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西师版学校数学六年级(下)教材分析第一部分 全册教学内容的支配1、教学内容一览表:领域 单 元 小 节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一、百分数( 13 课小数的互化、 解决问题、整理与数与代时)复习数三、正比例和反比例比例、正比例、反比例、整理与(11 课时)复习空间与二、圆柱和圆锥圆柱、圆锥、整理与复习图形(9 课时)统计与概率四、统计( 4 课时)扇形统计图、综合统计活动五、总复习( 25 课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实践与时)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综合应有奖购书活动中的数学问题、用综合应用( 3 课时)设计“六一”庆祝方案、王老师买新居2、教学目标: 全册的教学目标见教学参考书 9— 10 页;单元教学目标见教学参考书各单元前面的介绍; 在这里不再一一提示, 但是各位老师要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精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学才能不偏离方;其次部分 各单元教学内容说明及教学建议第一单元:百分数( 13 课时)(一)教材说明本单元包括单元主题图,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解决 问题及整理与复习等内容,同时在本单元的后面仍支配了一个“综合应用”;在 编写上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把学习百分数同解决问题紧密联系起来, 留意利用生 第 1 页,共 21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活体会激发同学的探究欲望; 二是利用生活体会激发同学的探究欲望; 三是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出学习新知的需要;(二)各小节内容的教学建议教学单元主题图时, 可先让同学观看, 然后提问: 你发觉了什么?引导同学发觉主题图中的每条信息都是用百分数出现的; 同学可能不会读出这些数, 这没有关系,可连续启示同学回忆在哪些地方见过这样的数, 激发同学对百分数的爱好;也可以课前布置同学收集含有百分数的相关信息在课堂上进行沟通和展现; 可以课前让同学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并在课堂上沟通;1、百分数的意义( 2 课时)第 2 页上的内容主要是结合生活让同学初步感受百分数;教学时重点要引导同学先观看服装吊牌上各种成分所占的百分数, 摸索 36%是什么意思; 留意对话框中【36%,25.6%,21%,17.4%,100% 都是百分数, “%”是百分号;】这里介绍了百分号, 老师留意教给同学百分号的写法; 仍要留意教科书以服装吊 牌上出现的百分数为素材,介绍百分数的读法;例 1 是结合情境懂得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时留意表达部分与部分比, 部分与总体比;突出百分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这一本质属性; 在此基础上,教科书归纳了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时可放手让同学自己解决, 老师只需稍加点拨、引导;这里留意引导同学领悟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并不表示一个详细的数量,后面不行能带单位,尽管教材上没提,老师们要引导;例 2:一是帮忙同学进一步懂得百分数的意义;二是留意迁移,全面懂得百分率的意义;教学时,可先就 “出勤率 ”的含义组织同学进行争论后,老师再作必要的引导, 让同学明白 “出勤率是指实到人数与应到人数的百分比 ”,然后就可放手让同学自行运算;运算后勉励同学争论沟通发觉;留意“议一议”:老师在同学“议”的基础上,准时归纳总结出合格率、成活率、出油率等意义和运算方法;练习一的第 1,2 题中关于百分数意义的表达, 只要求同学能利用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来进行表达就可以了;如第 1 题中同学能说出“ 8.1%表示菠菜中胡萝卜素的含量是菠菜总量的 8.1%”就可以了;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2 课时)教学时留意让同学产生互化的需要; 引导同学在体验的基础上概括出互化的方法;本节教材比较简洁,这里只是提一下: 第 2 页,共 21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第 7 页例 1 上面的预备题,主要是引出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例 1 主要教学百分数化成分数和小数; 方法在“议一议” 下面的对话框中有主要提示;例 2 是教学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此方法就只有“议一议”,没有提示,给同学自主归纳留下空间,老师要在同学“议”的基础上准时总结归纳;教学时留意,教材介绍了关于除“不尽的”的处理方法,要告知同学以后遇到类似情形就如此处理;尽管简洁, 老师们要留意: 同学通过学习必需娴熟把握百分数、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扫除障碍;练习二的第 1,4,6 题,都是为了沟通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而设计的,第 7 题,一方面巩固了前面学习的常见百分率的运算;另一方面,在运算过程中又会遇到分数、 小数化成百分数的问题, 所以它又能巩固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3、解决问题( 7 课时)本教学内容可以分成三组:第一组例题 1 和例题 2 与传统教科书中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基本相同;例 1 是依据百分数的意义解决增加或削减了百分之几的问题;教学时要留意引导同学依据百分数的意义列出算式;关键是找标准量;例 2 是解决比一个数多 (或少) 百分之几的问题; 