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摇架开题报告(第四次修改)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978079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2摇架开题报告(第四次修改)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122摇架开题报告(第四次修改)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122摇架开题报告(第四次修改)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122摇架开题报告(第四次修改)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122摇架开题报告(第四次修改)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2摇架开题报告(第四次修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2摇架开题报告(第四次修改)(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 北 大 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学 生 姓 名:学 号:学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动力机械系专 业: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设 计 题 目:轮式122mm自行榴弹炮摇架结构设计指导教师: 2012 年 2 月 28 日毕 业 设 计 开 题 报 告1结合毕业设计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文 献 综 述1.1 榴弹炮概述1.1.1 榴弹炮的介绍榴弹炮是一种身管较短,弹道比较弯曲,适合于打击隐蔽目标和面目标的中程火炮。榴弹炮口径较大,杀伤威力大,并可打击山背后的目标。最早的榴弹炮时起源于15世纪意大利、德国的一种炮管较短、射角较大、弹道弯曲、发射石霰弹的滑膛炮。榴弹炮按机

2、动方式可分为牵引式和自行式两种。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自行榴弹炮得到稳步发展。随着世界范围内局部战争和地区武装冲突的不断发生,陆军炮兵从未来作战需要出发,减轻武器装备重量,提高战略和战术机动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情况下自行榴弹炮应运而生。自行榴弹炮机动速度快、火力密集、行军战斗转换时间短,在现代战场反炮兵火力日益强大的环境下,自行榴弹炮有着更强的生存能力,因此世界各国普遍将榴弹炮的发展重点放在自行榴弹炮上。1.1.2 自行榴弹炮的介绍自行榴弹炮是同车辆底盘构成一体、靠自身动力运行的榴弹炮。自行榴弹炮分为履带式自行榴弹炮和轮式自行榴弹炮两种。履带式自行榴弹炮有着 越野性能好,受道路和地形

3、的限制少,战术机动性能强;能很快做好战斗行军战斗准备,并快速占领、转移发射阵地;具有更强的装甲防护与核生化防护能力;整车自动化、信息化程度相应较高等鲜明的特点和优越性,但其战略机动性较差,对后勤保障要求高,降低了它的使用方便性。在这个大背景下,标新立异、独具特色的轮式自行榴弹炮应运而生,成为火炮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自行榴弹炮具有较强的战术机动性、快速反应能力,与履带式自行榴弹炮相比还具有列装成本低和操作、维修方便等优点,再加上轮式车辆技术的迅速发展(如采用新式悬挂系统和先进轮胎等),以及世界战略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等因素,轮式自行炮将是未来的发展主要方向。1.1.3 我国自行榴弹炮的发展我国

4、研制自行榴弹炮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目前我军装备的自行榴弹炮主要有122毫米榴弹炮、152毫米加榴炮和152毫米榴弹炮。122毫米履带式自行榴弹炮是我军现役的中等口径自行火力压制武器。我军一共装备了3代122毫米自行榴弹炮,另外还研制出一种122毫米轮式自行榴弹炮。1970年,我军研制出70式122毫米履带式自行榴弹炮。经过实弹射击检验,火炮精度良好、转移速度快、反应时间短,但防护性较差。1980年研制出的701式122 毫米自行榴弹炮是我军第一代122毫米履带式自行榴弹炮。20世纪80年代中期研制出的85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是我军第二代122毫米履带式自行榴弹炮。20世纪 80年代末

5、,我军又研制出89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成为我军装备的第三代122毫米履带式自行榴弹炮。与前两代122毫米自行榴弹炮相比,89式自行榴弹炮的火力更强、射程更远、性能更先进。80年代,随着现代化战争的发展,高机动性、强大火力、以及较好防护的轮式步兵战车,已经提到议事进程上了。随着WZ551轮式装甲车的研制成功,我国轮式装甲车开始大规模的发展。最近我国又在WZ551的基础上,开发研制了一种88轮式装甲车通用地盘。122mm自行榴弹炮就是在此基础上研制成功的。作为压制性火力支援车辆,122毫米轮式自行榴弹炮具有射程远、精度高、威力大等特点。1.2摇架的功能和组成 摇架的作用是支撑后坐部分并为炮身的

