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古籍检索方法• 四角号码检索法 • 音序排检法 • 笔画排检法 • 中国字庋(音鬼,置放收藏)撷(音斜 ,采摘)检字法 • 丛书 • 中国丛书综录及其检索方法四角号码检索法(一)• 号码排检法有四角号码和中国字庋撷两种,由于中国字庋撷的使用方法太烦琐,所以一直没有推广开来,只有哈佛燕京学社编纂的六十种古籍引得用这种方法四角号码查字法,由于简单易学,所以一直到现在还在使用,几乎所有的现在整理的古籍在其末尾所编撰的各种索引都是使用四角号码来检索的四角号码检索法(二)• 四角号码检字法是商务印书馆王云五等人在上个 世纪20年代发明的1925年,王云五以个人名义在《东方杂志》22卷12号上发表了《号码检字法》一文,这是四角号码检字法的先声1926年2月,王云五又在《东方杂志》23卷3号发表《四角号码检字法》一文,对原方案作了很大的修改,并正式确定了这一检字法的名称后经不断修改, 出版了署名为“王云五主编”的《四角号码检字法》单行本,这一检字法才定型四角号码检索法(三)• 胡适在1926年和1930年曾两次为四角号码检字法编过歌诀,人们在使用的 过程中又进行了修改,即后来就变成了我们现在学习四角号码所使用的歌诀。
这个歌诀称之为《笔画号码对照歌》下面的歌诀摘自 195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四角号码新词典》所附《对照歌》四角号码检索法(四)• 横一垂二三点捺• 叉四插五方框六• 七角八八九是小• 点下有横变零头• 四角号码查字法首先要对一个字进行编码,就是对一个字 的四个角取四个正式数字和一个附属数字,共五个数字, 这样,我们根据五个数字就可以马上找到这个字和词,再 通过字词来找到我们所要找的资料和信息• 上面的歌诀告诉我们要将汉字中所有的笔画变成1-0的十个数字下面让我们来看例子取角顺序 • 端• 对这个字进行取角1左上角,2右上角,3左下 角,4右下角,因四角同码字很多,故再取靠 近右下角上方最贴近而露锋芒的一笔作附角号 码四角号码检索法(五)•A)横一 垂二三点捺•横一,除了横(—)外,还包括挑(/)和右钩(乚)和斜钩、横勾如“沅”字第二、三、四角,正好代表1号的三种形态风”字的第四角也是1号•沅四角号码检索法(五)•垂二,除了垂(丨)外,还包括撇(丿 )和左钩(亅)如“利”字第一、二角,正好代表2号的另外两种形态•利四角号码检索法(五)• 三点捺,如“述”字的一、二、三角,都是3号冠”字的第一角和“张”字的第四角,也是3号。
•冠 张 述四角号码检索法(六)• B)叉四插五方框六• 叉四,包括“十”和“乂”,如“妓”字的四角,大 体代表4号的各种形态• “奇”字的第一角也是4号 •十 妓 奇四角号码检索法(六)• 插五,指一笔通过两笔或两笔以上,如“ 撵”字的一、二、四角,大体代表5号的各种形态撵四角号码检索法(六)•方框六,指四边齐整的方形,如“曙”字的一、二、四角,大体代 表6号的主要形态 •曙•要注意的是:缺一边固然不成其为方框,某笔延伸于外,亦不算 方框,如“民”字、“具”字,第一角均不是6号 •民 具四角号码检索法(七)• C)七角八八九是小• 七角,如“臼”字的四角,大体代表7号的主要形态•臼四角号码检索法(七)• 要注意“角”和“非角”的界限,例如“冠”字第一角是3(点),第四角是1(右钩),都不是“角”,第二角则是7脯”字第一角是7,第四角不是7,而是2(左钩)朗”字第二、三角都是7,第四角不是7,而是2 •冠 脯 朗四角号码检索法(八)• 八八,包括“八”字形和它的变形,例如:“签”“锐”“敏”“楚”“炎”,“签”字的四个角都是8,“锐”“敏”的一、二角是8,“楚”“炎”的第三角是8。
