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街头·故事汇 历史在路口相遇 茂名南路原名迈尔西爱路〔Route Cardinal Mercier〕,南北走向,长1275米1919年,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此路,以比利时主教名命名1943年,汪伪政府接收上海法租界,改名桂林路1946年改名茂名南路 而长乐路的历史更为悠久最早建成的一段是位于杜美路〔Route Doumer,今东湖路〕和蔼钟路〔今常熟路〕之间的局部,1902年由上海法租界公董局越界修筑,当时是杜美路的一局部1914年,上海法租界向西大规模拓展后被划入界内同年,法租界公董局修筑圣母院路〔Route des Soeurs,今瑞金一路〕至迈尔西爱路段,以法国律师名命名为蒲石路〔Rue Bourgeat〕,以后向两端延长,东端通至萨坡赛路〔Rue Chapsal, 今淡水路〕,西端与杜美路、善钟路相接1943年,又从善钟路接着向西修筑至麦琪路〔Route Alfread Magy ,今乌鲁木齐中路〕,新修路段称为刘家弄同年,汪伪政府接收法租界,将蒲石路全路连同刘家弄一并改名为长乐路 这两条路以及周边在上个世纪20年头及30年头逐步形成了以高档住宅、文化、商旅为特色的建筑群落,因此本文提及的4幢建筑的诞生也是水到渠成之事。
东南角:浓郁英伦风的华懋公寓 路口东南角的锦江饭店北楼,原名华懋公寓〔Cathay Mansions〕, 投资者是新沙逊洋行旗下的华懋地产公司1926年,沙逊洋行组建华懋地产公司,于其次年在这里先建两幢平凡公寓1925年再投资330万元建13层的华懋公寓,俗称“十三层楼”,也就是此时此刻的锦江饭店北楼 华懋公寓1925年开工,1929年建成,在当时与海关大楼、华懋饭店〔今和平饭店北楼〕都是上海滩最高的超过50米的建筑该楼由英国建筑师设计,华商王荪记营造厂承建公寓地下一层,地上13层,建筑面积为21202平方米,钢筋混凝土框架构造,是上海第一幢超过10层的公寓建筑原公寓入口在北立面中心,后来改在南立面中心,并加建门廊,拾阶而上可达二楼大厅整个建筑外貌为英国传统建筑风格,外立面处理采纳装饰艺术派手法 华懋公寓早先是英国旅客居住,抗战成功后杜月笙从重庆回到上海,曾长期租住在华懋公寓,直到1949年5月1日迁居香港华懋公寓更名锦江饭店要从创办人董竹君说起董竹君是一位传奇式的女性, 1900年诞生在上海洋泾浜〔今延安东路〕边一个贫寒家庭,少年时曾在青楼卖唱成年后嫁给革命党人夏之时,随夫返回夏的家乡四川,后又辗转回到上海。
由于她在四川生活过一段年月,对川菜很有心得1935年3月她在华格镍路〔今宁海西路〕31号开了家川菜馆,生意兴隆,达官贵人常来光临同时她与共产党在上海的地下组织也有联系,与电影界、戏剧界、文化界进步人士也多有交往新中国成立初,市政府要物色一个场所作为高规格接待之用,并由牢靠的人来主持长期从事敌后工作的副市长潘汉年、市公安局长扬帆力荐董竹君,地点选在华懋公寓1951年,董竹君将锦江川菜馆迁入华懋公寓,改华懋公寓名为“锦江饭店”,董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锦江饭店开业后,曾接待过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20世纪50年头来沪访问的各国元首、政府首脑都被支配在这里下榻改革开放后,内部国宾馆也向社会开放了 西南角:古典与摩登完备结合的花园饭店 11019年10月,在锦江饭店北楼西侧,也就是茂名南路长乐路路口的西南角,一幢高123.61米、34层的高雅建筑正式竣工,这就是由日本野村证券株式会社投资1.28亿美元,和锦江〔集团〕联营公司合作建立的五星级宾馆——花园饭店11010年3月开业,由日资经营管理称其为“花园”,实至名归饭店占地3.7万平方米,花园绿地达2.8万平方米,占四分之三,况且紧挨着繁华的淮海路,尤犯难得,在上海高星级宾馆中堪称奢侈。
而花园饭店旧址拥有的荣耀更是非比寻常花园饭店的裙楼,那栋巴洛克式风格的法国宫殿式的老房子,曾是在沪法国侨民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会员制俱乐部——法国总会,与外滩英侨的上海总会和福州路的美国花旗总会并称“上海三大总会” 新建的法国总会于1926年竣工,建成后的总会建筑面积为6000平方米,楼高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构造,平面呈“凹”字形,坐北朝南总会的室外面积约两万平方米,除大草坪之外,还辟有20个网球场以及其他球场《上海——冒险家的乐园》一书中以略带夸大的笔调写下这么一段话:“法国总会的一切都很意识化,从建筑,从装饰,并且门内的空气与门外完全不同,金碧辉煌的大厅包袱着一团氤氲之气灯光照耀在一缕缕的烟气上,幻为奇彩,真比锦霞还要好看一切的人,无论是老的还是少的、男的还是女的,都在鲸饮,在狼吞,在畅谈,在哄笑人间假使有天堂的话,这里也许就是了法国总会以董事会为组织形式,始终由法国人掌权它的效劳对象是英、法等国的侨民,不对中国人开放 法国总会抗战期间被日军征用,抗战成功后成为美国驻华海军俱乐部1949年后,市政府正式接收,初由上海市体育运动总会运用,作为市体育场外场1953年改为市政协文化俱乐部,是各界精英雅聚之所,特色的竹篱笆也改成高高的围墙。