6、后坐和复进运动提供导轨,为炮身的俯仰提供枢轴,与某些部件连接提供支点和连接点,射击时将载荷传给其他架体。摇架是起落部分的主体,它与炮身反后坐装置和其他有关机构组成火炮的起落部分或俯仰部分。它与高低机和瞄具配合赋予炮身高低角。摇架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供炮身作直线运动的导向部分;供炮身作俯仰的回转轴,一般称其为炮耳轴;赋予炮身俯仰运动的传动机构,如高低齿弧等。1.3摇架的分类1.3.1根据制造摇架本体所用的毛坯分类。1)铸造摇架的优点是摇架上各种复杂型面都能在毛坯上铸造出来,但要求壁厚不能过薄。否则铸造将很困难。 因此这种摇架的重量较重。2) 冲压铆接摇架。如果将薄壁部分改用薄板冲压,然后与摇架其

7、余部分铆接在一起,这就是冲压铆接摇架,它克服了铸造摇架的缺点,减轻了摇架的重量。而且能满足较复杂的结构形状的要求。3)冲压焊接摇架。随着焊接技术的不断发展,铆接逐渐被焊接代替,这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进一步减轻了摇架的重量。对于铸造摇架,也可将其分成几部分单独铸出而后铆接在一起,从而改善铸造工艺性。当然,冲压焊接摇架并不是所有部位均须用薄板冲压,对于一些形状较为复杂,刚度及强度要求较高的部位(如各种支座和耳轴座箍等),一般是采用铸件,而后与薄壁本体焊接在一起。1.3.2根据摇架本体剖面的形状分类。 1)槽形摇架(U-type cradle)槽形摇架的本体剖面U形。主要由槽形本体框.两条相互

8、平行的长导轨.耳轴托箍.前托箍.高低齿弧等组成。两条长导轨与装在炮身上的滑轨配合,以约束炮身后坐.复进运动方向,并承受因弹丸回转力矩引起的扭矩。一般的槽形摇架其槽口向上(U),有的火炮为降低火线而槽口下置,如原苏联D-30式122榴弹炮 76mm加农炮 130mm加农炮。 2)筒形摇架(O-type cradle)筒形摇架是本体剖面为圆筒形的摇架。主要由长筒形本体.前后铜衬瓦.反后坐装置支座.耳轴.护筒.定向栓室与各种支臂组成。如85mm加农炮 122mm加农炮。 3)混合型摇架(composite cradle)混合型摇架又称组合式摇架它兼有槽形和筒型的结构特点。一般由槽形摇架部分组成前部,

9、套箍的构成筒形组成后部或同时组成后部,反后坐装置外筒做连接件和槽形框构成中部的组合式结构。优点是质量比槽形和筒形的小。缺点是各部件组合不当,会造成刚性不足和产生热变形。如122mm榴弹炮、 152mm榴弹炮.对于射速较低的地面炮,采用筒型摇架优点较多,导向部加工方便,长度尺寸小,便于降低火线高,重量轻。但散热性差,射击时易吸灰尘。对于坦克炮、自行榴弹炮及其它塔式火炮,为了便于密封,采用筒型摇架较为合适,故轮式122mm自行榴弹炮摇架选用筒型摇架,如图1所示。1.3摇架设计的一般步骤1.3.1摇架结构设计1)摇架结构分析。按照摇架的结构特点、制造本体的毛坯、刚度、散热观点、工艺观点等方面,分析优

10、缺点,权衡摇架与其他部件配合关系具体分析得出结果。 2)确定摇架的基本尺寸。由于确定摇架结构尺寸牵连问题很多,仅分析一些主要问题。研究摇架与炮身的配合、反后坐装置的类型和布置同时也考虑摇架本体上须伸出一些支臂与其他部件连接等。根据火炮总体布置的要求,结合强度计算反复确定摇架的基本尺寸。3) 对摇架的主要技术要求。保证炮身后坐和复进时准确定向和顺利滑行;保证耳轴安装的准确性;保证齿弧安装的准确性。图1 筒型摇架结构图1.3.2摇架受力分析 1)作用在滑板上的力。 2)作用在高低齿弧与耳轴上的力。1.3.3摇架的强度验算 1)摇架本体强度验算。 2)铜滑板强度验算。 3)耳轴强度验算。4)高低齿弧

