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临床心理学(教材电子版)

宝路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40.32KB
约30页
文档ID:21175342
临床心理学(教材电子版)_第1页
1/30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临床心理评估与心理测验•第三章 应激与应激障碍•第四章 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第五章 智力障碍•第六章 人格障碍•第七章 神经症、癔症、抑郁症•第八章 行为障碍•第九章 心身疾病•第十章 临床常见的病人心理问题•第十一章 心理咨询•第十二章 临床心理咨询•第十三章 危机干预第一章 概 论临床心理学的定义、性质及研究目的 临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 临床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第一节 临床心理学的研究目的•一、 临床心理学的定义•1935 年,美国心理学协会(APA ) 临床心理学分会给临床心理学下了一个定义: 临床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通过心理测评、分析、观察等方法,对个体的能力和行为特征进行理解,并通过对个体的身心诊断、生活史了解以及对个体生活状况的观察、分析,以对个体的心理适应问题进行咨询和治疗•1991 年,美国心理学协会又提出一个新的定义:临床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和程序来了解、预测和缓解智力、情绪、生理、心理、社会和行为上的障碍、适应不良等,以及从事相关的研究、教学和心理服务•20 世纪 60 年代,日本心理学会(JPA )和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家下的定义:•临床心理学是综合心理学和其他各种学科的知识和技术,通过对特殊的个体(心理不适应的人或心理障碍患者)在生活中遇到的障碍、苦恼的本质的理解,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解决的一门学问。

•因此,他们把临床心理学的实践活动称为“ 心理学的临床应用”•1988 年,日本学者 田中富士夫 下的定义:•临床心理学概括地说是对心理不健康或有行为问题的来访者进行心理援助,将他们的精神和人格向健康方向引导,这种引导需要运用心理学和各种相关的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综上所述,临床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起源于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它整合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心理适应为中心,并以心理援助为特征;通过缓解适应不良,提高能力水平和缓解情绪不安,以促进人类的社会适应、心理调节和个体发展•① 临床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②以心理测评和诊断、心理咨询和治疗为中心③以心理适应不良或心理障碍的援助为目标,以达到帮助适应困难的个体调整心态,矫正不良行为,提高个体生活满意度•二、临床心理学的性质: 发展性 教育性 社会性 •发展性——始终强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以往:注重心理诊疗,服务对象主要是心理异常者,此种心理治疗具有浓厚的精神医学色彩•后来;心理援助(assistance) ,危机介入(intervention) ,引导(guide)或促进(improvement)等概念引入,反映临床心理学的发展特点。

•20 世纪 40 年代前的临床心理学主要以心理测评活动为主,是对个人的适应问题进行指导(direction) 、助言(suggesstion) 、和劝告(recommendation)式的咨询•现代的临床心理学能够为人们的精神健康和身心发展起到建设性的教育、援助作用•教育性—— 社会性——•临床(clinical)起源于希腊语 klinikos, “医生在患者的病床边进行医学的照料”•今天, “临床”不仅仅是“床边医学诊疗”的概念了不仅限于医疗临床了•“家庭心理临床” “教育临床” “地域临床”•三、临床心理学的目的: 运用心理学的技术、知识、成果,以及与心理学相关的科学理论对有心理适应问题的人进行援助、咨询和治疗—— 最终使人们的心理恢复健康的状态 •四、临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以有心理问题的个体为主涵盖了人的整个一生——包 括•婴幼儿:自闭症;阿斯贝鲁症候群(天才白痴症候群) ;微细脑损伤等•学龄期儿童:弱智,学习困难,多动症,感觉统合失调问题等•青少年期:青春期危机症候群,考试焦虑,同一性丧失,神经症或精神病等•成人期:职业压力,结婚不适,酒精中毒,性异常等,•老年人:心理保健,身心功能衰退,自杀等。

•五、临床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健康心理学、人生各时期心理问题的评估、干预及预防,以及社区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重点:心理测验的编制与应用、心理障碍的评估与诊断,以及心理治疗与干预•目前,国际上临床心理学家的研究活动与关心的课题有了很大的变化——•① 研究重心从幼儿、儿童的不适应和发展障碍转向成人的不适应和精神障碍•② 从单纯重视对智力缺陷的心理测评转向更加重视对人格异常或不适应的心理测评,并开发出各种临床测评量表•③ 从对心理异常、精神障碍的分类、诊断为主的临床活动,转向实际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及临床案例的分析研究•六、临床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建立过程:理论与实践•理论过程:第一阶段:心理学先驱霍尔、卡特尔、威特曼学成归来回到美国•霍尔¡ª¡ª1883 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建立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兴趣是对儿童心理的研究•卡特尔¡ª¡ª 是霍尔的学生,1883 年师从冯特,是获得德国心理学博士学位的第一位美国人1890 年首先提出了¡°心理测验¡±这一术语并制定出第一套标准化到了的测验方法•比纳和西蒙¡ª¡ª1905 年应法国教育部的要求,编制了世界上第一套测定智力的测验量表。

•推孟¡ª¡ª1916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讲比纳-西蒙量表修订成斯坦福- 比纳量表,第一次使用智商(IQ)概念,即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的比率•皮尔斯¡ª¡ª20 世纪初, 《一颗失而复得的心》 ,此后,美国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心理卫生活动•威特曼——1896 年,临床心理学先驱在美国宾夕西法尼亚州立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诊所初步确立了临床心理学的两大方法:诊断与治疗•1907 年——第一本临床心理学杂志《临床心理》问世•1908 年——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开始招收临床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第二阶段:二战期间 第三阶段:二战之后的蓬勃发展•实践过程:1、心理与心理援助 2、心理测评和心理诊断 3、心理顾问指导活动 4、心理学的社会实践活动•5、心理学的调查研究活动 •七、临床心理学发展应注意的问题:1、临床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科学 2、临床心理学是一门人际关系的学问•3、临床心理学技术性很强第二章 临床心理评估与心理测验•一、心理评估(psychological assessment)1、概念:是采用定性或定量的心理学方法和技术,对个体的心理健康、职业资格、社会适应能力等行为特性进行整体评价的过程。

