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970734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检测 高 一 语 文 2018.2注意事项:1. 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移情和感受不同。在感

2、受活动中,主体面对客体,主客体是分离的,界限是清楚的。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体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没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也就是说,在移情之际,不但物我两忘、物我同一,而且物我互赠、物我回还。清代大画家石涛在描述自己创作的心理状态时所说的“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就是审美移情中的物我互赠、物我回还的情境。审美移情发生的原因是同情感与类似联想。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

3、仿”。但立普斯的观点更可信。他认为,审美移情起源于人的类似联想。人都有一种自然倾向或愿望,要把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所以总是按照切身经验的类比,去看待身外发生的事件。这就是说,审美的人都是有同情心,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这种同情,不但及于他人,也及于其他生物及无生物。审美移情的功能是人的情感的自由解放。尽管移情不一定伴随美感,但美感则必定伴随移情。因为审美移情能给人以充分的自由。人的不自由常常来自人自身。自身是有限的,它是自由的牢笼。可是在审美移情的瞬间,自身的牢笼被打破了,“自我”可以与天地万物相往来,获得了自由伸张的机会。“自我”与天地万物

4、的界限消失了,人的情感也就从有限扩大到了无限。(节选自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有删改)1.下列关于移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庄子秋水中,庄子把自己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这实际上是庄子对自己感情的对象化享受。B.最早把移情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德国学者费舍尔父子。但是,立普斯对移情的阐释才使得移情说具有了科学形态,他也因之深受赞誉。C.在审美移情说看来,人的审美体验是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欣赏中,触生出千种情绪、万般感受,从而体验到审美对象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D.移情与感受不同。在感受活动中,主客二分,主体在客体面前保持自我,物我两

5、立;而在移情时,主体与客体的界限被打破,主体客体相融合。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虽然对移情现象作出理论概括的主要是西方的美学家,不过庄子秋水中对“鱼之乐”的记载表明我国的哲学家早已经描绘了这种现象。B.关于审美移情的起因,曾经出现过不同的观点。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这种观点不可信。C.审美的人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这与人要把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的自然倾向是一致的。D.审美移情能让人的情感自由解放。美感必定伴随着移情,因为审美移情能帮人打破自身的有限性,让自我的必灵丰

6、富化,给人带来充分的自由。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诗句,都体现了审美移情,是诗人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移置到景或物身上的结果。B.郑板桥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从审美移情看,诗人审美欣赏的对象不是竹石,而是移入竹石形象中的自我情感。C.北宋画家文与可画竹时,“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身与竹化”所强调的是竹已化为画家的精神,获得了人的生命存在。这是移情中出现的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的境界。D.在“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中,南宋

7、词人辛弃疾以移情的方式把自己的深情移入青山,青山因此就妩媚起来。此时主题的情感是移置在青山中,只属于青山的。(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在河之洲陈忠实东过渭河,田堰层迭的渭北高原,被青葱葱的麦子覆盖着,如此博大深沉,又如此舒展柔缦,让人顿然发生对黄土高原深蕴不露的神奇伟力的感动。我的心绪早已舒展欢愉起来,却不完全因为满川满原的绿色的浸染和撩拨,更有潜藏心底的一个极富诱惑的企盼,即将踏访2000多年前那位“窈窕淑女”曾经生活和恋爱的“在河之洲”了。确切地说,早在几天之前朋友相约的时候,我的心里就已经在踊跃着期待着了。我是少年时期在初中语文课本上,初读被

8、称为中国第一首爱情诗歌的关雎的,一诵成记,也就终生难忘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哪条河边的哪一块芳草地上,曾经出现过一位窈窕淑女,演绎出千古诵唱不衰的美丽爱情诗篇?神秘而又圣洁的“在河之洲”,就在我的心底潜存下来。我现在就奔着那方神秘而又圣洁的芳草地来了。远远便瞅见了黄河。它冲出禹门,冲出晋陕大峡谷,到这里放松了,温柔了,也需要抒情低吟了。它抖落下沉重的泥沙,孕育出渭北高原这方丰饶秀美的河洲。这是令人一瞅便感到心灵震颤的一方绿洲,坦坦荡荡铺展开的绿莹莹的芦苇,左望不见边际,右眺也不见边际,那一派青葱所蕴聚的气象,在人初见的一瞬便感到巨大的摇撼和震颤。这一片黄河道里的滩地

9、洽川,就是千百年来让初恋男女梦幻情迷的在河之洲。我站在坡坎上,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那方自少年时代就潜存心底的“在河之洲”,完全不及现实的洽川壮美。芦苇正长到和我一般高,齐刷刷,绿莹莹,宽宽的叶子上绣积着一层茸茸白毛,纯净到纤尘不染。我漫步在芦苇荡里青草铺垫的小道上,似可感到正值青春期的芦苇的呼吸。我自然想到那位身姿窈窕的淑女,也许在麦田里锄草,在桑树上采摘桑叶,在芦苇丛里聆听鸟鸣。高原的地脉和洽川芦荡的气颤,孕育出窈窕壮健的身姿和洒脱清爽的质地,才会让那个万众景仰的周文王一见钟情,倾心求爱。我便暗自好笑少年时期自己的无知与轻狂,好逑的君子可是西周的文王啊,那里还有比他更能称得起君子的君子呢!一

