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孟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

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13KB
约4页
文档ID:291923882
论孟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_第1页
1/4

论孟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 论孟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 一、孟子对孔子极力尊崇 同先秦其他诸子一样,孟子心目中的理想人格是“圣人”《离娄》篇中孟子明言:“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史料中所知,孟子虽然把伯夷、伊尹皆称为“古之圣人”;然而,其一生中,最推崇的是孔子他说:“自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1]公孙丑上,63意即从人类出现以来,还没有一个人能够与孔子相比;他把孔子看成是“圣之时者也”,是圣人品德的集大成者[1]万章下,233可见,孟子对孔子的推崇,确实达到了极致 据不完全统计,在《孟子》一书中,孔子的事迹与言论凡八十一见这八十一处大约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孔子的极力推崇;另一方面则是引用孔子的言论,作为其政治学说的理论依据试举一例 孟子曰:“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于其德,而赋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于孔子者也况为之强战?”[1]离娄上,175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从孔子那里寻找依据。

孟子当然有他自己的思想和主张,但他这样做的原因,一则是孔子的学说在当时的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再则在孟子的心目中,唯有孔子才是他倾心仰望的宗师 二、孟子歌颂孔子的贡献 作为儒家学派宗师的孔子,为行其道,栖栖惶惶,终生奔波,“知其不可而为之”,结果是四处碰壁而不见遇《史记·孔子世家》记: 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约其文辞而指博……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2] 就是说,孔子是在其主张行不通的条件下,才开始删定《春秋》的;而孟子则在其著述中盛赞孔子从古代历史中去寻找如何治理社会的方法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1]离娄下,192 论孟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 一、孟子对孔子极力尊崇 同先秦其他诸子一样,孟子心目中的理想人格是“圣人”《离娄》篇中孟子明言:“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

史料中所知,孟子虽然把伯夷、伊尹皆称为“古之圣人”;然而,其一生中,最推崇的是孔子他说:“自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1]公孙丑上,63意即从人类出现以来,还没有一个人能够与孔子相比;他把孔子看成是“圣之时者也”,是圣人品德的集大成者[1]万章下,233可见,孟子对孔子的推崇,确实达到了极致 据不完全统计,在《孟子》一书中,孔子的事迹与言论凡八十一见这八十一处大约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孔子的极力推崇;另一方面则是引用孔子的言论,作为其政治学说的理论依据试举一例 孟子曰:“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于其德,而赋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于孔子者也况为之强战?”[1]离娄上,175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从孔子那里寻找依据孟子当然有他自己的思想和主张,但他这样做的原因,一则是孔子的学说在当时的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再则在孟子的心目中,唯有孔子才是他倾心仰望的宗师 二、孟子歌颂孔子的贡献 作为儒家学派宗师的孔子,为行其道,栖栖惶惶,终生奔波,“知其不可而为之”,结果是四处碰壁而不见遇《史记·孔子世家》记: 子曰:“弗乎弗乎。

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约其文辞而指博……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2] 就是说,孔子是在其主张行不通的条件下,才开始删定《春秋》的;而孟子则在其著述中盛赞孔子从古代历史中去寻找如何治理社会的方法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1]离娄下,192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