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导细则

cn****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01MB
约45页
文档ID:520792194
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导细则_第1页
1/45

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导细则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专题组2021 年12月. z-目 录前言11 测算分析工作总体框架与流程22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42.1 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42.2 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43 样点灌区选择63.1 样点灌区选择原则63.2 样点灌区数量要求63.3 样点灌区调整条件74 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84.1 典型田块选择84.2 典型田块亩均净灌溉用水量观测与分析方法104.3 样点灌区年净灌溉用水总量测算164.4 样点灌区年毛灌溉用水总量计算与分析174.5 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185 省级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分析205.1 省级区域大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205.2 省级区域中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205.3 省级区域小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205.4 省级区域纯井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215.5 省级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216 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236.1 全国大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计算236.2 全国中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计算236.3 全国小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计算236.4 全国纯井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计算246.5 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计算24附录25一、样点灌区根本资料调查表26二、测算分析成果汇总表36三、省级区域水量权重计算41. z-前言开展节水灌溉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和效益。

一直以来,国外有许多表征灌溉用水效率的指标,说法也不统一鉴于目前国有关资料已广泛使用“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表征灌溉用水效率,为与实际管理工作相衔接,本细则采用“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作为灌溉用水效率的表征指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在*次或*一时间被农作物利用的净灌溉水量与水源渠首处总灌溉引水量的比值,它与灌区自然条件、工程状况、用水管理水平、灌水技术等因素有关为跟踪测算分析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变化情况,科学评价节水灌溉开展成效与节水潜力,根据水利部的要求,自2006年起,在各省〔区、市〕和**生产建立兵团的大力支持下,连续多年在全国围开展了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取得的成果为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了依据为统一测算分析方法,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于2007年8月下发了?全国现状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技术方案?,2021年1月下发了?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规了各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为进一步做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适应节水灌溉开展新形势与国家有关部门新要求,专题组在总结各地测算分析工作实践经历的根底上,对?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南?进展了修订,重点细化完善了典型田块选取、样点灌区选择及净灌溉用水量测算等容,同时对附表数量和容也作了调整和补充,形成?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导细则?。

本?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导细则?的容包括:前言、测算分析工作总体框架与流程、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样点灌区选择、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省级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分析、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和附录等8局部 z-1 测算分析工作总体框架与流程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采用点与面相结合、实地观测与调查研究分析相结合、微观研究与宏观分析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展各省〔区、市〕和**生产建立兵团〔以下简称“各省〞或“各省级区域〞〕在对灌区综合调研的根底上,分类汇总分析灌区的灌溉面积、工程设施与用水状况等,选择能代表大型灌区〔设计灌溉面积A≥30万亩〕、中型灌区〔1万亩≤A<30万亩〕、小型灌区〔A<1万亩〕和纯井灌区等4种不同规模与类型、不同工程状况、不同水源条件与管理水平的样点灌区,构建相对稳定的省级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网络;收集整理样点灌区有关资料,选择样点灌区典型田块,测算样点灌区典型田块年亩均净灌溉用水量,分析计算样点灌区净灌溉用水量和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以样点灌区测算结果为根底,逐级汇总分析,计算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灌区以及不同区域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具体流程如下:第一,分析评价全省样点灌区的代表性,确定各规模与类型样点灌区;. z-第二,测算分析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而分析推算省级区域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第三,各省根据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本省级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第四,由各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测算分析成果进展评审后,上报水利部农村水利司;第五,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委托测算分析专题组组织专家对各省上报成果进展分析复核,各省根据复核意见进展修改完善测算分析专题组根据各省最终上报测算分析成果,计算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之后,测算分析专题组组织专家对全国测算分析成果进展咨询,经进一步完善后形成年度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评价报告测算分析工作总体框架与流程如图1-1所示图1-1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总体框架与流程. z-. z-2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2.1 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根据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定义,?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导细则?〔以下简称“?细则?〞〕采用“首尾测算分析法〞,即直接用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水量〔净灌溉用水量〕与灌区从水源取用的灌溉总水量〔毛灌溉用水量〕的比值来计算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2-1〕式中 ——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灌区净灌溉用水总量,m3;——灌区毛灌溉用水总量,m3。

