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自学考试经济学基础 27869 总复习资料 第一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发展生产力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依据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指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它包 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的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依据: 1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必须经 历的一个阶段; 2 、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 主义发展阶段理论; 2) 、它是反对“左”倾和右倾错误思想的有力武器;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生产力水平在总体上比较低, 而且在地区,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以按 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大力发展市场经济,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发展生产力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 、 十三大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 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2、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建设,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是全党, 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和工作重心,这是因为: 1) 、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2)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实际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详 细化和表现;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三、 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 1、1992 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改革开放,.. 判定的标准, 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 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才是最终目的,因为生产就是为了消费,不能为生产而生产; 3、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任务和工 作重心的必然延伸,同时也是检验工作重心是否真正转移的标准,放弃了这一标准,所谓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就是一句空话; 4、社会主义初级从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开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止,最少需要 100 年时间; 第一章 课后训练题: 1、怎样理解“发展是硬道理”?答:发展是硬道理,也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始终坚持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 设为中 心,才能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提高生活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 什么是“三个有利于”标准?为什么要坚持这个标准而不能坚持姓“资”姓“社会”标 准? 答:“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判断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准确与否,判断每项工作的成败得 失,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之所以要坚持这个标准,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 本任务决定的,也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决定的,之的以不能坚持姓“资”姓“社”标 准,是因为它违反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脱离每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及发展的需要,抽 象地谈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好坏。
而且,姓“资”姓“社”标准对这两种社会制度都做了 教条主 义的理解和界定,从本本出发,把许多没有制度属性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加以 批判和拒绝;第二章 所有制结构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的内涵和依据 一、 所有制结构的内涵: 1、 什么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体系, 它包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的关系; 2、 这些经济关系在法律上就表现为: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的关系; 3、 生产资料所有制从本质说,就是生产数据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经济关系; 4、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 节都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 5、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本形式有:私有制和公有制; 6、 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私有制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最后阶段; 7、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最核心的经济制度; 8、 什么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简称所有制结构,是指各种所有制形式 在社会经济中所占比重、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9、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都不是单一的,但其中占统治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决定该社会经济制度 的性质; 10、 评价所有制结构优劣的标准评价所有制结构优劣的标准是:是否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 展; 11、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 节都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 二、 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历史沿革:这个过程大致经历这样四个阶段: 1) 、1949 年至 1952 年,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2) 、1953 年至 1957 年,第一五年计划时期; 3) 、1958 年到 1978 年, “大跃进”调整和“文化大革命”时期; 4)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时期;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形成的依据: 1、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形成的客观依据: 1)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结构的状况决定的; 2) 、公有制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 要求; 3)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也是由我国其它经济条件 决定的;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特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总体特点; 从质的规定性看,这种所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从 量的规定性看,公有制经济所占的比生重大,其它非公有制经济所占的比重相对要小,这就在 量上坚持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形式是: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第二节 公有制经济及其改革 一、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社会最根本的经济特征,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一个 基本原则; 2、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 、在我国现阶段多层次的生产力格局中,社会化大 生产占据主导地位,并且代表了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方向,社会主义公有制正是反映并符 合我国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最基本的形式; 2) 、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是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最重要的基础; 3)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是我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物质基础; 4) 、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是保证非公有制经 济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的决定性条件; 5) 、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我国劳动人 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主,经济上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3、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4、如何科学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对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理解,至少 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 、全局的主体性与局部差异性的统一; 2) 、质与量的统一; 3) 、 基本形式与多种形式的统一;二、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1、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形式:全民所有制经济( 国有经济 ) 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全民所有制的概 念: 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2、全民所有制与其它所有制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 、生产资料由全社会范围内联合起来的 劳动者共同所有; 2) 、全体劳动者在生产数据所有关系上是平等垢,都是生产数据的主人,劳 动者 与生产数据直接结合; 3) 、全体劳动者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拥有生产资料,任何集团或 个人都不得瓜分它,或将其占为已有; 3、全民所有制经济的作用: 1) 、它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是促进社会主义 再生产不断扩大的物质基础; 2) 、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资金积累的最重要的来源; 3) 、它 是保障集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前提条件; 4) 、它是我国人民民主专 政的主要经济基础,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保障;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民所有制还是一个不完全,不成熟的全民所有制? 1) 、 这里所说的 “不完全”,主要是指这种全民所有制还未能占有社会上的一切生产数据,而只是占有一部 分生产数据,并且还有其它所有制形式与之并存; 2) 、这里所说的“不成熟”,是指与全民 所有制生产数据结合的主体实际上不是全体劳动者,而是部分劳动者,由此造成企业之间,劳 动者之间还存在利益上的较大差别,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 与劳动者的经济利益有密切的联系; 5、集体所有制经济与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区别在于,它们区别主要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化的范 围和程度不同; 5.1 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概念:是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数据的一种公有制形式,是我国社 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又一基本形式; 6、集体经济能够继承获得较快发展的原因? 1) 、发展集体经济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要 求; 2) 、发展集体经济有利于缓解国家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 3) 、发展集体经济可以容纳众 多的劳动力就业;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集体经济包括:城镇集体经济和农村集体经济; 8、城镇集体经济包括:集体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服务业; 9、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 10、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壮大集体经济的主要途径之一; 11、公有制经济的其它实现形式: 1) 、股份制经济; 2) 、股份合作制经济 (是现代企业的一种 资本组织形式 ) 12、股份制经济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13、股份制产生于资本主义,但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 14、股份制经济的特点和优势: 1) 、产权关系清楚,有利于企业资本的有效运营; 2) 、实物 资产与价值资产分离,有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张和经营的稳定; 3) 、实行有限责任制度,降低了 企业的投资风险; 15、股份制是一种高度法制化,规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形式,只要我们坚持“积极推进,依法 规范,保证质量,稳步发展”的工作方针,就一定能保证股份制改革健康发展; 16、股份合作制是我国农村 80 年代“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产物; 17、股份合作制经济的特征: 1) 、资本合作和劳动合作的有机统一; 2) 、劳动民主与股份民 主相结合; 3) 、盈利性与互助性相互兼顾; 4) 、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同时存在; 18、股份合作制经济与股份制经济本质上的区别: 1) 、股份合作制是劳动合作与资本合作的有 机统一; 2) 、股份合作制是劳动民主与股份民主相结合,是劳动支配着资本,而股份制企业 则是资本支配着劳动, 劳动者没有重大问题的决策权, 只有股东大会及其董事会才能决定一切, 3)、 股份合作制企业劳动者的收入是按劳动分配和按资分配同时产存,劳动者除了劳动收入外, 还可以按照入股资本的多少获取股份收入,而股份制企业劳动者在获得工资以后,全部的剩余 价值归属投资的股东所有和支配; 4) 、股份合作制企业的产权结构具有内部封闭性的特点,外 部人员一般不得投资入股;而股份制企业的产权结构则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它可吸收企业外投 资者入 股,并须定期向外宣布企业的信息,受到体外监督; 19、股份合作制与合作的区别:股份合作制也不同于合作制,它是合作经济在我国现阶段的新发展,股份合作制与合作制的主要区别是:合作制企业仅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