1960年7月划归锦江饭店,故名锦江俱乐部,又因其位于茂名南路58号,俗称“58号俱乐部”1979年12月,在俱乐部旁建立3幢办公楼,为外商设立驻沪办事机构专用11014年,日本野村证券株式会社投资建立高级宾馆,建筑专家对老房子“诊断”时发觉地梁断裂,钢筋袒露,沉降和倾斜已很紧要,遂建议投资者推倒重来,中方没有同意,双方最终确定请华东建筑设计院上马,以保存老房子为前提,对老房子进展加固和修复,对原有的局部内装饰做某些调整最终,老房子被改造为饭店裙房的一局部,古典和摩登就这样完备地结合在一起了 东北角:兰心戏院,申城话剧之始 再来看路口的东北角,有一座幽雅新颖的洋楼,门牌茂名南路57号,它就是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兰心戏院 “兰心”为英文Lyceum的音译,意即学园或文艺团体,这一说,要追溯到上海开埠的时代当时,上海滩外侨人数稀有,但是却不乏戏剧爱好者1866年,爱美剧社在浪子剧社和英雄剧社的根底上成立,因成员多为英国侨民,所以也被称为大英剧社翌年,爱美剧社集资在诺门路、上圆明园路〔今香港路圆明园路〕建一座木构造的简陋剧场,命名为兰心大戏院,而这座剧场也是中国大陆第一座西式剧场。
1871年,木质剧场毁于一场大火1874年,上海公共租界纳税人会议再次发起集资,为爱美剧社在原址用耐火砖重建剧场1902年,萧伯纳的闻名剧作《魔鬼的门徒》在兰心上演,这也是萧伯纳的剧作在华的首次演出 1930年,爱美剧社在迈尔西爱路现址找了块地,筹建新剧院剧院由哈沙德洋行托付英国设计师戴维思和布洛克设计,1931年竣工建筑为3层钢筋混凝土构造,外貌仿美国近代建筑风格,但整体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府邸式风貌 兰心剧院1931年2月开业,由兰心董事、英国驻沪领事白利南主持典礼因话剧的演出不多,12月起先兼营电影首场放映的是美国派拉蒙公司出品的电影《女儿经》但兰心主要还是以话剧及歌舞剧为主,曾上演《雷雨》《日出》《文天祥》等剧1941年太平洋斗争爆发后,兰心为日军查封,交汪伪中华电影公司管理抗战成功后,1945年10月10日,阔别舞台10年、蓄须明志的梅兰芳,借兰心戏院首次演出《刺虎》1949年后,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上海青年话剧团屡次在兰心演出1953年兰心改名上海艺术剧场,为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和青年话剧团的专用演出场所11011年,复原兰心剧院名兰心屡次接待国际歌舞团体演出,是款待外宾及国家领导人观看演出的主要场所。
兰心至今仍是上海重要的文化品牌之一 西北角:80年前的豪车“4S店” 最终,让我们回到路口的西北角,这里有一排低调的3层红砖楼房,此时此刻是锦江迪生商厦,而它曾经作为上海最早的专业汽车销售商行,这段历史却鲜为人知 汽车工业化生产始于19世纪末的欧洲和美国,仅仅数年后的1901年,就有一位叫李恩时〔Leinz〕的匈牙利人经香港把两辆汽车运抵上海不久之后,专业汽车销售和修理商行就应运而生1911年,据公共租界工部局发出的汽车执照统计,上海有汽车217辆 利喴洋行是法国的珠宝首饰钟表行,总部在巴黎,1890年在上海开设分号1903年又在上海创办“利喴车行”〔Auto Palace〕,代理菲亚特等汽车的销售业务大约1915年前后,该车行被英国机械工程师雷登接办,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是上海销售业绩最好的汽车代理商,早期行址在霞飞路〔淮海中路〕362号,后来迁到迈尔西爱路101号,也就是茂名南路101号,这是一幢3层仓库式建筑,由新金记康号营造厂建立,其店内回旋而上的室内车道为当时沪上所罕见除局部用于办公室或汽车修理厂外,大多是“样子间”,陈设该公司代理销售的各式汽车,主要是美系的“奥斯汀”“雪佛兰”等。
1941年太平洋斗争爆发后被日伪强占,抗战成功后复原,不久,华商扬子建业股份有限公司以130万美元收购其95%的股权,孔令侃成了车行的实际全部人,1949年后关闭此时此刻该楼也属锦江集团旗下,成为专售奢侈品的迪生商厦 时间荏苒,近一个世纪之后的今日,兰心戏院、华懋公寓、法国总会和利喴洋行或是旧貌新颜或是洗心革面,但它们仍旧是具有情调和高品位的建筑,它们交相辉映,形成一处具有独特气质的文化历史风貌区 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