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年级下册第16课《桥》教学目的与内容教学目的与内容:一、日积月累(一)重点字词 1.应会读字:肆 揪 瞪 搀 祭祀2.趣味识字:瞪,揪,(运用形声字识字)3.易读错字: “肆”是平舌音,“搀 呻”是翘舌音,“疯 狞 淌 瞪 膛”的韵母是后鼻音,“呻 搀 奠”的韵母是前鼻音4.多音字:哄hǒng (哄骗)hōng (乱哄哄) hòng(起哄) 5.应会写字:吼叫 疯 狞 淌 肆 揪 豹 瞪 呻 膛 搀 祭祀(1)书写指引①指引书写的字:咆 哮 肆 祭 奠 ②指引要点:“肆”是左右构造,“肆”是两边均等,写时第一笔是横,不是撇,第三、四、五笔都是横祭”是上下构造,写时“示”中的竖钩不能通上去奠”中间的横千万不能落下 “吼叫”是左右构造,注意左边口字要小 (2)易写错字:“肆”: 横画较多,易写多或写少横画哮”书写时,孝下面是“子”字,而不是“了”;“豹”中的“豸“部上面只有两个点,不是三个点6.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吼叫 狂奔 狞笑 拥戴 清瘦 沙哑 放肆 豹子 呻吟 胸膛 搀扶 祭祀 乱哄哄 势不可当 跌跌撞撞(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一般话对的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理解运用 (一)(一)共性目的1.练习概括重要内容(1)课文重要内容:课文写了村庄忽然遭遇洪灾,面临死亡时,老汉舍己为人,组织村民撤离最后她和儿子壮烈牺牲2)概括措施:要素串联法2.体会整篇文章的体现顺序(1)文章体现顺序:事情的发展顺序(2)体会措施:(如标出洪水和桥的变化的词语)3.文章基本的体现措施 (1)设立悬念,前后照应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氛围3)大量运用比方、拟人等修辞措施,增强体现力4.体会重点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难点)重点词句 :①句子:山洪吼叫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沟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用了比方的修辞措施,使描写生动形象,把洪水疯狂、来势凶猛的形象写了出来②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她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她像一座山这里把老汉比方成“一座山”,既体现了老汉的威严 冷静,与人们在山洪爆发时“惊恐”“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的体现形成鲜明对比,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但愿的“靠山”③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措施,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中 在人们的重压下即将断裂的危急情景,也为下文写木桥的轰塌埋下了伏笔。
体会措施:去掉修辞措施进行对比5.迁移运用,仿写段落或句子:练习恰本地使用比方句的措施描述景或物特点二)本课重点问题:(教学重点)1.课后思考题:(1)课文中的老汉是个如何的人?(教学重点)(2)说一说课文为什么以“桥”做题目教学难点)(3)课文在体现上很有特色如,课文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文中有多余有关大雨和洪水的描写你发现了什么?找出来和同窗交流这样写的好处4)学生质疑:三、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 不徇私情 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一、教师:(一)预习提纲 五 年级下册第 16 课《桥》预习提纲(或学案)学校: 班级: 姓名:一、日积月累(一)朗读课文,达到对的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小组评价: (二)生字:识记、书写本课生字,做到对的美观,并能对的听写1.易写错的字: 2.易读错的字(写出并注上拼音): 3.典型多音字(写出一两个,注音、组词):4.趣味识字: (二)词语1.运用查字典、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课生词:吼叫 狂奔 狞笑 拥戴 清瘦 沙哑 放肆 豹子 呻吟 胸膛 搀扶 祭祀 乱哄哄 势不可当 跌跌撞撞把你的理解写在文中词语的旁边。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值得积累,请分类写在下面 二、理解运用(一)整体感知1.重要内容: 2.文章的体现措施: (二)文本细读细读课文,想一想:(1)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写到那些人,重要人物是谁?(2)用“ ”划出描写老支书语言的句子~~~~” 划出描写老支书神态的句子用“====” 划出描写老支书动作的句子认真的读一读,抓住句子中的词语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并用朗读体现自己的感受3)课文在写“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时,“老汉似乎要喊什么”,想一想:老汉要喊什么呢? (4)用“——”画出描写自然环境(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你从中感受到什么?(5)自主质疑:课文有哪些难懂的地方?在文中做好标记。
