伏守候,也许有朝一日,人们又遭厄运,或是再来上一次教训,瘟神会再度发动它的鼠群,驱使它们选中某一座幸福的城市作为它们的葬身之地。
[8] 当我们身陷于被攻击的处境中时,当我们开始因为孤独而动摇时,想想这份深沉的反思,想想曾经做出的努力,我们的警惕,也应当长久 (参考文献): [1]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版:第89页. [2]解志熙.生的执着―存在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2022年版:第203页. [3]陆文虎.围城内外―钱钟书的文学世界[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22年版:第237、239页. [4]钱钟书.围城[M]:第302页. [5]解志熙.生的执着―存在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M]:第210页. [6]钱钟书.围城[M]:第131页. [7](法)加缪著.顾方济,徐志仁译.鼠疫[M].江苏:江苏译林出版社,2022年版:第260页.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