•签 锐 敏 楚 炎四角号码检索法(八)• 九是小,包括“小”字形和它的变形• 例如“榮(荣)”“精”“绊”“恍”, “榮(荣)”字的一、二 、三角是9,“精”字的一、三角是9,“绊”字的二、三角和“恍”字的一、二角是9•榮(荣) 精 絆(绊)恍四角号码检索法(八)• D)点下有横变零头• 例如“辨”字的一、二角和“座”字的第一角,号码都是0,但要注意,凡点下的横,其右端与它笔相连时,就 不是0号例如“户”“容”“良”以上三字第一角都不是0号•辨 座 • 户 容 良代表字 •辨 •座 •这些不是:户容 良四角号码查字法修改情况• 1、原规定一笔用过后如再充他角,都作 0,现改为一笔的上下两段和他笔构成的 两种笔形的分两角取号如 • “大”字原先为40030,现改作40803, • “泰”字原先为50132,现改作50902, • “水”字原先为12230,现改作12900,四角号码查字法修改情况二• 2、原规定字的上部或下部只有一笔或一 复笔时,一律取左角,其右角作“0”,现 改为下角笔形偏在一角的按其实际位置 取号,缺角作“0”,如 •“气”字原先为80101,现改为80011,四角号码查字法修改情况三• 3、原规定撇为下面他笔所托时,取他笔 作下角,现改为左边起笔的撇笔作角。
• “辟”原先为70641,现改为70241,• 当中起笔的撇,下角有他笔的取他笔作 下角,如“复”字原先为80247,现改为 80407,四角号码查字法修改情况四• 4、原规定“行”笔形所成的字,其下角 取内部的笔形,现改按一般规则取号, 如 • “行”原先的号码为21221,现仍为21221 , • “衔”原先的号码为21702,现改为21221 ,四角号码查字法修改情况五• 原“附角号码”改称“附号”原以右下角(第四 角)上方最贴近而露锋芒的一笔作附角号码, 现改取右下角之上最近的一个笔形作附号,如 • “工”的附号原先为10100,现改为10102, • “元”的附号原先为10211,现改为10212,四角号码查字法修改情况六• 字形以《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的为准,如“马”“牙”“又”左上角原作“7”,现改作“1”,“鬥”上角原作“77”,现改作“22”,但注意其他的“門”字旁 的字仍然是“77”,只有“鬥”改为“22”丛书(一)• 丛书的名称与特点• 丛书在中国古典文献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保存古籍发展文化曾起过积极作用它与类书不同:类书是在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门别类整理成为百科全书式的工具书,丛书是将原属单本流行的书籍,汇编成为一部大书,题以概括各书的总名,成套保存古籍,以供人们检阅。
丛书的丛字,是总括、聚集与众多之意;丛书二 字见于唐韩愈诗云:“门以两版,丛书其间这里丛书意为丛积以此题为书名,则始见于唐代陆龟蒙的《笠 泽丛书》,作以丛书为名是指丛脞(cuo上)之书,自取细粹之义,载记个人小品杂文,并非我们所说的丛书丛书(二)• 宋俞鼎孙编《儒学警语》,虽无丛书之名,但有丛书之实明程荣辑汉魏六朝诸家著述,汇编为《汉魏丛书》,则名实相符,成为古典文献中的专用名称总之,凡汇辑两种以上的书籍,不论其中每种书籍是否首尾完整,裁篇别行,断简残编,或者删节选录,不论份量多少,只要有概括全书的总名,均可谓之丛书• 丛书收书不等,一部丛书多者辑书达数千种以上,如《丛书集成》初编,收书四千一百零七种,少者只有两种,如明郭章辑《秦汉国记》,仅收《三辅黄图》与《西京杂记》丛书名目很多,有丛刻、丛刊、汇刻、合刻、丛编、类编、全书、全集等人们一向称为学术的渊海,知识的宝山有丛书名为《百川学海》《百陵学山》等,是说书中学问庞大渊深,无有边际 丛书(三)四库全书一• 《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全书存目补编丛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禁毁丛书》、《四库荟要丛书》《四库未收书丛书》等以四库系列丛书,这个丛书系列,基本包括了我国古代至近代主要的学术著作,是我国古代近代学术和文化的总结性大型系列丛书著作。