三)、迁移运用试着用一段话,塑造一种人物,能运用文中的体现措施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三)课前检查预习,收集、分析预习信息,进行二次备课二、学生:(一)根据预习提纲认真预习教学时间:1学时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谈话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师板书课题16.桥】2.齐读课题二、预习评价 展示预习状况 ,评价预习状况1.用课件出示预习较好的学生吴晨 王帅 吴志轩 李争奡)2.展示高质量的预习提纲朱旭月 冯潇雅 张亚新 刘谦)3.表扬填写登记表认真的组长白云飞 李争奡)三、成果展示、精讲点拨一)成果展示1.新课开始,通过电子白板展示有关描写洪水、木桥、老汉的词语,让学生读一读,并说一说对这些词语结识和理解,为背面的课文学习做好知识铺垫课件展示:吼叫 狂奔 狞笑 放肆 势不可当;惊恐 翻身下床 跳进水里 你拥我挤;拥戴 沙哑 揪 吼 豹子)2.易读错字: “肆”是平舌音,“搀 呻”是翘舌音,“疯 狞 淌 瞪 膛”的韵母是后鼻音,“呻 搀 奠”的韵母是前鼻音3.指引书写“咆 祭 奠 ”4.引导概括课文的重要内容说说课文重要讲了什么事?(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精讲点拨一)走近洪水,感悟洪水的凶猛1.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洪水和雨水的句子2.讨论交流,在朗读中促感悟抓住“像泼山洪吼叫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沟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等重点句段的朗读感悟,让学生体会村民所面临的危险处境,领悟当时状况的危急通过音视频创设的直观情景,为学生感受洪水凶猛和状况危急提供具体的感悟环境)(二)走近山洪,感受人们的惊恐1.自由读3-6自然段,找出描写山洪爆发时村民体现的句子2.学生交流面对山洪肆虐时村民惊恐慌乱的体现指引学生想象危急时刻人们恐慌的体现,让学生进入情境,能更好理解课文中人们惊恐失措的体现,感受人们的心情及状况之紧急,为背面进一步的阅读文本、研读课文,立体的结识老党员做准备三)聚焦老汉,感悟老汉的光辉形象1.请同窗们迅速默读7—23自然段,画出描写老汉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用心体会,在旁边写写感受2.抓住重点词、句指引朗读,感悟老汉形象通过对老汉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学习,感悟老汉临危不惧、热爱群众、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解决教学难点创设情境,在多媒体展示中指引学生结合文本,在山洪吼叫、木桥呻吟的音视频场景中感受人们的惊恐失措和老汉的临危不惧)(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她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她像一座山a.结合山的画面,感受山的特性高大、雄伟、稳、有安全感……)b.抓住“乱哄哄”一词,想象当时情景.c.对比在山洪爆发时老汉与村民的体现,感受老汉的威严、冷静体会“她像一座山”这个比方的丰富内涵体会老汉的临危不惧,在山洪爆发时老汉是村民的主心骨,对稳定村民情绪起重要作用d.指引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a.想想老汉为什么这样说?作为村支书她想到了什么?b.急着逃生的人们有无听从她的指挥?从文中找出根据感受老汉的威严与冷静c.指引有感情地朗读老汉说的两句话(3)老汉忽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种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背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a.引导学生找出体现“老汉凶得像只豹子”的词忽然、冲、揪)b.引导体会这时老汉为什么要揪出小伙子?如果不这样做,会是什么后果?体会老汉在危急时刻把小伙子党员揪出来,严格规定党员把生的但愿让给村民们,把死的危险党员扛起来,避免再次陷入慌乱c.指引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4)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她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引导学生把这句话与上句话进行对比,发现老汉的“矛盾”之举,体会老汉的父爱如山。
5)反复咏叹,感受亲情引导学生把 “儿子”这个布满血缘、布满亲情的字眼和文中的“小伙子”替代后,再次深情地朗读14-23自然段,进一步理解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爸爸四)读写结合、学习措施环绕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归纳总结 1.作者为什么要到结尾才点明“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你觉得这样安排构造有什么好处? 2.文中多处描写了大雨和洪水,把这些语句找出来,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3.这篇课文诸多句子很有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这样写给人一种如何的感觉? (五)板书设计: 桥 洪水 如魔 老汉 如山五年级下册第16课《桥》限时检测题学校: 班级: 姓名:一、看拼音,写词语山洪po xio( )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沟里狂奔而来,shbkdng ( )死亡在洪水nn^ xio( )声中逼近,老汉清廋的脸上 tn^( )着雨水,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她像一座山 二、给加点字选择对的读音。
骨折(zh
zh sh)折腾(zh
zh sh)起哄(hn^ hn^ hn^)哄笑(hn^ hn^ hn^)哄骗(hn^ hn^ hn^) 三、概括课文的重要内容 四、仔细阅读下面的句子,回答相应的问题 1.老汉沙哑地喊话:“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