教学时要留意引导同学一是要留意把分数问题和百分数的意义结合起来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是可以结合线段图帮忙分析问题;第 13 页的课堂活动的题型很典型,引导同学解决后发觉一些规律;练习三习题新选素材广泛, 尽量出现真实大事; 如第 3 题反映了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情形; 第 4 题反映了我国鱼类情形; 第 6 题反映了火车提速问题等,这些都能让同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第 15 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练习,到时此题并不难,估量多数同学能解决;其次组: 例 3 是一个利用方程来解决的问题;例 3 是较复杂的百分数问题, 应重点引导同学用方程解决, 留意表达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准时补充知道两数的情形下的练习题; 第 3 页,共 21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练习四除第 2,3,4 题是协作例 3 编写的, 其余各题都需要同学依据已有的分数百分数学问来解决,如第 5 题,一方面同学要看懂表格,同时,仍要选取表中的对应信息来解决问题;第三组: 例 4、例 5 分别是纳税和利息的运算,这些内容都是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详细应用,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例 4 是解决与纳税有关的问题,本问题的综合性较强;教学中,一是要留意渗透纳税常识, 培育纳税意识; 二是要留意解决问题思路的分析, 留意结合生活体会懂得问题;三是留意学问的综合应用;例 5 是解决与利息有关的问题;教学时,一是要留意引导同学对情境的理解;二是要让同学懂得利息的有关概念; 三是要留意在懂得问题的基础上, 构建解决问题解决该类问题的基本方法;留意:现在不收利息税了;练习五的第 1~5 题是协作例 4、例 5 编写的;考虑到 “折扣”是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多的学问之一, 并且同学对折扣的懂得又较简洁, 于是教科书通过第 6,7 题对其进行了补充,并用对话框对折扣的意义进行了提示;第 8 题是常见的一个现实问题, 要求同学综合应用学问通过推测、 运算、比较等加以解决;此题是※号题,也并不难,老师可以引导解决;4、整理与复习( 2 课时):略;综合应用:有奖购书活动中的数学问题( 1 课时)在百分数的后面支配了 “有奖购书活动中的数学问题” 的综合应用; 和以往的综合应用不同的是教科书不再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 也没有以活动程序和活动方式的形式指导活动过程, 而是以有奖购书活动所涉及的奖券派送、 奖品设立等为争论内容, 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 要求同学解决; 这样设计的意图一方面是考虑到同学的年龄特点, 另一方面考虑到能使所要解决的问题更加集中和深化, 突出数学学问的综合应用;组织该活动时,可先出示放大的“有奖购书活动”公告,要求同学认真阅读 公告内容,并提取有用信息,然后,可以小组为单位提出相关数学问题,并组织 问题沟通, 如同学有困难可以提示同学从对话框得到启示, 最终师生共同梳理各组提出的问题,再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其次单元:圆柱和圆锥( 9 课时)(一)教材说明 第 4 页,共 21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 - -本单元主要支配了圆柱、圆锥两个小节和数学文化“古老的几何”等内容;教材是按实物引入——抽象图形——熟识特点——学求表面积和体积的顺序编写的;教材非常突出新旧学问间的联系, 始终留意利用转化的思想把新知变成旧知,再依据旧知来学习新知;(二)各小节内容的教学建议1、圆柱( 4 课时)圆柱的教学重点应是圆柱特点的熟识和侧面积、体积运算公式的探究;(1)单元主题图中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是“神舟 5 号”图片展的现场, 二是同学们在动手制作“神舟 5 号”模型的活动;引导同学对这两部分内容认真观看, 自主发觉图中 “神舟 5 号”图片、展厅立柱、热水器上的水桶等物体上所反映的圆柱、圆锥等几何现象,并从同学的动手制作活动中去抽象出圆柱和圆锥;(2)圆柱的熟识和侧面积;第一应通过圆柱特点的熟识建立圆柱的概念, 教学时一要引导同学充分借助对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的观看, 逐一抽象出圆柱的几何特点; 二要熟识圆柱各部分名称,建立高的概念;三要通过动手操作去发觉圆柱的上下底面都是圆, 而且是两个大小完全相等的圆;关于圆柱侧面积的教学可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是让同学看着实物先猜想圆柱的侧面绽开是什么外形; 二是沿高(或其他方法) 剪下并绽开圆柱的侧面加以熟识;三是探究圆柱的侧面绽开图与长方形之间的联系, 从而探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公式; 当同学用不同的方法把圆柱的侧面绽开后, 老师要引导同学把观看的着力点放在这个圆柱侧面绽开图与长方形的联系上, 指导同学在观看、 争论的基础上,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柱侧面积公式;接下来的“想一想”是对 侧面积的拓展,简洁显现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例 1:直接应用侧面积的公式进行运算;例 2:结合详细的情形运算圆柱的表面积;教学时,引导同学借助圆柱的特点和侧面积的公式解决问题之后,要准时总结归纳出圆柱表面积的运算公式;教材在课堂活动中把测量圆柱的有关长度与运算表面积结合起来; 留意课堂活动的活动性; 可让同学独立活动或小组活动自主进行测量和运算, 如同学有肯定困难,老师可参加其中,指导同学逐步完成课堂活动; 第 5 页,共 21 页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word资料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