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魏书王基_《三国志·魏书·刘劭传》原文及译文 《三国志·魏书·刘劭传》原文及翻译 三国志·魏书 原文: 刘劭字孔才,广平邯郸人也建安中,为计吏,诣许太史上言:“正旦当日蚀劭时在尚书令荀彧所,坐者数十人,或云当废朝,或云宜却会劭曰:“梓慎、裨灶,古之良史,犹占水火,错失天时礼记曰诸侯旅见天子,及门不得终礼者四,日蚀在一 然则圣人垂制,不为变豫废朝礼者,或灾消异伏,或推术谬误也彧善其言敕朝会如旧,日亦不蚀 御史大夫郗虑辟劭,会虑免,拜太子舍人,迁秘书郎黄学校,为尚书郎、散骑侍郎受诏集五经群书,以类相从,作皇览明 帝即位,出为陈留太守,敦崇教化,百姓称之徵拜骑都尉,与议郎庾嶷、荀诜等定科令,作新律十八篇,著律略论迁散骑常侍时闻公孙渊受孙权燕王之号,议者欲留渊计吏,遣兵讨之,劭以为“昔袁尚兄弟归渊父康,康斩送其首,是渊先世之效忠也又所闻虚实,未可审知古者要荒未服,修德而不征,重劳民也宜加宽贷, 使有以自新后渊果斩送权使张弥等首劭尝作赵都赋,明帝美之,诏劭作许都、洛都赋时外兴军旅,内营宫室,劭作二赋,皆讽谏焉 青龙中,吴围合肥,时东方吏士皆分休,征东将军满宠表请中军兵,并召休将士,须集击之。
劭议以为“贼众新至,心专气锐宠以少人自战其地,若便进击,不必能制宠求待兵,未有所失也以为可先遣步卒五千,精骑三千,军前发,扬声进道,震曜形势骑到合肥,疏其行队,多其旌鼓,曜兵城下,引出贼后,拟其归路,要其粮道贼闻大军来,骑断其后,必震怖遁走,不战自破贼矣兵比至合肥,贼果退还 景学校,受诏作都官考课劭上疏曰:“百官考课,王政之大较,然而历代弗务,是以治典阙而未补,能否混而相蒙陛下以上圣之宏略,愍王纲之弛颓,神虑内鉴,明诏外发臣奉恩旷然,得以启蒙,辄作都官考课七十二条,又作说略一篇臣学寡识浅,诚不足以宣畅圣旨,著定典制又以为宜制礼作乐,以移风俗,著乐论十四篇,事成未上会明帝崩,不施行正始中,执经讲学,赐爵关内侯凡所选述,法论、人物志之类百馀篇卒,追赠光禄勋选自《三国志?魏书?刘劭传》,有删节) 译文: 刘劭,字孔才,广平邯郸人建安时以谋士身份来到许都太史向献帝报告说: “今年正月初一将有日蚀刘劭正在尚书令荀彧的住宅,当时在座的有几十人听到这个消息时,大家谈论开了,有的说应停止岁首的朝庙祭祀,有的说应废除各地官员进京的朝会刘劭说:“梓慎、裨灶都是古代优秀的太史,精通历法,善观天象。
但他们在占卜吉凶时,也犯过不能精确 推想天时的错误《礼记》说:诸侯按挨次朝见天子,到了宫门却无法进行完朝见的仪式,这只能有四个缘由,日蚀列其一既然这样,那么圣人传下来的制度,不由于变异而预先废止朝礼的缘由是:或者灾祸消退、转移,或者推想有误荀彧觉得此言有理,于是下令朝会照常进行当天也没有发生日蚀 经御史大夫郗虑推举,刘劭任太子舍人,后又调任掌管图书经籍的秘书郎黄初年间,他先后在曹丕左右担当尚书郎和散骑侍郎,以帮助政务和规谏过失他曾受命汇合五经群书,分门别类,编纂成《皇览》明帝曹睿即位后,他又出任际留太守,因治理有序,教化有方,而为百姓称颂后又被授予骑都尉,与议郎庾嶷、荀诜等制定法令条规,编写《新律》十八篇,撰写了《律略论》被提升为散骑常侍当时传闻公孙渊接受了孙权所授的燕王称号,谋臣们纷纷提议派兵去讨伐他刘劭则认为:“当时袁尚袁熙弟兄俩归降公孙渊的父亲公孙康被其斩首,公孙康把首级送给朝廷,这事表明白公孙渊祖上对朝廷的忠心,再说现在听说的这件事是否确凿,还有待调查古时圣贤求取处女之地,只修德政而不事征伐,是怕给老百姓增加负担因此对公孙渊理应表示宽大为怀,让他有所自新后来,公孙渊果真斩杀了孙权派去的使臣张弥等,并把他们的首级送给了朝廷。
刘劭因写有一篇《赵都赋》,颇受曹睿赏识,又听令写了《许都赋》、《洛都赋》当时魏国对外频兴军事,对内大兴土木,刘劭为此写了两篇赋,文内都含有对君主委婉曲折的劝谏 明帝曹睿时,吴国的兵马围攻合肥,当时魏军将士都在分批休假,征东将军满宠恳求中军调拨援军,并急召休假将士,以集中兵力抗击敌军刘劭在谈论军情时认为:“敌人刚刚攻到,专心专一,士气旺盛,满宠带着少数兵将在阵地上御敌,如果此时出击,不肯定能打胜仗满宠只要边坚守边等待援军,就不会有什么损失我看可以派五千步卒、三千精骑,大张旗鼓,虚张声势等到了合肥,便拉大行军队伍的距离,增加旗帜和战鼓,以张声势,等把敌人引出,就断其归路,绝其粮道敌军听说魏国大军已切断了自己的后路,定会慌张而逃,这样,敌军自然不战而败曹睿接受了他的建议当魏军靠近合肥,吴军果真退兵回去了 明帝景初年间(237~239),曹睿诏令刘劭负责制定考察官吏功过善恶的标准——《都官考课》刘劭完成任务以后上疏说:“考核百官,是国家政治的大事,但是历朝历代都未能实施,大都由于典章制度缺而未补,因此无法正确、明晰地辨别官员的好坏和才能的凹凸现在陛下以圣贤的宏图大略,哀怜国家纲常的弛颓,诏令于外。
臣下承蒙皇恩,得以进行这项开创性的工作,制定了《都官考课》七十二条,又著有一篇《说略》臣下才疏学浅,实不足以弘扬您的旨意,编写制定好这篇典章制度!”刘劭还认为应制定礼乐制度,以移风易俗于是写了《乐论》十四篇,写完了还没来得及上呈,明帝就驾崩了,于是这事便没有施行齐王曹芳时,刘劭执讲经学,赐爵关内侯共撰写《法论》、《人物志》等著作百余篇死后,被追赠为光禄勋儿子刘琳继承了爵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