为了能够反映灌区灌溉水利用的整体情况,同时便于汇总分析,计算分析时段采用日历年〔每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2.2 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根据不同规模与类型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省级区域相应灌区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再根据省级区域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及其年毛灌溉用水量加权平均,得出该省级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最后根据各省级区域及其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和毛灌溉用水量加权平均,分别得出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及全国不同规模与类型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具体测算分析技术框架如图2-1所示 z-图2-1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框架. z-3 样点灌区选择3.1 样点灌区选择原则样点灌区应按照具有代表性、可行性和稳定性等原则选择在选择过程中,要考虑省级区域灌溉面积的分布、灌区节水改造等情况,尽量使所选的样点灌区能根本反映省级区域灌区整体特点。

〔1〕代表性综合考虑灌区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工程设施、管理水平、水源条件〔提水、自流引水〕、作物种植构造等因素,所选样点灌区能代表省级区域围同规模与类型灌区〔2〕可行性样点灌区应配备量水设施,具有能开展测算分析工作的技术力量及必要经费支持,保证及时方便、可靠地获取测算分析根本数据〔3〕稳定性样点灌区要保持相对稳定,使测算分析工作连续进展,获取的数据具有年际可比性所有大型灌区均作为样点灌区纳入测算分析围,中型灌区样点灌区应根本保持稳定,小型和纯井灌区样点灌区可根据测算条件变化做必要调整,但调整数量不能大于其样点灌区总数的5%3.2 样点灌区数量要求〔1〕大型灌区:所有大型灌区均纳入测算分析围,即大型灌区的总数量即为大型灌区样点灌区数量〔2〕中型灌区:按有效灌溉面积大小分为3个档次,即1万亩≤A中型〔中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下同〕<5万亩〔当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小于1万亩时,按实际数据填写灌区根本信息调查表〕、5万亩≤A中型<15万亩、15万亩≤A中型<30万亩,每个档次的样点灌区数量不应少于本省级区域相应档次灌区总数的5%,各档次样点灌区有效灌溉面积不应少于本省级区域相应档次灌区有效灌溉面积的10%。

同时,每个档次的样点灌区中应包括提水和自流引水2种水源类型,且数量和有效灌溉面积选取比例应与省级区域该档次比例相协调〔3〕小型灌区:由于小型灌区面积没有下限,为了便于实际操作,本?细则?规定单个小型灌区样点灌区的有效灌溉面积不小于100亩一般情况下,小型灌区样点灌区数量与面积宜考虑以下因素:一是样点灌区数量按不少于全省小型灌区取样围〔100亩~10000亩〕数量的0.5%,一般不超过100个,最少不少于10个;当省级区域小型灌区数量缺乏10个时,按实际数量全部选取二是样点灌区有效灌溉面积不应小于该省级区域全部小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的1%三是样点灌区应包括提水和自流引水2种水源类型,不同水源类型的样点灌区数量和有效灌溉面积应与省级区域同类型灌区有关指标比例相协调〔4〕纯井灌区:以单井控制灌溉面积作为一个样点灌区纯井灌区应区分土质渠道地面灌、防渗渠道地面灌、管道输水地面灌、喷灌、微灌等5种灌溉类型选择代表性样点灌区,具体要求如下:在上述5种灌溉类型中,同种主要土壤类型、同种主要作物至少选择2个样点灌区,且要在省级区域围分布均匀,作物种类应选择当地该灌溉形式下的主要类型对于纯井灌区*种类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占该省级区域纯井灌区有效灌溉面积30%及其以上时,该类型灌区样点灌区数量须按上述选取数量要求的2倍选取。

3.3 样点灌区调整条件当省级区域同种规模或类型全部样点灌区连续3年的亩均节水改造投入平均增加值与省级区域同规模或类型灌区的亩均节水改造投入平均增加值相差20%以时,参与测算分析的样点灌区不作调整,以保持稳定;当二者相差大于等于20%时,应经省级区域主管部门充分论证并复核确认后,对参与测算分析的样点灌区进展调整,使二者差值控制在20%之;再以调整后的该规模或类型样点灌区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值为根底,计算省级区域同规模或类型灌区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z-4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首先选取典型田块,然后依照一定方法测算分析典型田块年亩均净灌溉用水量,进而分析计算样点灌区年净灌溉用水量,最后,以样点灌区年净灌溉用水量、年毛灌溉用水量为根底,分析计算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流程见图4-1。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