11、与摇架连接部分的强度。本课题是在满足摇架各项技术指标的前提下,使摇架的质量轻型化,所以采用铝合金材料,初步选择ZAlCu5Mn,型号为ZL201,其铸造性能不佳,线收缩大,气密性底,易形成热裂及缩孔,经热处理后,合金具有很高的强度和耐热性,其塑性和韧性也很好,焊接性和切割加工性良好,但耐蚀性差。适用于高温(170300C)或室温下承受高载荷,形状简单的零件,也可用于低温(070C)承受高负载零件,如支架等,是一种用途较广泛的高强合金。其抗拉强度为。1.4摇架结构设计的一般要求摇架与许多部件及一些机构有密切的联系,决定摇架结构尺寸时,必须考虑到摇架与炮身的配合,摇架与反后坐装置的连接和配合,高低

12、齿弧安装的位置,耳轴的位置,平衡机与摇架的连接关系,变后坐装置的布置,润滑装置的布置以及后坐标尺的位置等问题。 首先摇架与炮身的配合:摇架与炮身如何配合决定于要加的结构形式,由于选择了筒型摇架,就是利用铜衬瓦与炮身圆柱面的配合。前后铜衬瓦之间的距离不但决定着摇架的长度,而且与射击精度有关,为了保证炮身可以在摇架上自由滑动,铜衬瓦与炮身圆柱表面之间都留有间隙,但这些间隙是造成炮身转动的原因。当间隙相同时,前后铜衬瓦之间的距离愈大,炮身转动的角度就愈小。因此,为了提高射击精度,不但要设法减少间隙,而且不允许将前后铜衬瓦之间的距离过分减小,为了防止磨损过快,铜衬瓦的长度可先取11.5倍口径左右,前后

13、衬瓦的距离应保持在10倍左右,筒型摇架的长度一般取为3.5由此大致决定摇架长度。前方铜衬瓦长度约为155mm,后方的铜衬瓦约为105mm。配合间隙约为11.55mm。参考文献:1 谈乐斌,张相炎,管红根.火炮概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153239.2 孟金友,谈世界.自行火炮的发展(上) J现代兵器,1989(9):810 3 曹红松,张亚,高跃飞.兵器概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6787.4 张相炎.火炮设计理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247336.5 张洪国,姜正根,赵家象.坦克构造学M.北京:北京工业学出版社.1986.46516 孟慎非.火

14、炮专业与火炮装备的发展.火炮技术与武器装备专题情报研究论文集D.北京:2000.1212.7 罗书林.苏M1974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分析 J. 现代兵器1983.(9).1823.8 华恭,伊玲益.炮架设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2.128. 9 金黎. 亚洲国家对自行榴弹炮的需要 J国外坦克,2006.(12):1215.10 孔凡清,将言. 铁甲战神在怒吼 J. 坦克装甲车辆.2006(7):710.11 金志明. 枪炮内弹道学 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1335.12 国外火炮编译组,国外火炮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1.121177.13 何勇,高树滋

15、,毛保全.身管振动中摇架支承的分析J.装甲兵学报.1996(1):8891.14 毛保全,邵毅.火炮自动武器优化设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90122.15 徐诚,王亚平.火炮自动武器动力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49113.16 武瑞文,徐大洋,蓝天翔.现代自行火炮武器系统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137.17 何永,郑建国,高树滋.二维后坐火炮分析及摇架设计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00(2).38.18 钱明伟,王良明.自行火炮行进间动力学模型及仿真研究J.兵工学报.2004(4).2528.19 孙远者,潘学文.炮架及火炮总体设计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5.1198.20 孙远者.框型摇架强度分析J.203mm火炮系统论文集.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3.192199. 毕 业 设 计 开 题 报 告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2.1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或解决的问题本课题主要是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