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全球视野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建构知识体系剖析核心考点目录索引突破热考题型链接社会热点建构知识体系建构知识体系注读注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是当前国际形势的重要特点,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要实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对外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本专题将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三课的内容、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第三单元和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第三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设置了三个考点剖析核心考点剖析核心考点统揽主干知识考点一我国的经济发展考点一我国的经济发展(必修必修2第三课第三课)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含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原因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方法,确立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措施发展为了人民,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依靠人民,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彰显制度优势2.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1)为什么(2)是什么 理念 原因措施创新 是第一动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理念 原因措施开放 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享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特别提醒特别提醒 五大发展理念缺一不可。
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唯有统一贯彻,出实招、破难题,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国新时代的发展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3.构建新发展格局(1)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2)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5)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6)总要求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教育、科技、人才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时政术语时政术语 1.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2.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3.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4.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研学高考命题练真题练真题明考向明考向考向一贯彻新发展理念1.(2022浙江卷)2016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相关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年份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19.120.522.123.324.3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62.260.659.057.756.8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万辆)91.28153.40260.78380.87492.02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A.生态环境逐步好转B.煤炭消费量下降推动绿色发展C.绿色发展理念有所体现D.清洁能源消费推动了创新发展C解析从图表可以看出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上升,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下降,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上升,这说明绿色发展理念有所体现,C项正确;题意未涉及生态环境逐步好转,A项不符合题意;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下降并不等于煤炭消费量下降,B项错误;清洁能源消费推动了绿色发展,D项错误。
考向二构建新发展格局2.(2023湖北卷)当前,碳中和共识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形成,碳中和将重构产业和地区竞争规则,“零碳竞争力”由此成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加大零碳产业投资,围绕能源转型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展开技术革新国内一些大型企业积极转型,“零碳工厂”“零碳标准”持续涌现提升“零碳竞争力”()助推能源行业结构性变革旨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重塑世界经济发展新格局A.B.C.D.B解析碳中和将重构产业和地区竞争规则,“零碳竞争力”由此成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这表明提升“零碳竞争力”助推能源行业结构性变革,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正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提升“零碳竞争力”的目的,排除;提升“零碳竞争力”并不能重塑世界经济发展格局,排除3.(2023辽宁卷)辽沈战役是党中央及时抓住战略决战时机打响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重要战役,历时52天血与火的洗礼取得胜利,使全国军事形势达到一个新的转折点历史昭示未来这启示我们,在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中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抓住机遇,努力实现振兴发展新突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放手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以顽强斗争赢得主动,努力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有力支撑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依靠改革创新探索合适的发展道路A.B.C.D.B解析辽沈战役的启示就是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抓住机遇,努力实现振兴发展新突破,以顽强斗争赢得主动,努力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有力支撑,正确;不符合题意。
考向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4.(2023山东卷)2022年,全民健身“热气腾腾”滑雪、滑冰、冰球,“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愿望已然成为现实;贵州黔东南、福建泉州、河南新乡,乡村篮球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力量;骑行、掷飞盘、玩腰旗橄榄球,户外运动蓬勃发展;“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云走齐鲁”健身成为新的生活方式全民健身的开展可以()拓展体育消费场景,促进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增加体育用品支出,推动居民消费结构优化丰富体育服务供给,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A.B.C.D.A解析滑雪、滑冰、冰球等运动的开展,“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可以拓展体育消费场景,促进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符合题意;乡村篮球赛、户外运动蓬勃发展等,可以增加消费者体育用品支出,推动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符合题意;全民健身的开展并没有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且公共服务主要由政府承担,排除;不符合题意考向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5.(2019全国卷)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作出重大战略部署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具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区”的特点。
从产业结构看,港澳地区以金融、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广东九个城市以生产制造为主关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意义,下列判断中不恰当的是()A.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中国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B.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C.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D.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A解析由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特点可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也有利于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B、D两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结构特点来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A项中“实现中国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夸大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作用,符合题意命题感悟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高考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经常会出现单独或综合考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具体要求的题目练易错练易错辨误点辨误点1.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方法,确立了新时代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2.行动是理念的先导,一定的发展理念是由一定的发展实践引领的)提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方法,确立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提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4.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提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提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题目观点错误练预测练预测知重点知重点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上述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土地所有权A.B.C.D.B解析材料主要讲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未涉及区域协调发展,不符合题意;农村土地所有权归村集体所有,错误;符合题意。
2.(2023湖南郴州模拟)2023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