•2、作用:①心理诊断的主要手段②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重要依据③心理护理的重要依据④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⑤精神疾病诊断的参考依据⑥临床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3、常用方法: ①调查法②观察法 ③会谈法④作品分析法⑤测验法•4、基本程序: ①明确心理评估的目的 ②了解被评估者的主要问题③了解被评估者的关键事件④做出评估结论•5、对评估者的要求: ①具备丰富、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②具备敏捷的观察能力 ③具备自我认识能力 ④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二、心理测验(psychological testing)•定义:是指对行为样本进行客观和标准化的测量即通过观察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样本,对行为活动和心理特征,依据特定的原则进行推论和数量化分析,或根据一定的心理学法则给人的行为分派数字•心理测验是临床心理评估的主要方法之一•行为样本: 是指在对某一心理特征进行测验时仅选择那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一组行为,该组行为是从全体行为中经过筛选,并精心设计出来的,而不是所有的相关行为•测验的标准化 :是指测验的编制、实施的条件和程序、计分方法和对分数解释的一致性,目的是保证被试者之间测验结果可以进行比较,减少无关因素的影响,使测验结果准确和客观。

包括由专业人员编制测验条目;测验实施的条件和程序统一(测验时间相同,测验环境相同、测验主试相同,有标准统一的指导语 )测验计分方法一致;测验结果解释统一;具备有代表性的常模•心理评估 与 心理测验 的区别:心理评估指采用定性或定量方法对整体心理活动进行评价的过程心理测验则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通常采用有严格标准化和信效度较好的测量工具•2、常模和标准分(1)常模(norm)———指常模分数构成的分布,是解释心理测验的基础•1)常模分数— —是依据常模样本(团体)的测验结果,由原始分数按一定规律转换出来的有参照点和等值单位的一种分数形式(标准分数) 2)常模团体 ——是指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3) 常模三种形式:发展常模,百分位常模和 标准分数常模 ⅳ标准分数常模——也称参照常模,是通过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在该测验中实际地操作而建立的•标准化的形式有很多,其共同点都是基于统计学的正态分布理论(Z 分数)衍化而来•(2)Z 分数及其转化形式:1)z 分数-----是正态分布的一种表达方式,其数学性质是平均数为 0,标准差为 1.z 分数是一种等距量表,可以进行四则运算通过 z 分数,原始分数转换为标准分是线性转换。

Z 分数的基本数学公式为:• X-M•Z=————• SD 2)T 分数——是指以 50 为中值,以 10 为标准差的一种 Z 分数换算方式T 分数使用非常广泛,通常用在人格测验上,如 MMPI、EPQ 和主题统觉测验T=50+10*Z•ⅲ离差智商:是指以 100 为中值,以 15 为标准差的 z 分数换算主要用于韦氏智力量表的标准分换算上 IQ=100+15*Z•3、信度:定义——又称为可靠性,是对测量一致性程度的估计,即在不同时刻使用同一测验,或使用两项等值测验,或在其他测验条件下对同样的人实施两次(或部分)测验所获得分数的一致性•种类:重测信度(稳定系数) 、复本信度(等值系数) 、内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和科隆巴赫) 、评分者信度•4、效度:定义——又称为有效性,用于检验所编制的测验测量了什么;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测验的编制目的•种类: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准则关联效度) 三、心理测验的临床应用:(一) 、选择恰当的测验工具(二) 、正确分析测验结果:1、熟悉和运用各种分析测验结果的方法 2、综合分析心理测验结果 3、动态看待心理测验结果 4、清楚影响测验实施和计分的因素(1) 、测验者与受测者之间的协调关系(2) 、测验者对受测者操作水平的期望(3) 、测验焦虑(4) 、测验者对受测者的态度•(三) 、临床心理测验的功能:1、心理和精神障碍的辅助诊断 2、人群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3、探讨心理-社会应激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4、评估心理治疗方法和心理护理的效果 5、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素材第二节 智力测验 一、智力测验概述 二、比纳量表 三、韦氏智力量表 四、瑞文测验三、智力测验概述:(一)什么是智力测验 (二)智力年龄、比率智商和离差智商 (三)正确认识 IQ(一)什么是智力测验:智力测验(intelligence test)—就是对表现个体智力水平的行为样组进行测量,给个体的智力行为一个确定的数值。

属于心理测验的一种,其目的在于测量个体智力水平的高低 智力游戏、动脑筋联系、智力娱乐(二)智力年龄、比率智商和离差智商:1、智力年龄(mental age,MA)智力年龄简称智龄,就是指智力达到某一年龄水平 是比纳于 1908 年在比纳 -西蒙质量表中提出的用于表示智力测验结果的一个概念例如:一个 6 岁儿童,通过了全部 6 岁组测题,4 道 7 岁组测题,3 道 8 岁组测题和 2 道 9 岁组测题,其智龄计算为:智龄=6 岁+4*2 给月+3*2个月+2*2 个月=6 岁+18 个月=7 岁 6 个月2、比率智商(ratio intelligence quotient,RIQ)是智力年龄与实足年龄的比率,表示一个儿童在智力发展上同其他儿童相比时的相对。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