10、个君王向一个锄地割麦采桑养蚕的民间女子求爱,就在这莽莽苍苍郁郁葱葱的芦苇荡里,留下诗经开篇的爱情诗篇,萦绕在这个民族每一个子孙的情感之湖里,滋润了2000余年,成了一种永恒。雨下起来了。芦苇荡里白茫茫一片铺天盖地的雨雾,腾起排山倒海般雨打苇叶的啸声,一波一波撞击人的胸膛。走到芦苇荡里一处开阔地时,看到一幅奇景,好大的一个水塘里,竟然有几十个人在戏水,年轻人居多,也有头发稀落皮肉松弛上了年岁的人。这个时月里的渭北高原,又下着大雨,气温不过十度,那些人只穿泳衣在水塘里戏闹着,似乎不可思议。这是一个温泉,大约从文王向民间淑女求爱之前就涌流到今天了。温泉蒸腾着白色的水汽,像一只沸滚的大锅,一团一团温热

11、湿润的水汽向四周的芦苇丛里弥漫,幻如仙境。洽川人得了这一塘好水,冬夏都可以尽情洗浴了。温泉自地下冒涌出来,冲起沙粒,对浴者的皮肤冲击搓磨,比现代浴室超豪华设施美妙得远了。在洽川,这样的泉有多起,细如蚁穴,大如车轮,水经注等多种典籍都有生动具体的描绘,现在成了各地旅客观赏或享受沙浪浴的好去处了。这肯定是我见过的最绝妙的温泉了,也肯定是我观赏到的最壮观最有气魄的芦苇荡了,造化给缺雨干旱的渭北高原赐予这样迷人的一方绿地一塘好水,弥足珍贵。我在孙犁的小说散文里领略过荷花淀和芦苇荡的诗意美,前不久从媒体上看到有干涸的危机,不免扼腕;从京剧沙家浜里知道江南有可藏匿的芦苇荡,不知还有芦苇否?芦苇丛生的湿地沙

12、滩,被誉为地球的肺。无需特意强调,谁都知道其对于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功能。我便庆幸,在黄河滩的洽川,芦苇在蓬勃着,温泉在涌着冒着,现代淑女和现代君子,在这一方芳草地上,演绎着风流。(选自陈忠实散文选集)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对“在河之洲”的踊跃期待,并想去看看它,这是早在少年时期就已潜藏在“我”内心深处的秘密。B. 第段画线的句子,运用排比、比拟、想象等手法,表达了“我”对眼前芦苇的纯净、窈窕壮健的喜爱与赞美。C. 文章最后三段写芦苇荡里的温泉,不论从叙事角度,还是从表现主题角度来看,都可谓匠心独运,绝非赘余之笔。D. 本文在叙事中表现思想感情

13、,运用虚实相生的笔法,表现丰厚的内涵,语言朴实、形象,感情充沛,富有韵味。5. 文章第段叙述作者少年时期在初中语文课本上读到关雎时的思想情感,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5分)6. 请探究文章以“在河之洲”为题的深刻意蕴。(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近日,2017年第一季度餐饮外卖市场数据报告出炉。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外卖市场整体交易额达843.2亿元,受春节假期影响,本季度增速略微放缓至25.3%。不过平均到每天,交易额依然接近10亿元。截至目前,在线外卖市场累计用户规模已达1.94亿,占全国网民总数约1/4,用户比例尚有较大的提升

14、空间。(节选自2017年4月27日搜狐网)材料二鉴于目前餐饮外卖行业并不完全成熟,各种问题乱象时有显现,在其行业规模迅速壮大的过程中,须谨防某些“毛病”随着行业壮大一起长大,成为危害行业发展乃至损害公众权益的“毒瘤”。常年研究“互联网+”市场规律的专家付德申介绍,目前不少外卖平台采取“竞价排名”的方式,配餐企业为获得点评、销量中的“前置”位置,向平台支付“排名费”,以谋求付出一部分利益可以带来更多“吸客效应”。比如,饿了么年初推出的“星火计划”,为商家提升排名服务,即商家缴纳3%-5%的技术服务费,就可以实现排名和曝光率的上升,而用户并没有知情权。尽管有关部门一直在积极管理规范,外卖平台亦在逐

15、步主动担起责任,商家的食品安全意识也开始有所提升,但当前外卖食品安全问题仍然非常突出,外卖食品安全整体形势并不容乐观。而随着外卖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针对行业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量持续增长,新的食品安全违法违规手段也会不断涌现,亟须更为全面有效的治理措施,对其予以规范整治。外卖送餐是外卖服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环节绝大多数需要由外卖员骑送餐车来完成,而随着送餐车大量涌上马路,各种交通安全问题也随之产生:因外卖送餐引发的交通事故越来越多,甚至开始呈现集中爆发之势。可以预料,外卖行业继续壮大后,这一交通安全问题会进一步加剧。如何规范管理外卖送餐,消除送餐中的交通安全隐患,对于外卖行业的未来十分重要。由于外卖服务的特殊性,导致一次性餐具使用量剧增,大量一次性餐具的使用,不但会导致城市市容卫生问题,更会深远污染损害自然环境。同时送餐使用的塑料袋、塑料餐具等大多是不可降解的普通塑料,这些塑料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在一起,通常直接焚烧或填埋,也会给自然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解决,外卖行业的继续壮大,意味着卫生、环保问题将更加突出,将会成为城市管理的巨大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