丛书(三)四库全书二•清代官修《四库全书》是著名的大型丛书•公元十八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处于高度发展时期清朝政府为了搜编典籍,查禁有碍于统治的文献,大约用十年的时间,组织四百多人编纂一部驰名中外的《四库全书》乾隆三十七 年(1772年),清朝开始下令地方各省访求遗书典籍不久,设立专门编书机构,发凡起例,确定编辑方案任命军机大臣刘统勋、于敏中为总裁,纪昀、陆锡熊、孙士毅为总纂官,陆费墀为总校官四部纂修分校馆臣;戴震主持经书,邵晋涵主持史书,周永年主持子书,纪昀主持文集同时网罗当代名儒大师王念孙、任大椿、俞大猷(由)、翁方纲、朱筠、姚鼐、卢文弨(超)等人参加具体编辑工作丛书(三)四库全书三• 编入《四库全书》的典籍来源,一是国家固有藏书;“内府本”如皇史宬懋勤殿内阁大库、武英殿昭德殿摛藻堂等藏书,“敕撰本”(由王朝组织专人编撰的书籍)如《全唐诗》、《皇朝文献通考》等二是从《永乐大典》书中辑出的文献,计有经部六十六种,史部四十一种,子部一百三种,集部一百七十五种,共三百八十五种,四千九百二十六卷三是地方各省采进本、私人进献本、通行本以及临时编纂加入的书籍当时进书最多的省份是文化高度发展的浙江,私人所进书籍多属国内闻名的藏书家,诸如天一阁范氏、飞鸿堂汪氏、曝(音铺)书亭朱氏、瓶花斋吴氏、汲古阁毛氏、二老阁郑氏、嘉松堂孙氏、振绮堂汪氏、知不足斋鲍氏、平津馆孙氏、抱经堂卢氏等。
私家进书多属宋元孤本,秘籍,多者有六七百种,少者也不下百十余种丛书(三)四库全书四•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四库全书》编成这是中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一部大型丛书,它把我国十八世纪后期以前大部分著作收了进去其中包括经、史、子、集四部书三千四百六十一种,七万九千三百零九卷,分装三万六千余册当时缮写四部,分贮于北京圆明园的文源阁、宫 城的文渊阁;热河的文津阁以及奉天沈阳文溯阁,即所谓“内廷四阁”,或称“北四阁”后又续抄三部,五十三年(1788年)完成,分贮于扬州大观堂的文汇阁、镇江金山寺的文宗阁和杭州西湖行宫的文澜阁,即所 谓“江浙三阁”,或称“南三阁”这七部为正本,此外又续抄副本一部,贮藏翰林院由于全书编纂工程浩大,一时难以完成,不易流通阅读, 又命馆臣荟萃精华,于四十三年(1778年)编成《四库全书荟要》,收书四百六十四种,分装一万二千册,收贮于紫禁城坤宁宫御花园内的搞(迟)藻堂后又抄一部,贮于长春园舍经堂的味腴(于)书室丛书(四)四库全书五• 总计“全书”八部,“荟要”二部,共三十一万二千册用白绵纸八行竖红格工笔楷书缮写而成,经、史、子、集分别用红、绿、黄、蓝四色书皮装帧,极为精美。
如果把全书摊开,逐页四十三公分相接,那么它的长度,将比地球直径的最长处还长出三分之一(四千公里)一部《四库全书》共有九亿九千七百余万字,比同时代法国的《 狄德罗学典》(1751--1772的字数多十倍以上 《中国丛书综录》• 中国古代典籍(单本单种古籍)的流传大部分是依靠“丛书”来流传的后世的,所以,我们在查找我们所需要的古籍资料的过程中,首先要查找古代丛书中有没有收录了这本书,我国的丛书也有数千种,要查找数千种丛书中存不存一种书,也许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但现在我们只要找到《中国丛书综录》就能够找到我们要找的资料,也可以在几分钟之内知道数千种丛书中那种丛书里有这本书,同时知道全国那些图书馆里有这本书• 以上是我们为什么要知道和利用这本《中国丛书综录》的原因《中国丛书综录》的内容• 这部书是上海图1959年国庆十周年前编撰由中华书局出版的,集中了全国41家国内重要图书馆的馆藏而编撰的,不包括“佛学”“新学”的丛书,共收丛书2797种(单行本38991种),分为三册编撰方法集众家之长,编撰索引是以四角号码索引为主的有总目分类索引、丛书书名索引、字头笔画索引(第一册)子目分类索引(第二册)子目著者索引、子目书名索引、字头笔画和汉语拼音索引(第三册)。
第一册末尾〈全国主要图书馆收藏情况表〉《中国丛书综录》第一册• 《中国丛书综录》第一册是丛书的目录 ,末尾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